南亚
02
Taj Mahal
泰姬陵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天子沙贾汗(Shah Jahan)为纪念贰心爱的妃子玛穆塔兹·玛哈尔(Mumtaz Mahal)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所建。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宝贝奇葩,是天下遗产中令众人惊叹的经典精品之一。
泰姬陵位于亚穆纳(Yamuna)河右岸,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地区一块占地17公顷的莫卧儿期间的花园之中。泰姬陵是莫卧儿天子沙贾汗为纪念自己的爱妻玛穆塔兹·玛哈尔所建,与一座清真寺、客房和南部通道一起始建于1632年,完成于1648年。外部的庭院及其回廊是后来增建的,完成于1653年。现存的好几本阿拉伯语的历史和宗教手稿都为泰姬陵撰写了编年史。泰姬陵的建造者,从构造工程师、泥瓦匠、石头切割匠、镶嵌工艺匠到雕刻师、画家、书法家、圆顶工程师和其他艺术家来自全体帝国,也来自全体中亚和伊朗。Ustad-Ahmad Lahori是个中的紧张设计师。
清晨的泰姬陵,倒映在宁静的湖水之中,圣洁而俏丽。
泰姬陵被认为是全体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最伟大造诣。它的建筑之美在于实体和空间之间富有韵律的结合,凹凸面和光影的奇妙平衡;拱廊和圆顶则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的美感。绿色的柱身、微红的通道和蓝色的天空使整座建筑表现出变革无穷的色彩和蔼氛。大理石上的浅浮雕和镶嵌于上的宝石和半宝石又使整座建筑变得分歧凡响。
泰姬陵的独特性大部分仰赖于沙贾汗园艺师和建筑师的精彩创造。个中一项天才的设计是将陵墓放置于花园的末端,而非中央的位置,这样反而增长了陵墓的视觉深度和视野。它还同时是高台陵墓的最好范例。陵墓被放置于一块四方形的平台之上,平台的四角建成八角形地基,其上立起四座尖塔。平台的上部可以通过南部中央架设的横向阶梯拾级而上。
泰姬陵的空间布局十分完美和谐,八角形陵室位于中央,由大厅和四个角上的房间环抱。二层楼上也利用相同的布局。陵墓外部是四方形的,四个转角都有房间。放置了穆塔兹·玛哈尔和沙贾汗的石棺的大型的双层圆顶闺阁也是完美的八角形。环抱石棺的精细的八角形大理石格子屏风是一件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它被打磨得闪闪发亮,框架的边缘镶嵌宝贵的宝石,重现花儿盛放时的俏丽。奥妙利用石头的色彩和形状来仿照花朵和叶子,使它们看起来维妙维肖。穆塔兹·玛哈尔的石棺位于陵墓闺阁的中央,放置在一处装饰满花叶主题的四方台基之上。沙贾汗的石棺比穆塔兹·玛哈尔的石棺更大,是在大约三十年后才放置在穆塔兹·玛哈尔石棺的西侧。上层墓室内的石棺是空的,给人以错觉,真正的石棺位于墓室的下部,这是莫卧儿天子陵墓的特色。
傍晚时分的泰姬陵,如梦似幻。
台基四角上的四座尖塔,为莫卧儿建筑增加了神秘感。不但拓展了纪念碑式建筑的平面效果,并授予了建筑空间的立体感。
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建筑无疑是大门,它宏伟地矗立在前厅南墙的中央之上。大门以双重拱廊式的构造建造。拱廊前面的花园由两条主道分成四个平分,每个平分又由更小的道路分成16区块,呈现出帖木儿-波斯花园的样式。东方和西方的封闭式围墙内各有一个亭子在中间。
泰姬陵是一座完美的几何形方案建筑,它强调沿中轴线的对称性。建筑材料利用的是石灰砖敷上砂岩、大理石和宝贵的宝石和半宝石。由赤色砂岩建造的清真寺和客房与位于中央位置的白色大理石陵墓形成光鲜的比拟。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Sun Temple, Konârak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孟加拉湾沿岸,沐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的光辉。神庙依照太阳神苏利耶驾驶战车的样子建造。24个车轮饰有字符图案,6匹马拉着战车。这座神庙建于13世纪,是印度最著名的婆罗门寺院之一。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印度次大陆的东海岸,因其观点、规模和布局,也因其建筑措辞表示的崇高力量,成为寺院建筑和艺术的惊人精品。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是13世纪奥里萨(Orissa)王国的精彩见证,也是神祇人格化的纪念碑式建筑的范例。在太阳神苏利耶(Surya)崇拜传播过程中,这座神庙成为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建筑,同时也是婆罗门教和密教传统的物质性见证。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描述了太阳神的战车,共雕刻了12对战车轮子,每个轮子直径3米。
科纳拉克神庙无论在规模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堪称婆罗门教艺术的天才之作。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以其建筑要素的完全和形式的完美,成为Kalingan神庙建筑的最出色作品。神庙无论在观点和表现上都堪称天才之作,它描述了太阳神的战车,有12对轮子,被6匹骏马驱策,正呼啸着穿过天涯。繁芜而精细的形象,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生活。
寺院的北部和南部外壁,共有24个雕刻的轮子,每个大约直径3米,和象征性的图像一起代表着时令和月份的循环。这些组成了战车寺院最富有诗意抱负的部分。轮子之间饰满浅浮雕,描述了抱负中的狮子、音乐家、舞者和爱情场景。
和很多印度寺院一样,太阳神庙由几个区域组成,这几个区域被有机整合起来。主神殿(Vimana)由一座带伞盖(在19世纪时被夷平)的高塔覆盖。在东部,不雅观众大厅(jahamogana)以其金字塔式造型霸占中央位置。再往东,舞蹈厅(natmandir)(本日已没有屋顶)矗立于高台之上。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上的情爱雕塑。
太阳神庙是一份分外的物质见证,见证了13世纪奥里萨印度教王国在Narasimha Deva 一世(1238~1264)下的统治。它的巨大规模、精美雕刻和完美观点,反响了恒河帝国的强大和稳固,也反响了分外历史地理环境下的代价取向。它的精美绝伦的浮雕所讲述的故事成为本日人们理解当时人的宗教、政治、社会和世俗生活的一扇窗口。太阳神庙直接与太阳神具象化的观点和崇奉有关,此种理念在吠陀经和经典文本中已经涌现。
太阳人格化成与历史、先人、家庭、妻子和孕育干系的神,在创世的神话和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还与创造它们的艺术家息息相关,听说这座神庙是1200名艺术家花费超过12年的韶光建造而成。主建筑师Bisu Moharana背井离乡为此事情,直到去世仍未完成。其间,他的儿子出生终年夜,也参与到神庙的建造当中,建造了神庙的圆顶部分,以完成父亲未竟的奇迹。
科纳拉克的位置和名字是对所有参与者的纪念,它的建筑成果则与依然存在的婆罗门教的密教实践牢牢相连。
科纳拉克神庙中的太阳神苏利耶雕像。 科纳拉克神庙中的太阳神苏利耶雕像。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7《“一带一起”上的文明影象》珍藏版
环球首次 视觉展示
2017《“一带一起”上的文明影象》珍藏版
444页全彩高端印制
在“一带一起”国际互助高峰论坛举办前夕,《文明》杂志环球首发《“一带一起”上的文明影象》珍藏版,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一带一起”沿线各国精彩纷呈的天下遗产与文化。
《“一 带一起”上的文明影象》珍藏版精心选取“一带一起”沿线65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天下遗产与文化,采取国际化的传播办法和设计理念,通过约10万精髓精辟笔墨和 近400张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图片,环球首次用视觉办法整体呈现这些国家的天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历史景不雅观。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大众号:WENMINGZAZHI,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利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干系权利人所有,因客不雅观缘故原由,如存在不当利用的情形,敬请干系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深究法律任务。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