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落桥溪村落里的继善楼,是村落里建筑规模最伟大的一座古民居,历史长达110年。
南方+ 李廷睿 拍照

“这种民居被称作合杠楼,也被叫作走马楼,一栋便是一杠,杠杠相连,是客家古民居的显著建筑特色。
”每逢游客走进继善楼,讲授员刘佳俊便带着他们穿梭其间,讲述那段客家人的建房史。

南边平易近居建筑设计 新型材料

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落内,古民居被修缮后抖擞出新光彩。
南方+ 李廷睿 拍照

从1902年开建,到1914年建成,朱氏先辈用下南洋挣得的资金,雇人或肩挑、或背扛,翻山越岭把石材、木头等建筑材料运到桥溪村落。
目之所及,雕梁画栋背后蕴藏的一个个怪诞故事和福禄寓意,无不彰显出屋主人所倾注的心血。

形似锅耳的屋顶设计,是梅县区古民居的建筑特点之一。

“桥溪村落的古民居有16座,除了规模最大的继善楼,别的15座也各具特色、厚重古朴。
”讲授得多了,对古民居的秘闻理解得也更多,但刘佳俊并不以为腻烦,反而对客家先辈有了更多敬意。
“他们不但是建造自己的住所,还倾尽聪慧打造人和精神的双重家园。

依山傍水是茶山村落古民居的一大特色。

比继善楼更年长得多的黄氏祖祠绍德堂,坐落在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落茶山村落,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它形似蝙蝠,墙壁是百年不腐的“孔子壁”,为歇山式单堂三横屋格局。

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落茶山村落内,古民居粗落有致排列。

71岁的黄老伯曾在绍德堂里居住了约30年。
按照祖训,每年的大年三十要统一拜祭祖宗。
深厚的历史文化秘闻,前辈先贤的艰辛创业故事,让绍德堂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创毅公祠、司马第等古民居在茶山村落依旧人气繁盛。
石板古道将带状分布的古民居串珠成链,有堂横屋、杠屋,也有两形制领悟的方向,依次坐落,呈带状沿山脚布局,表示了对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尽显古人聪慧。

梅县区南口镇侨村落庄里伟大的古民居建筑群。

水车镇灯塔村落党支部布告杨苑雄先容,遵照传统建构技艺“修旧如旧”的原则,政府部门履行修缮绍德堂、云汉女子学校、大夫第等8座文保单位建筑,利用绍德堂、云汉女子学校进行布展,展示、传承好茶山古村落耕读文化。
如今的茶山村落,连片荷塘和农田、古井、古树、古桥、古民居星罗棋布,虫鸣犬吠与流水声不绝于耳,村落容村落貌焕然一新,游客纷至沓来。

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落茶山村落古民居内景。

据悉,目前梅县区已形成侨乡文化展示片区(南口镇)、赤色文化旅游示范片区(雁洋镇、松口镇、白渡镇、桃尧镇、松源镇)及客家文化创意家当示范区(水车镇、梅南镇)3个集中连片区的差异化集中连片特色发展模式片区。
梅县区住房和城乡培植局副局长周建威表示,修缮完成后,梅县区将进一步争取干系资金、引入社会成本,盘活古村落古民居资源,推动农文旅领悟发展,提高村落里的经济收入,让这些古村落古韵长留存。

梅县区南口镇侨村落庄内,半圆构造的围屋尽显客家建筑特色。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笔墨 李廷睿

拍照 何森垚(除署名外)

【作者】 李廷睿;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