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两国高层保持频密对话和互换,为德中各行业领域互助起到了推动浸染,尤其是在绿色能源、低碳技能和气候行动方面。
”德国能源署署长克里斯蒂娜·哈弗坎普(Kristina Haverkamp)日前在北京接管《中国能源报》专访时表示。
对中德两国能源互助前景、绿色转型互助有哪些期待和展望,她给出了自己的见地。

中国能源报:今年4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中德两国领导人环绕景象变革、绿色转型等议题展开谈论,这给中德两国能源领域互助通报了哪些积极旗子暗记?

德国能源公司建筑设计 常用建材

克里斯蒂娜·哈弗坎普:从去年到今年,德中两国高层互换密切,这为德中能源互助注入新动能,尤其是在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方面。
可以说,德中两国绿色转型、景象变革互助进展非常迅速。

朔尔茨总理访华之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也到访中国,并在此期间举行了中德景象变革和绿色转型对话互助机制首次高等别对话。
双方干系部门就能效与循环经济、景象多边进程及德中双边景象互助、工业减碳和能源转型等重点议题进行对话互换。

这标志着,中德景象变革和绿色转型对话互助机制正式启动。
我非常看好这个机制,这将为德中两国后续互助起到赞助浸染。

在这个机制框架下,德中工业减碳事情组成立、德中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互助启动,两国开展了省份和联邦州层面的绿色转型互助。
同时,很多创新型项目也迅速启动,比如水泥家当工业领域节能互助等,这些都为今后两国绿色互助奠定了根本。

中国能源报: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计策伙伴关系10周年。
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中德两国度当链供应链深度互嵌。
基于此,您对中德未来能源转型和绿色互助有哪些期待?

克里斯蒂娜·哈弗坎普:德国和中国作为环球紧张经济体,在能源、景象、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互助,将为环球景象行动和能源转型作出贡献。

在此背景下,德中绿色互助范围很宽广,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工业降碳等。
在我看来,接下来可以在两个方面拓展互助深度和广度,其一是电力能源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包括数字化、智能电网等,这是颇具潜力的一个领域。

德中两首都是可再生能源大国,尤个中国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亟需快速提升,这对电网等电力根本举动步伐提出了更高哀求。
期待两国密切协商,共同找到最佳办理路径。

其二是专业人才培养和能力培训,期待两国可以进行深层次、全方位互助。
景象变革和能源转型给我们提出了新哀求,从而催生了对专业人才的高质素需求。
德国的职业教诲采取双元制模式,能源效率、建筑能效等人才可以更快地学甚至用。

中国能源报:多年来,德国能源署一贯关注建筑节能领域发展,匆匆成了多个中德互助项目。
在您看来,如何因时制宜推动中国节能建筑开拓?

克里斯蒂娜·哈弗坎普:中国幅员辽阔、人口浩瀚,是环球紧张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这意味着包括家庭住宅、商业大厦、工业园区在内的建筑物数量不容小觑,因此,推动建筑物节能降耗势在必行。

中国在建筑能效提升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尤其是在新建建筑方面。
不过,既有建筑能效改进和提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能耗较高的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潜力和空间很大,并且将是未来紧张发力方向。
同时,与建筑节能改造相配套的绿色金融方法也值得关注。

此外,提高建筑质量、增强节能效果,对技能哀求越来越高,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必不可少。
接下来,我们希望连续在既有建筑改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建筑领域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深度互助。

中国能源报:今年3月,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营,这是海内首个得到德国能源署零碳运营区域认证的项目。
这个零碳示范区在低碳节能技能运用方面实现了哪些创新和打破?给中国建筑节能降耗带来哪些启迪?

克里斯蒂娜·哈弗坎普: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是颇具代表性的标杆项目,介于单体建筑节能降耗和生态城市培植之间。
其结合了热带海洋性景象,对既有的整体区域进行近零碳改造,努力将绿色低碳培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建筑绿色化改造、园林景不雅观生态化、交通绿色化等8个方面进行低碳改造,并将诸多系统集中整合到近零碳运行管理系统,实现聪慧化运行和管理,进而终极实现区域层面的近零碳。

我个人以为,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颇具特色。
一方面,对既有建筑进行了改建,没有在拆除后新建;另一方面,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运用,而且兼具了创新设计,比如像花朵一样的风机、光伏地砖等。
此外,固废资源化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优化。

总的来说,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在培植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为中国乃至环球建筑行业供应了一个良好样板。

文丨本报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