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里院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青岛市特有的传统民居,在占地面积、住户数量、年代久远等各方面,均堪称岛城之最。这里曾经是演绎人间烟火的鲜活戏院,也是一座浓缩城市百姓故事的拍照棚。只管这里鼓噪、喧华过,但谁也不能否认它始终保留着百年“老青岛”的味道……
或许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街道、一个院落:它或许喧华、缭乱、拥挤,却从不同角度生动折射出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光鲜特色。位于青岛市北区海泊路63号的广兴里大院便是这样一处拥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标准里院式建筑,它曾经给无数在岛城西部老城区居住过的老青岛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顾。
青岛里院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青岛市特有的传统民居。广兴里别号“积庆里”,是青岛最大的老里院之一。始建于1897年,依坡而建,为东高西低的格局。以博山路、海泊路地面为基准,深挖建房,形成从院内看是三层、外不雅观为两层的楼院。沿街所建的四座三层楼,围成一个大四合院,约有150间房,每间房面积约14平方米。在占地面积、住户数量、年代久远等各方面均堪称岛城之最。
2020年5月,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在广兴里举行。这次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中,四方路街区以广兴里为核心,汇聚国内外有名工业设计企业,打造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央。广兴里,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青岛最大里院,经由改造修缮招商,成为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央,面貌焕然一新。
旧貌新颜、光阴流转,曾经在广兴里大院生活过三十多年的魏凤玲女士对广兴里的前世今生印象深刻。
上世纪40年代,广兴里最繁盛时,听说居民达300户之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广兴里,算得上十分繁华。里面既有租用固定铺位经营的商户,也有一些流动摊位,不仅有饭店、百货店、茶社、服装店,还有戏院、理发店、茶炉、打铁铺等等。广兴里曾有一家做素包子的小吃铺挺出名,店铺地方不大,以是外带和外送的食客比较多。虽不起眼,但不少其他区的人都慕名前来一尝美味。包子用豆腐、木耳、黄花菜为馅儿,个大面白,蘸着佐料吃,别有一番风味。上世纪60年代初,各种小买卖逐渐衰败下去,广兴里成为较为纯粹的居民院。
在魏女士的影象中,童年期间院里险些没有一家不搭吊铺的。当时院里居民住宅面积最大的有四十多平方米,最小的不到10个平方米。虽然拥挤,但是邻里关系非常和蔼。“谁家做饭没有酱油没有醋了,敲拍门,直接拿走就行。里院狭小,大部分居民都是在屋外做饭,在院里支起小桌用饭,孩子们端着碗来回乱窜,所有的孩子都是吃百家饭终年夜的。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艰巨,却让在这个大院里出生终年夜的60后、70后乃至一些80后的童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当时青岛的文化部门曾经利用“广兴里”院内的一半空地,建了一个小型电影院,取名为“小光陆”,是岛城最早放映无声电影的场所之一,院内可容纳200多名不雅观众。由于台东镇也有一家“光陆戏院”,规模大于此处,于是借此来区分。“小光陆”影院建在广兴里的空地上,可容纳200多人,曾放映过《火烧红莲寺》等影片。据一些曾在此不雅观看过无声电影的人回顾,电影里演员一开口说话,下一个画面紧随着便是笔墨。“小光陆”属于老青岛的三轮影院,即第三轮播放新片的影院,因此票价较为便宜,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前来不雅观看。不过,经由多次放映,到三轮影院放映的电影已不像最初那样清晰。后来,“小光陆”改为小戏院,有茂腔戏班在此演出。戏台、说书场、电影院,在广兴里一应俱全。戏台搭建在茶社内,茶客一边喝茶一边听戏,茶客还可以付钱点戏听唱。
空地的另一半则建起五排木板房,既可售货,又可居住。北面还有有名的明星摄影馆。“做生意最有钱的人都住在广兴里的一层,其次是二层、三层,1930年前后是广兴里最辉煌的时候,有点像本日的百货商店,但比百货商店的功能还要全,老百姓日常过日子的须要,这里险些都能知足,当时盛行的一句话是“有钱不用出里院”。
不仅院里民生条件一应俱全,广兴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在当时也是极其优胜的:老青岛人传统不雅观念中的“市里”因此中山路为主,辐射到周边黄岛路、四方路、海泊路等几条相邻街道形成的购物休闲地,逛“市里”曾是一种时髦,而居住在“市里”则更曾经是老一代青岛民气目中美好生活的象征。
位于海泊路中段的广兴里南临四方路、博山路农贸市场;北靠改革开放初期岛城最早兴建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西接当时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央中山路一条街;东面不远处则是当时的青岛市立医院(今青岛市立医院西院区),国货公司、春和楼酒店、天德堂浴池、中国电影院等购物、休闲、娱乐场错落有致地遍布其周边,无论是交通、医疗条件当时纵不雅观全青岛市都是压倒一切的,可谓名副实在的“黄金地脚”。
但这里也深深地刻上了那个时期的烙印:由于新中国成立前当地不但街道狭窄,房屋简陋,而且周边居民家中没有上、下水道,大多数居民院落都只有一个公共水龙头和一个公共场所。居民利用自来水只能到院里唯一的水龙头前用水桶提回去,有人为了省事,就在这里洗衣、洗菜,日久天长导致污水横流,冬天院里的路面上常常结冰,来往住户稍不留神就随意马虎跌倒。
2015年广兴里大院征收改造事情开始进行,现有的176户居民险些全部搬走。这座经历了120多年风雨的老里院表面已经破败不堪,赤色的木质护栏和走廊堕落断裂,墙体老旧脱落。由于年代久远且紧张为木质构造,广兴里存在着易失落火、易坍塌的风险隐患,历史上也曾数次失落火。修缮加固后,这座百年迈院迎来了它的“换装”期,“大杂院”的时期完成义务,退出了老城区的历史舞台,从此将尘封于人们的影象中。修旧如旧的青岛“里院样板”以新的身份——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央,再度生动在大众视野内,这既是老城复苏的“第一站”,也是下一个“青岛百年”的“新赛点”。
找、求宣布、求帮助,各大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