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廖云岚 文/摄
在位于福马立交桥东南侧,福州鼓山镇连潘棚屋区改造地块上,有一座正在培植的共40层120米高层住宅楼。该项目由中建三局承建,是目前福州市采取装置式建筑新技能培植的最高住宅类建筑。该建筑也是福州市一处居民回迁安置房,目前工期已过三分之一。
如何用“装置式”建造商住房
根据福州市政府出台文件规定,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新得到培植用地的商品住宅项目,采取装置式建造的比例达到总建筑面积的20%以上。
“装置式”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呢?带着好奇,走进中海万锦花园项目施工现场。中建三局项目部设计管理工程师李凯见告,9#楼便是目前全市采取装置式建筑新技能培植的最高层住宅类建筑。
在施工现场,一台巨大的塔吊不断将一块一块叠合板吊上14层的施工现场。李凯先容,这便是在工厂里预制好的楼面板,每一块叠合板一出工厂就有各自的编号,不可稠浊。吊装工人根据图纸设计的位置小心翼翼将它们依次吊装到位,并将叠合板上的钢筋与梁柱、墙面的钢筋系缚在一起。然后再经由现场混凝土浇筑,叠合板与梁柱、墙体被筑成稳定的整体。
看到,除了运用装置式建筑新技能外,现场混凝土浇筑采取的铝模板也是一项新技能。李凯先容,采取铝模板替代以往的木模板,可减少对天然木材资源的一次性花费,还能多次重复利用,更加环保。此外,用铝模板浇筑出的墙体表面十分光滑平整,可为后道装修工序墙面抹灰减省一半材料。铝模板施工精度高,建造的墙面垂直度、水平度偏差小,同时,通过现场预埋止水环,亦可大大减少管道安装过程中常见的渗漏问题。
李凯说,这些施工新技能的运用,是经由技能职员反复考虑研磨,对各项工艺深化设计才终极形成的。他们称之为“PC(指工厂化预制构件)+铝模”的一体化施工体系,为装置式建筑的正式运用及推广确定了方向。
技能职员还在运用“PC+铝模”施工体系上再进一步深化。他们成功将房屋飘窗、门垛、窗台,乃至更细微的窗台凹槽和梁的滴水线等,运用铝模板一次性浇筑成型。这样大大缩短后面的工序,节省了大量砌砖材料,以及劳动力和韶光。
预制构件被吊上施工平台。
“装置式”预制构件若何在工厂生产
为了理解9#楼每层约1000平方米面积的叠合梁板在工厂里是若何生产制造的,跟随项目技能总监赵安安走进位于连江可门港的大型工厂——福建建泰建筑企业。在一个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厂房内,预制内墙板、叠合楼板、叠合梁、预制梁构件、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等生产流水线就设立在这里,所有流水线采取机器化施工。据现场技能职员先容,用工厂化加工工艺制造的预制构件,其强度要比建筑工地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构造高很多,运用在建筑上更加稳定。
赵安安说,预制构件的每一根钢筋,每一块预制板都是根据图纸设计哀求严格生产的。建筑施工方必须从预制构件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供应环节就开始跟踪,对接生产操持,履行质量监控和构件验收。
他认为,随着预制构件比例逐步提高,今后的装置式建筑就彷佛搭积木,工厂里预制好楼面板、梁柱、整块墙体、楼梯,乃至全体在工厂预制装置好的卫生间、房门、窗等,通过现场吊装后完成培植。
工人们在事情面将预制构件与梁柱钢筋系缚。
“装置式”建筑有哪些优点
赵安安说,“装置式”建筑带来的是一次建筑技能性革命,更加高效、环保、节省人力。9#楼建筑工地上,只有一台塔吊承担繁忙的吊装事情,专业吊装小组的工人只有16名。在模块式建筑工地上,现场预拌的混凝土施工量少了,粉尘少了,噪音少了。此外,劳动力需求量较传统建筑减少了40%,建筑工艺却更加科学可靠安全。
在9#楼培植起步阶段,台湾一家长期建造装置式建筑的企业来到项目互换时,预测最快培植速率须要均匀10天建一层。本地互助的预制构件厂认为,最快能够达到均匀7天建一层。而业主则哀求均匀6天完成一层的工程量。
经由施工团队与设计院、监理、业主、构件厂、铝模厂等多方研讨,不断深化设计,他们设计出一套集约化流水线施工流程,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个工种穿插施工。很快从最初20天建一层,逐步缩短到10天建一层,末了把目标成功稳定在6天一层。目前,各项培植向着更好更快和更加有序的方向推进。
赵安安说,按福州市哀求,9#楼这座建筑预制率为21%。在外省一些建筑装置式材料运用比例已高达50%,而在发达国家,装置式比率更高。福建省装置式建筑起步较晚,接下来也将向着高预制率及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预制构架加铝膜板浇筑后一体成型的墙面光滑平整。
大型预制构件生产车间。
施工方与生产方共同研讨预制构件生产问题。
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大型自动化数控中央。
装置式建筑9号楼。
装置式建筑技能高效有序施工作业面。
装置式建筑5天建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