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施工图

▲ 薄暮鸟瞰

同济食堂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

▲ 局部视角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成立,位于临港103社区科创研发总部湾正在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天下一流企业,形成特色光鲜功能复合的当代“科创总部湾”。
中国重燃研发总部基地的培植是国家电投集团在临港新片区进行计策性能源家当技能研发及运用的主要举措。
设计提出“为研发而设计”,打造集研发实验、会议展示、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无限循环、无限活力、无限未来”的共享总部。

▲ 整体鸟瞰

▲ 沿街透视

▲ 沿街透视区位剖析

总体布局:打造临港103片区创新建筑

基地南侧为城市主干道环湖南二路,北临云鹃南路,西临国海路,交通便利。
用地面积约12535平方米,容积率3.0,限高50米,沿环湖南二路≥60%建筑贴线率,西侧需预留区域能源中央培植用地。
在用地极其紧张的条件下,设计思考如何冲破50米高层方塔或板楼的传统刻板印象,供应创新的办理方案。
设计回归本源,从业主的需求出发,提出连体双塔的共享布局模式,让两栋塔楼在功能上互联领悟,得到灵动的天涯轮廓线和生动的城市景不雅观界面,为103片区供应了一种新的建筑体量类型,成为区域内一座共享领悟的创新型建筑。

▲ 区位剖析

▲ 形体天生

▲ 入口透视

造型设计:企业文化的外在表达

企业总部是展示企业文化、鼓吹企业代价的最好媒介。
建筑形体组织来源于国家电投的企业Logo——绿动未来图案,设计通过建筑形体的交织穿插,呼应logo的双螺旋叠加循环体形状,隐喻企业内部的联络互助、企业之间的和合共赢、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立面设计从企业的核心技能重型燃气轮机的旋转形状中得到灵感,把燃气轮机的科技之美抽象融入到设计之中,表现建筑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 企业文化

▲ 形体观点

▲ 立面观点

▲ 公园视角

功能复合:打造事情+生活的一体化垂直社区

内部空间的布局兼顾效率和体验,设计希望模糊事情和生活的边界,让本项目成为研发职员的“第二生活寓所”。
设计在大楼中植入了丰富的生活空间,首层设置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展厅、体育活动室和换衣淋浴空间;二层设置灵巧布局的workshop空间;三层设置员工餐厅、健身中央、水吧、书吧、生活驿站;标准层设置共享中庭,环绕中庭设置开放式研讨室、休闲茶吧、私密电话亭等。

▲ 空间剖面

▲ 室内效果图

设计同时思考如何冲破楼层的限定,鼓励员工在垂直方向相遇和互换。
效率优先的电梯厅仅作为交通空间,垂直办公空间缺少整体联系。
设计提出把电梯厅看做垂直联系的空间桥梁,每两层设置一个挑空空间,正对电梯厅,南北错层分布,通过电梯厅的公共属性和纽带浸染,把全体垂直空间呈“之”字形串联。
让建筑成为一个事情+生活的一体化垂直社区,研发职员对空间产生强烈的粘性。

▲ 垂直社区

不雅观景平台:人与自然的充分打仗和互动

设计构建人与自然紧密互动的立体不雅观景平台,为科研职员供应更多的与自然打仗的可能。
基地南北分别面向城市绿地和城市公园,坐拥极佳的景不雅观资源。
设计利用屋顶退台和建筑中庭,植入低区、中区、高区三个层次的不雅观景平台,营造室内外无限的景不雅观渗透。
低区不雅观景平台结合功能支配食堂、书吧等公共性功能,利用一条休闲跑道串联,跑道故意延伸进室内,成为未来大楼的活力平台。
中区不雅观景平台指挑空中庭,利用通透的超白玻璃幕墙作为取景框,让自然光可以无遮挡的流入室内。
高区不雅观景平台为南北贯通的屋顶花园,作为大楼的最高点,供应绝佳的远眺滴水湖视角。

▲ 多层次不雅观景平台

▲ 屋顶视角

低碳节能:相应国家的“双碳”计策目标

国家电投作为一个能源央企,同时也是环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
设计采取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理念,利用南立面层间最大化设置与玻璃幕墙融为一体的单晶硅光伏板;第五立面充分利用光伏板将缭乱的设备隐蔽个中,并利用光伏板的色彩组合,拼出企业LOGO,形成具有识别性的无人机视角。
项目合计光伏板装机220KWP,每年可减少CO₂排放180吨。
大楼采取自然透风降落能耗,结合立面在每个窗户之间的幕墙立挺设置开启扇,达到内隐效果。
优化开启扇的尺寸与外立面的竖向装饰构件尺寸同等,达到外隐效果。
担保了大楼外立面自然开启的同时,得到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完全统一。

▲ 低碳策略

▲ 开启扇节点

▲ 自然透风

结语

近年来互联网更新迭代,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同时也伴随着一大批总部建筑的涌现。
中国重燃研发总部的设计,是面向未来科技总部的一次设计探索。
我们的设计关注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科技研发空间、如何诠释企业的文化内核、如何在科技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

▲ 夜景透视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中国重燃研发总部基地

业主单位:上海重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地点:上海·临港

设计韶光:2022年

估量建成韶光:2025年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七建集团

占地面积:5432.0平方米

建筑面积:63997.3平方米

项目总卖力人:王文胜、贡坚

建筑团队:徐骏、庄凯明、姚跃、张乐

构造团队:阮林旺、周汉杰、曹梦雪、李轩

给排水团队:李意德、李静、鲁永辉、陈铭

暖通团队:常爱青、祁栋盛

电气团队:程青、孙立安、屈磊、吴逸凡、张江华

室内设计:董立卫、沈超

幕墙设计:金颖、闫云斌、夏领峰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同济设计TJ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