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廊:钢-木组合构造

设计单位 中衡设计集团株式会社

小茶馆建筑设计公司 公共建筑设计

项目地点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

项目韶光 2017年

建筑面积 751.84平方米

撰文 陈婷

内湖小茶肆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莺脰湖生态公园内湖北侧,为公园内休闲建筑之一,面向"大众开放。
本项目由入口门廊、茶肆主体、临湖不雅观景亭和两个小院组成,按“开敞茶庐”的形制设计,主体采取钢-木组合构造。
茶肆体量小巧、功能简明,但构造新颖、立意有章,既点缀了公园环境,又为"大众的日常利用增长了逸趣。

位置示意

从公园步道看茶肆

园画相参

茶肆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建筑类型。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较为纪实地描述了文徵明与好友至无锡惠山品茗赋诗的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七人者环亭坐,识水品之高,仰古人之趣,各陶陶然不能去矣”,反响了明代后期文士茶道崇尚自然清新而又不失落古风的追求。
而在本项目中,设计师也构思致力于在当代建筑的设计中凸显传统建筑的特色,以及中国茶道之古意。

密林中的茶肆

设计观点正是从《惠山茶会图》切入,思考茶肆这种建筑类型最初的原型。
茶肆建筑本身是利用者不雅观赏风景的容器,但又要自成一方风景。
正如《惠山茶会图》中所描述的那样——莺脰湖内湖小茶肆就像个巨大的亭子,虽空无一物,但可纳四面景致。

观点示意草图

茶肆入口门廊

竹庭

在建筑与环境关系上,细柱即是柱也是树。
大屋顶下40根胶合木柱密柱成林,全体建筑体量消隐在“密林”之中,与茶会活动相映衬。

在造景与空间上,设计师在入口空间和湖边平台两处特意设置的不雅观景窗口植入了一方一圆两个小庭院为对景,在游人、茶肆、湖之间增加了景的层次。
小茶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富有生趣的意境,成为了完善莺脰湖生态公园空间序列必不可少的要素。

内庭

茶肆空间体验

木作新艺

为在当代建筑的设计中凸显茶肆这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本项目采取钢-木组合构造体系,以实现更多木质元素所具有的独特效果。

茶肆主体为单层建筑,屋脊高度约6米,檐口高度约5米,内围由10根悬臂钢柱构成构造抗侧力系统,外围40根胶合木柱为重力柱,屋面水平构件均采取胶合木梁。

檐廊:钢-木组合构造

从湖侧不雅观察钢-木组合构造

钢-木组合构造体系的竖向构件分为抗侧力柱与重力柱,其构造设计和打算设计方法不同于海内规范中的常规钢构造、木构造。
团队首先参考欧洲标准的构造性能系数的规定,考虑延性与耗能确定本项目的地震浸染打算参数;同时结合我国《胶合木构造技能规范》和《钢构造设计标准》,设计胶合木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以担保安全可靠。

主体构造打算模型

构造是什么?构造不但是打算公式,正如构造技能研究中央的构造工程师所说,“构造首先是空间与力学的构件,也是具有某种象征或者文化载体的构件”。

钢-木组合构造是本项目建构体系的亮点,也是建筑师与构造工程师改造传统木构造体系的考试测验与探索之一。
在构造与技能表现上,本项目的钢-木组合构造能够给利用者带来与木构造建筑相似而又不同的感想熏染,这种材料感和空间感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无法呈现的。
更为主要的是,在技能层面踏实的探索,才能让中国建筑传统的传承更可持续。

钢-木组合构造施工过程

茶肆与湖面的关系

设计图纸 ▽

平面图

完全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莺脰湖内湖小茶肆

项目地点: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

设计韶光:2017年

培植韶光:2018年

建筑面积:751.84平方米,个中茶肆主体坡形屋面投影面积约1000平方米(屋脊高度6.5米,檐口高度5米)

业主:莺脰湖公园管理处

设计单位:中衡设计集团株式会社

设计团队

设计辅导:冯正功

建筑:黄琳、吕彬、王祺雯 等

中衡设计构造技能研究中央:朱寻焱、陈露、周蔚、陶健 等

景不雅观:吴磊、李笑乐、高霞 等

生产:苏州菲特威尔木构造房屋有限公司

施工:吴江市中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拍照:中衡设计 秦伟

文稿:中衡设计延续建筑事情室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