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和其共生”以“和”与“共”作为主题词,强调“互助”与“共同面对”的观点。
展出的作品韶光跨度从1970年代的早期创作,到2024年8月刚完成的最新力作,共计100余件(组)。
包含陈琦的水印木刻作品、大型装置作品、纸本水墨作品,以及小林敬生的木口木刻作品和诗画集作品。

陈琦,1963年生于南京, 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博士学位。
现任中心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
其作品连续得到第七、八、 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精良奖。

上海同业建筑设计公司 施工管理

小林敬生,1944 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1997年起任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教授, 2014年任多摩美术大学名誉教授,现为日本版画协会理事长,与中林忠良、 野田哲也并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版画界实力年夜师。

陈琦《圆融No.2》2023 水印木刻

小林敬生《升空-林中栖2022A/C-》 1994-2022 木口木刻,手彩

陈琦被称为“水印木刻掌门人”,他博识的雕刻技艺,使其水印木刻版画作品看上去仿佛水墨画。
他的水印木刻作品专注于版画措辞的当代性转化,从荷叶的细微纹理到园林的广袤景象,展现了其对自然界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感悟。
小林敬生则在木口木刻创作中,始终坚持制作程序和坚持手作这两个原则。
他的作品被称为“手掌心的宝石”,奥妙地领悟了自然的微不雅观细节与宏不雅观景不雅观,创造出充满生命力与视觉张力的空间。

展览现场

陈琦大型纸雕装置《不雅观像》

走进展区,目光就会被一组大型纸雕装置《不雅观像》所吸引,这是陈琦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作品。
而陈琦创作于2024年的新作《春江No.2》也是少见的彩色水印木刻作品,是本次展览中唯一一件彩色作品。

陈琦《春江No.2》2024 水印木刻

陈琦作品板块“自然之境:从第一自然到第二自然”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探索与哲学思考。
通过水印木刻、水墨等作品,他将自然之美转化为内在精神的表达,在第一自然的真实形态与第二自然的精神境界之间,构筑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这一板块不仅展现了陈琦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也反响了他通过艺术创造出新的自然秩序的追求。

陈琦《片石山房》2020 纸本水墨

《片石山房》展览现场

陈琦板块以一幅古琴作品开篇,这是民族乐器系列中的一幅。
这幅作品的精微表达与大众对版画高度凝练、比拟强烈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

陈琦作品

“中国的民族乐器形制本身就表示了独占的美感,承载了文人绅士的精神。
不仅是乐器,还有中国家具、器物的形制上都能看到古典审美的表示。
我回望和核阅传统,并不但因此创造美,表现美为目的,也不是对现实天下的镜像映射或批驳,而是形而上哲学思考的视觉呈现。
”陈琦向澎湃新闻先容,从1986年至今,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他的艺术实践中,那便是对中国式心智的不懈探求。

陈琦《根器》《玲珑塔》《菱角山》 《无限极》《何来》2020 水印木刻

陈琦《根器》2020 水印木刻

在创作手腕上,陈琦表示,版画的传统措辞固然很好,但他更希望在水印木刻表现上也能达到一种高度的精微。
在近三十年的水印木刻创作与艺术表达诉求中,他也试图将传统水印木刻与西方套色木刻相结合,创出一种新的,合乎当代艺术表现的技能系统,使水印木刻成为当代印痕艺术。
展览中,《何来》《菱角山》《玲珑塔》《无限极》《根器》这些作品展示了陈琦教科书级别的水印版画技能,凑集了他近年来所有技能的所有精髓。

陈琦 《荷塘》2020 纸本水墨

陈琦见告澎湃新闻:“笔墨当随时期,版画的创作措辞也要有创新与打破。
有两个信念一贯存在于我的心里:一是希望能将中国水印木版画伟大传统延续下去;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传统水印版画的技能局限,使其适应当代文化语境,成为当代艺术家手中的创作媒介。

展览现场

小林敬生的板块名为“微不雅观宇宙:木口木刻中的生命叙事”,本次展览也是海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小林敬生展览,个中45组作品为海内首次展出。

小林敬生的作品是肉眼可见的风雅,可以用放大镜仔细不雅观看。
在微不雅观细节的雕刻中,小林敬生将自然的微不雅观天下与伟大的生命主题交织,构建出独特的生命空间。
他的作品不仅呈现自然的纹理,更展现对宇宙万物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映射出生命的共生与延续

小林敬生《乐园-都邑・2021D-》2021 木口木刻

小林敬生《日复升-绿色的星 · 08A1-》2008 木口木刻

他将佛教中“统统众生悉有佛性”的教义解读为“所有生命皆有灵魂”。
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运作中的一环,所有生物包括其生命都是平等的,小林敬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展开了持续的创作。
如本次展出的《乐园》系列作品,人、树木、昆虫、大厦等现实天下的事物,被艺术家有序排布在画面的各处,重新构建了奇幻的空间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小林敬生创作的木口木刻如《星的韶光》《白色清晨》《日复升》等系列作品,形式措辞纯洁,宁静而富于激情。
更值得玩味的是,那些富有诗意的作品名字和画面,与日本近40年来的发展紧密相连。

小林敬生《白色清晨-群舞04A・清晨 1/8》 2020 木口木刻,手彩

小林敬生《清醒时候-星的韶光・B/C- 1/12》 1994-2022 木口木刻,手彩

对事物的追问是两位艺术家的共性特色,因而将他们的作品放置在同一个空间,自然便会产生一种对话。
陈琦谈到:“尤其是在疫情后,我与小林师长西席都创作了一些对生命、对人和自然万物关系的一种思考。
我想这个展览不仅是中外艺术家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呈现,同时也是面对天下共同的话题,我们两个不同国度的艺术家用艺术的办法所做出的一种解答和追问。

展览现场

两位艺术家以各自的艺术创作展示了对传统版画艺术边界的拓展,更展现了他们面对天下文化多样性时的开放态度与引领力量。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卢治平表示:“在欧美文化彭湃的大背景下,两位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依然复苏自觉地保持着东方文化传承者的本色。
不雅观众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感想熏染到光鲜的东方气息以及背后的东方聪慧。
因此我认为‘东方自傲’理应也是本次展览的主要主题之一。

此外,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还将在展览期间推出专题艺术讲座、美术馆现场传授教化课、版画体验等一系列公共教诲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不雅观众领会版画在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中的双重魅力。
同时,展览文创产品也将闪亮上新,包括丝巾、瓷杯、小型版画印刷品等陈琦作品的衍生,将东方美学融入日常生活。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