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定位为配套完善的城市生态商务办公综合体,超越片区现有水准,打造标杆产品,迎合市场需求并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力。
01、基地概况
北临广深高速,南临北环大道,西侧紧邻龙珠四路,东侧为龙珠五路,项目分成紧邻的南北两地块。
依据深圳市南山区分区方案图,基地位于龙珠综合发展组团与侨城北家当转型片区交界处。基地周边配套资源稀缺,间隔7号线龙井站约800米。
02、设计原则
1.办公建筑群间隔地铁站约800米,内部无地铁方案,势必造成特定时间巨大的路面交通压力,需合理安排各种交通流线,让基地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
2.基地方案前周边配套有限,需将两地块地进行配套共享,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3.建筑造型结合功能,创造具有标志性的区域中央。
4.坚持可持续建筑设计,实践绿色建筑。
03、一个城市新聚落
对付该项目的设计解读是为该区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聚拢人气的都邑办公空间。
优胜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交通连接以及基地周边的塘朗山自然景不雅观等条件,为这个集生活、事情、购物、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办公综合体供应了优胜的环境。
希望通过创造一个拥有丰富的商业休闲举动步伐的场所空间来吸引人群,而不仅仅是构建一个办公场所。
在两地块之间建立联系,以此方便人流的活动。项目所哀求的公交首末站是全体设计中一个非常主要的设计元素和设计出发点,由于超过55%的人流将会通过乘坐公交到达基地。
这个事实成为该项目进一步发展的最大潜力。因此我们设想一个以公交车首末站带来人气的脉冲中央的动态的构造。动态的大量的人流和良好的交通连接将成为这个项目的品质担保。
04、分外空间枢纽
通过在两个地块中间设一个公交场站来最有效率地知足交通集散。位于其上设计了具有稠浊功能的24小时活力花园平台,动态地联接不同功能是本设计独占的一大特质。
不同功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叠在中央形成了一个分外的空间——枢纽,这是一个没有尽真个动态循环。
这些分层可以创建出一个有许多可能性的连续空间,其最紧张的特点是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发展,不断移动和发展直到构建成一个建筑整体。
05、充满活力的露天广场
公交场站上方设置的新型露天广场将凑集零售空间、咖啡厅和餐馆、外部展示空间并连接高效的办公塔楼。
由于它位于地下停车场和公交总站之上,使得原来两个独立的地块以动态的办法连接。该平台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广场,不同类型的功能在此相互交融。
设计通过这个动态的花园平台连接两个分开的部分,并形成环境幽美的步辇儿广场,为园地注入24小时的活力。此外这个广场也成为全体办公综合体的主入口,来吸引附近的大量的利用者进入。
中心的广场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并在基地上供应了各种与广场联系的活动,聚拢人气使得广场周边商业得以很好的运营并知足多元性的需求。
每一层商业都延伸成为塔楼的一部分,并且各层商业及办公塔楼间都将通过回形的裙房建立强大的联系,同时在中央形成一个花园配套区。
06、个性化的办公空间
四栋办公塔楼位于中心广场的四角与裙房统一设计,在用地年夜将交通资源与配套资源进行直接共享,丰富的流线以知足不同需求人群的分流以避免高峰期间的交通拥挤。
主塔楼180M,主入口设置大进深城市广场以彰显其地标档次。板式Loft办公,结合了大层高与无柱大空间设计,可以知足任何类型的办公需求,创造个性化办公空间。
点式100M双塔,交相照映,俯视中心花园远眺塘朗山。裙房不同功能的水平重叠与垂直的办公系统相连接,出色地完成了公共广场与商业、公交站和交通、办公和绿地的相互联系。
07、流线形动态立面
建筑立面的形式,从自然界水流得到启示。意在把自然界瀑布流水的最美的动态领悟到建筑中。
在塔楼上通过杆件的疏密,强调从上而下的流线形体,并与裙房的造型无缝连接,形成类似瀑布流水的动态特色。
立面上竖向杆件对塔楼的形体比例进行了一定的分割,使得整体塔楼的造型更加挺立和活泼,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遮阳的浸染。
本文资料来自:华森设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