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近3亿农人工。个中,与10年前比较,建筑业农人工少了1500万。建筑工人的减少,与大龄农人工留不下、干不动有关,也与新生代农人工不愿干这行有关,更多的是折射出当前农人工就业选择的多元性。
从建筑业消逝的那群人,大概便是紧跟时期的那群人。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逐渐兴起,部分农人工为应对市场需求,主动提升自身竞争力,比如学习新能源汽车制造、装置、维修等专业技能。比较上一代,新生代农人工有了更多可选择的职业。
在屯子,随着地皮适度规模化经营比例越来越高,农业专业互助社和家庭农场里增加了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机手、职业飞手等新职业,很多年轻人也捉住电商的兴起留在了家乡。比如曾是传统劳务输出大县的山东曹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汉服、电商家当,拥有汉服干系企业2400多家,网店1.4万余家,近10万人从事服装设计、加工、包装、物流、网络发卖等事情,不用再外出务工。
除了自主选择的人,也有被“淘汰”的人。
房地产低迷也是建筑业农人工减员的缘故原由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7283万平方米,同比低落27.8%。再加上近年来多地出台规定,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
干系部门也在结合这些群体的就业意愿,打造适宜他们的就业空间。就在不久前,国务院以“履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计策,推动养老奇迹和养老家当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提出要强化“老有所为”的制度保障,积极开拓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宜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遍地所可结合实际情形,延伸农业家当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村落庄文旅、村落庄文创等家当,开拓更多村落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可供应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大龄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从2023年开始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个中环绕母婴照顾护士员、家务做事员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工种,面向大龄群体开展培训600多人,助力大龄劳动力人群连续就业。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找到农人工流动的动态平衡点是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村落庄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方案、培植、管理领悟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流、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履行村落庄全面振兴,须要让想进城的顺利实现就业,让想返乡的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以保障农人工在内的城乡各种人才顺畅流动。
涉农热点事宜及时发声
做有态度的涉农宣布门户平台
欢迎锁定@央视三农 评论专栏
《及时语》
撰稿 | 李伟
编辑 | 冯晓楠 于宛宁
主编 | 李雨楠
监制丨舒晶晶 刘兵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