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当代建筑,中国彷佛一贯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田地。直到上世纪末,国际社会一贯认为中国既无大师,也没什么地标性当代建筑。来中国能看的只有如故宫、长城、西湖等旧时的景点。
中国真的没有属于自己像样的当代建筑吗?当然不是,苏州博物馆,便是中国式当代建筑的代表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者是被誉为“当代建筑的末了大师”的贝聿铭师长西席!
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肯尼迪图书馆,再到卢浮宫改造工程、美秀美术馆,贝聿铭这个名字,险些可以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
1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在中国广州的一户豪门王谢。在清朝乾隆年间,贝氏家族已是苏州四富之一了,后继更是人才不断。爷爷贝理泰,是中国最早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是中国外汇制度的创始人,担当中心银行总裁,还出身了颜料大王贝润生。贝聿铭的母亲、继母、姑母和姐姐也无一不是风华绝代。
贝氏家族也于同年买下了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
1920年,贝聿铭的父亲到上海事情。10岁时,贝聿铭随家人迁往上海。
在上海读书的八年间,每年暑假他都回到狮子林度过。
如果说在当时原谅开放的上海让贝聿铭打仗到西方新建筑风格的抽芽,使其萌生了想做建筑师的动机;那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苏州,则让他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的道理,意识到创意才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结晶。
1935年,神往表面天下的贝聿铭动身前往美国求学。一头扎进建筑学领域的他从宾州大学到麻省理工再到哈佛大学,用了整整11年韶光拿下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求学期间,贝聿铭在图书馆打仗到当代建筑运动创始人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书,随即成为了他的虔诚粉丝。这也正式开启了他的建筑设计之路。
2
1946年,贝聿铭设计了一座“上海艺术博物馆”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在这一作品中,他将极为当代的形式与传统中国园林相结合,设计出一个为中国艺术品量身定做的博物馆。被老师格罗佩斯称为“我见过最精细的学生作品”。
贝聿铭毕业设计图纸之一
在60年后,他终于有机会在故乡的地皮上,将中式建筑风格与当代建筑技艺相结合,将当年的设想付诸实践。
硕士毕业后,这位精良的学生随即受到了哈佛大学的约请,成为建筑系的一名助教。教了两年书,生性生动的贝聿铭愈发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过的生活。
贝聿铭投奔了房地产巨子齐肯多夫,两人一拍即合。
按照当时美国的风气,“受尊敬的建筑师从不与开拓商一起事情”,美国建筑界也从不聘任中国建筑师。
这样的组合饱受争议,还一度惊动了美国建筑师学会。
12年后,这对拍档分道扬镳。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主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震荡全美。随后其妻子杰奎琳牵头,拟建一座纪念肯尼迪总统的建筑。浩瀚名家谈论后供应给了她三个备选的建筑师:密斯、路易斯·康以及贝聿铭。
贝聿铭与肯尼迪纪念图书馆模型
1964年,凭借中标肯尼迪图书馆,贝聿铭声名大噪。但这个图书馆拖了14年才终极建成!
落成之后,杰奎琳不吝赞颂,“贝聿铭的唯美天下无人能敌。”
1967年,美国大气研究中央是贝聿铭公共建筑设计的开端。全体建筑群雄踞科罗拉多州山顶,简朴憨实的形状、塔楼样式的屋顶让建筑与山峰融为一体。为使得建筑融于自然,贝聿铭采取当地石材为建筑质料,将砂石加入混凝土中,再用凿石锤进行加工,让其表面露出深粉色。全体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从一个巨大岩石中开凿而成。也正是这次机会,贝聿铭“建筑该当和它脚下的地皮融为一体”的建筑美学开始逐渐清晰。
3
1974年到1978年四年间,他又设计培植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这次,他在建筑界的名声传出了美国。法国总统密特朗“盯上”了他。
至此为止,贝聿铭完成了通往“建筑大师”的所有准备。
80年代,贝聿铭迎来了奇迹的顶峰。
1981年,法国新上任的总统面对精力萎顿的场合排场,提出新一轮的文艺复兴——“文化兴邦”政策。个中最大的工程之一便是卢浮宫的改造工程。为此,法国政府广泛搜聚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著名建筑师,末了由密特朗总统出面,约请天下上15个荣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挑选决议。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赶紧取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一个玻璃金字塔入口及办理文物储藏问题的巨大地下空间展区设计。卢浮宫是法国的国宝,法国人不能忍受一个美籍华裔来操刀全体重修操持,更不能忍受金字塔作为国宝的入口。这回,高傲的法国民众切实其实想暗杀这个企图“毁坏”他们历史建筑的外国人了。
“贝聿铭会毁了巴黎,这比侵略者从卢浮宫抢夺艺术品,更令人愤怒。”
1989年,卢浮宫改造工程完成
两年后,作品终极征服了法国人,这座玻璃金字塔乃至逐渐取代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巴黎新地标。
法国人开始惊叹“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巨大宝石”。
1983年,素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颁给了贝聿铭,年近花甲,一时风光无限。
贝聿铭曾说过,“我平生碰着的最大寻衅,也是最大的骄傲,那便是卢浮宫新馆的创作。”
4
1984年,贝聿铭为喷鼻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楼、高100米的大厦。这是当时喷鼻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天下最高建筑物。这固然由于他的父亲是喷鼻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喷鼻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该当让它‘抬举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1997年竣工的美秀美术馆。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这几句文言文,成为了他的灵感缪斯。
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博物馆入口。进入美术馆的入口只有一条路,必须乘坐电瓶车或是步辇儿穿过山中隧道,隧道另一头连接着一条横跨深谷的吊桥。进入隧道,就能远远地看到美术馆,彷佛走进了武陵渔人无意创造的那个入口。
2008年落成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
7
1999年,贝聿铭应苏州市委、市政府得约请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老将苏州博物馆换作最心爱的“小女儿”,正是他百年建筑设计人生的点滴凝集。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苏州,构筑了贝聿铭心中原始的东方美。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位于中心大厅北部的主庭院是让贝聿铭最为挖空心思的。他以“宋四家”之一米芾的一幅山水作品为原本,“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将巨石劈切成片,通过燃烧,制造出阴影,做出立体的效果,进而调度每一块石头的位置,使石片颜色由深入浅、高低错落地排砌于墙前,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画。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
为了“小女儿”,贝老不辞勤恳,事必躬亲。
为了挑选一颗得当的松树,他不辞费力奔波三百多公里。
为了寻求石头得当的切割手腕,他六次亲赴济南。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揭幕,他不无动情。
“苏州的同乡们,我也是苏州人。我离开中国73年了,可是我的根在中国苏州。”
建筑无国界,可人有乡情。
8
热爱事情的贝聿铭直到90多岁,还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南京六朝博物馆的设计。
在这一个世纪的岁月之中,他为建筑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留给故乡的礼物,但这件礼物已然成为了苏州的地标式建筑。
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同被誉为外洋华人的“艺术三宝”。实在,贝聿铭不仅是用手中的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美宫殿的精彩的建筑科学家,更是极其空想化的建筑艺术家,长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当代最新技能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讲求和建筑内部设计风雅。
人这生平,择一业,为之痴迷,为之付出,收成知足感,实然是件乐事。
贝聿铭都做到了。
以是,他说:“我的作品遍布天下,我生平都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