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要
北京有三家仲裁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均不含“北京”二字,只有“北京仲裁委员会”含有“北京”二字,因此,“【北京】仲裁院”能够指向“北京仲裁委员会”。
案例情形
审理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公民法院
案号:(2022)京04民特832号
裁判日期:2022.12.26
发布日期:2023.01.13
申请人:莫平建筑设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莫平设计公司)
被申请人:北京凯迅腾技能做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迅腾公司)
案件背景
申请人莫平设计公司称,要求法院依法确认莫平设计公司和凯迅腾公司签订的《远洋LAVIE室内设计、园林景不雅观设计、建筑设计加建前期方案设计条约》中的仲裁条款有效。详细事实与情由如下:
2020年12月8日,莫平设计公司和凯迅腾公司在北京签订了《远洋LAVIE室内设计、园林景不雅观设计、建筑设计加建前期方案设计条约》(以下简称《设计条约》),个中约定:“争议办理办法,在履行本条约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调度办理。协商、调度不成的,均应提交【北京】仲裁院仲裁”(以下简称案涉仲裁协议)。只管案涉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认定当事人双方选定了“北京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机构,当事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
详细而言,案涉仲裁协议虽然将仲裁机构的名称写为“【北京】仲裁院”,与“北京仲裁委员会”的名称略有差异,但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也便是选定北京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机构,只是对共同选定的仲裁机构名称的表述不足准确和规范。符号【】里的内容应该是仲裁机构的名称,“【北京】仲裁院”指向的是“北京仲裁院”。北京市仅存在三家仲裁机构,即“北京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依据文义理解和常日认知,“北京仲裁院”与“北京仲裁委员会”的表述高度近似,“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均不含“北京”二字,因此“北京仲裁院”的表述不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产生混同认识。案涉仲裁协议中约定“【北京】仲裁院”可以将双方选定的仲裁机构明确、排他地指向“北京仲裁委员会”。
由于《设计条约》并非专业状师起草,条约双方对选定仲裁机构的名称表述不足准确情有可原。《最高公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公民共和国仲裁法〉多少问题的阐明》第三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详细的仲裁机构的,应该认定选定了仲裁机构”,虽然案涉仲裁协议中对仲裁机构的名称表述不准确,但是能够确定双方选定的仲裁机构是北京仲裁委员会。同时,案涉仲裁协议中对付提交仲裁的表示、仲裁的事变均约定的十分清楚。因此,根据《中华公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第十六条,案涉仲裁协议应被认定为合法有效。
被申请人凯迅腾公司称,案涉仲裁协议约定内容不明确,没有选定有明确详细的仲裁机构,应驳回莫平设计公司的申请。详细事实和情由如下:
案涉仲裁协议中北京有标示性符号【】,双方的真实意思在于提交至“北京地区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而非“提交北京仲裁院这一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并且,北京并无全名为“北京仲裁院”的仲裁机构,北京只有“北京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三家商事仲裁机构,且“北京仲裁院”与“北京仲裁委员会”的名称亦不相同。根据《最高公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公民共和国仲裁法〉多少问题的阐明》第三条“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详细的仲裁机构的,应该认定选定了仲裁机构”之规定,案涉仲裁协议并不能确定详细的仲裁机构。再根据上述法律阐明第六条“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个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同等的,仲裁协议无效”之规定,至今双方也没有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同等,以是案涉仲裁协议无效。并且,《设计条约》系莫平设计公司供应的制式条约,莫平设计公司系专业设计公司,在对条款的阐明有争议时,应作出对其不利的阐明。
法院查明
经审查:
2020年12月,莫平设计公司与凯迅腾公司签订《设计条约》。条约内容共七项,分别是事情项目,设计资料、设计阶段及设计文件的提交,设计做事费及支付方法,双方任务,工程设计版权和保密条款,争议办理办法和条约文本。个中,第六条争议办理办法约定:“在履行本条约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调度办理。协商、调度不成的,均应提交【北京】仲裁院仲裁。”就条约协商情形,双方说法不一。莫平设计公司称在其提出条约条款后经由双方多次协商反复后确定,凯迅腾公司称系莫平设计公司提出条约文本由凯迅腾公司直接具名确认。但双方均认可签约时对争议办理办法条款未进行过专门协商,在争议发生后也未再行协商。双方发生争议后,凯迅腾公司向北京市朝阳区公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至今尚未开庭,莫平设计公司向本院申请确认案涉仲裁协议合法有效。
法院认定
本案系当事人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基于当事人的争议,公民法院应该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及干系法律阐明的规定审查案涉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应该具有下列内容:(一)要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变;(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变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最高公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公民共和国仲裁法〉多少问题的阐明》第三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详细的仲裁机构的,应该认定选定了仲裁机构。该法律阐明第六条规定,仲裁协议约定由某地的仲裁机构仲裁……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个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同等的,仲裁协议无效。
本案中,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为“【北京】仲裁院”,显然该名称无现实对应,并不准确。因此,案涉仲裁协议是否有效取决于对“【北京】仲裁院”能否确定详细的仲裁机构。在习气的表述中,仲裁委员会也称为仲裁院,仲裁院由此可以指向仲裁委员会,应无疑问。关键是,“【北京】”如何理解,“【】”指向的是仲裁机构的名称还是地点。莫平设计公司认为“【】”中的内容是仲裁机构的名称,而凯迅腾公司认为“【】”指向的是仲裁机构所在地。审查双方签约过程,双方对付案涉仲裁协议并无争议,在莫平设计公司提出该条款后凯迅腾公司亦未哀求协商,双方就其争议选择仲裁的意思表示清晰明确。同时,按照社会生活场景,“【】”除用于对地点的划定外,也用于对付名称的强调。加之,在北京的三家仲裁机构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均不含“北京”二字,只有“北京仲裁委员会”含有“北京”二字,因此,“【北京】仲裁院”能够指向“北京仲裁委员会”。且考虑到案涉仲裁协议并无专业状师参与,对仲裁协议条款的哀求不宜苛责,这也符合《仲裁法》尊重当事人选择仲裁意思表示的立法精神。故对付“【北京】仲裁院”能够确定详细的仲裁机构,加之案涉仲裁协议亦具备要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和仲裁事变,故案涉仲裁协议符合法定条件,合法有效。凯迅腾公司关于案涉仲裁协议不能明确详细仲裁机构的主见,本院不予采信。该公司以《设计条约》为制式条约为由主见“【北京】仲裁院”应作莫平设计公司不利的阐明,因《设计条约》明显具有特定化内容并经由了双方协商,该情由亦不成立。
依照《中华公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十条和《最高公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公民共和国仲裁法〉多少问题的阐明》第三条之规定,裁定如下:确认莫平建筑设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凯迅腾技能做事有限公司签订的《远洋LAVIE室内设计、园林景不雅观设计、建筑设计加建前期方案设计条约》中的仲裁条款有效。
案例评析
选定仲裁委员会与仲裁协议的效力。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仲裁协议,是全体仲裁程序的出发点,也是仲裁机构取得案件主管权限的条件。有疑问的是,当事人要求确认仲裁协议有效,是否构成对仲裁协议效力持有异议的环境?在(2018)桂03民特29号民事裁定书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级公民法院认为“公民法院对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法律审查,是基于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现申请人蒋冬赋对仲裁协议效力无异议,其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有效,就此并无诉的利益,不具备案件受理条件,应依法裁定驳回”。又如在(2018)京04民特137号民事裁定书中,北京市第四中级公民法院认为“公民法院对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法律审查,是基于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现申请人泰邦公司对仲裁协议效力无异议,其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不具备案件受理条件,应依法裁定驳回”。不过,在前案的二审裁定书中,北京市高等公民法院指出“泰邦公司为担保其基于《特许经营条约》提起仲裁申请时,不因仲裁条款效力问题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而提起针对《特许经营条约》中仲裁条款提出哀求法院确认该仲裁条款效力的诉讼,符合《中华公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所规定的起诉条件,对付泰邦公司的起诉公民法院应予以受理”。《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事情漫谈会会议纪要》第90条有关“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之诉案件的范围”规定,“当事人之间就仲裁协议是否成立、生效、失落效以及是否约束特定当事人等产生争议,当事人申请公民法院予以确认,公民法院应该作为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予以受理,并针对当事人的要求作出裁定”。
只管即便使仲裁协议有效,是法律审查中认定仲裁协议效力的一项主要原则。《全国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审判事情漫谈会会议纪要》第93条规定,“根据仲裁法法律阐明第三条的规定,公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是否约定了明确的仲裁机构时,应该按照有利于仲裁协议有效的原则予以认定”。本案例中,法院首先指出“在习气的表述中,仲裁委员会也称为仲裁院,仲裁院由此可以指向仲裁委员会”。在此意义上,“【北京】仲裁院”实际上等同于【北京】仲裁委员会。法院进一步指出,“按照社会生活场景,‘【】’除用于对地点的划定外,也用于对付名称的强调”,并终极认定“‘【北京】仲裁院’能够指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案涉仲裁协议符合法定条件,合法有效”。由此可见,本案例的论证过程和认定结果,均很好地表示了只管即便使仲裁协议有效的法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