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RAC设计学堂
RAC 22Fall高申本学员在去年6月的时候被CMU ED录取,希望今年所有的CMU选手都来沾沾这份喜气,上岸CMU!
这期外洋记的主人公我们约请到了Leo同学,目前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专业。有想理解卡梅建筑系的同学可以来看看Leo的就读体验哦!
Leo
RAC 22FALL 高申本学员
学校专业:
本科:卡内基梅隆大学 建筑系(在读)
高中:苏州中学
About Me:
Hello我现在是CMU B.Arch专业的大二学生。从小通过旅游与建筑结缘,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特殊地去欣赏它们的天涯线,拍摄城市街景,关注沿街商铺的立面。平常会特殊关注苏州周边在建的项目以及空地的方案方案。之后在美本申请中也顺利录取到cmu的B,Arch专业。
点击可查看CMU申请履历分享
(在workshop切木头)
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
CMU, School of Architecture
01
"目前来讲美国的教诲该当还是最前辈的,美本的建筑教诲更加开放也更能拓宽我的视野,他们会加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CMU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虽然一贯听说是美国最宜居的城市但是确实比较无聊,也给CMU的学生供应了一个可以只专注于课业的环境和蔼氛。建筑平生凡就只会窝在studio和图书馆,很少去downtown逛。
在匹兹堡的第一周去mount Wahington眺望downtown skyline
卡梅建筑系
不断学习如何打破建筑界线
卡内基梅隆的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从属于College of Fine Arts,它以严格的根本培训和独特的专业为导向,帮助同学们专注于可持续设计或打算设计等子学科。在建筑学院的同学们将不断学习如何打破建筑界线,例如为博物馆开拓运用程序、与戏剧专业同学互助、利用虚拟现实可视化程序以及利用机器人进行构建等等内容。
在举动步伐方面,CMU为同学们供应了通过课程作业和自主项目来培养实践技能的机会。个中包括卡内基梅隆图书馆、打算设计实验室(CoDeLab)、设计制造实验室(dFAB)、Robert L. Preger智能工坊(IW)、媒体中央以及The Shop。
在woodshop切木头
觉得CMU的studio课程还是比较重视学生根本技能的,大一上学期的studio还是会比较看重手绘和做模型的能力,会有在woodshop做椅子和手画轴测图的体验。大一放学期就开始转为all digital work。
每个学期的课程除了studio之外,大一的其他必修课有architectural drawing,digital media(软件课,紧张教rhino和keyshot),architecture history,还有我最喜好的shops skill。
Shop Skills便是教你利用我们学校woodshop里面的各种工具和机器,虽然大二也都学会了激光切割和3d打印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但我还是很喜好在woodshop亲手切木头做模型的觉得。
在woodshop切木头
大一final review的展板和模型
材料装置、建筑性能、参数化设计
建筑系的studio看上去挺难懂的?
这一学期,也便是大二上学期的studio是在匹兹堡的golf course阁下设计一个culinary institute,它的设计须要对匹兹堡以及园地的景象环境做出回应。这学期其余的课包含了material assembly,building performance 和 generative modeling(rhino的grasshopper,也便是参数化设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CMU官网的课程操持。
"剖面圣经"理解一下~
分享两本我们studio coordinator推举的书,也被称作剖面圣经:Manual of Section,这也基本是我们平常画section的模板。
还有一本是Building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会详细先容建筑构造和细节,做构造课作业的时候会非常有用!
构造课竟然教你砌砖墙?
我们有一节构造课学的是砌砖墙,教授为了让我们体验砖墙的不同形态,我们专门有一天在系门口分身分歧小组体验了搭建"红砖灯"。
卡梅传统:"吐槽吐槽吐槽..."
CMU的一个传统是各个学生组织每隔几天都会在fence涂上社会及学校的热点话题,最近的一次是在fence上吐槽找不到事情。。。
春假去匹兹堡周边大名鼎鼎的流水别墅
此外最特殊的感想熏染便是累(可能所有建筑生都是这个感想熏染)
Studio晒台上看到的晚霞
作品项目先容
Portfolio
02
项目名称:
Pittsburgh Culinary Institute
项目先容:
这个studio的主题是设计culinary institute,它的设计须要对匹兹堡以及园地的景象环境做出回应。通过迭代过程,突出建筑物、主体和环境的局部互连性。将建筑与景不雅观融为一体,终极的形态将成为内部与外部、公共与私人、社会与生态之间的中介。
我的关注点是将culinary institute中不同的项目分类,以public——semi-public——private的逻辑将房屋拆分成3个组群然后通过一个步道连接,分别连接主干道和城市农场。
每一个组群的中央都有一个木制顶棚,他的高度取决于这个组群是否是倾向公共用场还是私人用场,更高的顶棚会给人一种更加宽广的空间体验,反之亦然。顶棚的开孔会由聚碳酸酯覆盖从而让中庭获取阳光。
我将建筑与环境联系的切入点放在了雨水的网络上,所有建筑屋顶都会方向中央的顶棚,这些顶棚除了创造出半封闭的空间之外也能通过坡度网络雨水来支持城市农场的灌溉和日常用水。
Q & A
采访
03
Q:可以给想要去国外读本科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吗~
一定要和studio的同学多互换处好关系!
毕竟是要在一个教室一起待5年的战友哈哈哈哈!
Q:对干系专业的学弟学妹,或者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没有推举的学习方法呢?
一定要合理安排好韶光,千万不能拖沓。我习气在做studio的事情之前先完成其他课的作业,由于和其他课比较studio切实其实是一个无底洞,只要你乐意你就可以一贯做下去。还有你的同学们可能都会做出特殊好的模型,出特殊好的图,辅导老师也不会很客气,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Q:出国后有什么改变吗?对付未来有什么方案或者打算?
觉得自己心态就好了很多,可能第一学期desk crit时候辅导老师让我设计我还会很不解很,现在desk crit之前我就准备好全部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