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可能想不到,他辛辛劳苦修了一辈子的紫禁城竟然不被子孙们喜好)

满清天子里,最惨的估计便是顺治帝福临了,1644年吴三桂放满清入关,为了抢占中原多尔衮带着年仅七岁的小天子匆匆忙忙的杀进了北京城,可紫禁城却被撤离的李自成军一把火给烧成了白地,只有武英殿、精髓殿等少量宫殿幸免于难。
于是顺治帝就只能住进了临时搭建的保和殿,等到第二年满清才临时把乾清宫翻修一番,这才又搬到了乾清宫,于是顺治一朝开始了漫长的紫禁城建筑工程。
终顺治帝生平,紫禁城都没有完备搭建好,即是这位年轻的天子一贯住在“毛坯房”里,究竟也没等到新家建筑完毕。

清朝府邸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

到了康熙初年,经由了这十几年的不断营建,紫禁城修缮完成,满清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皇城,从此往后天子们总算是可以开愉快心的在这座宏伟的宫殿里开始新的生活了吧?

(对付满清天子们来说,彷佛圆明园才是他们的家)

才怪,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清朝的天子们压根就不喜好住在紫禁城,他们对紫禁城的排斥乃至不做任何的掩饰笼罩。
从康熙天子开始,天子们开始找借口来逃离这座金碧辉煌的建筑。
康熙这辈子去的最多的是畅春园,雍正天子常年扎根圆明园,之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都把自己人生的绝大部分韶光安排在了圆明园。
《清稗类钞》就记载:“文宗喜园居。
年例正初入园,冬至始还宫。
”也便是说咸丰天子每年春节刚过就迫不及待的住进圆明园,一贯到这年的冬至才依依不舍的再搬回紫禁城。

在第二次鸦片战役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老哥以佃猎为由携家眷们亡命热河行宫,英法联军在京畿地区把老百姓祸害了一通后终于签订了合议,但危急解除的咸丰天子却打去世不肯回北京,为啥?心爱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给烧了,咸丰又不愿意回紫禁城,于是干脆待在热河渡过,末了去世在承德避暑山庄。

(对付天子们来说,紫禁城只不过是过年的一个临时住所而已)

实际上自从雍正往后,圆明园就成了清朝的政治中枢,而紫禁城虽然仍是名义上的皇城,天子作息从政之地,但天子们在紫禁城住的韶光已经越来越短。
每年入冬后,天子一家子便会从圆明园搬回紫禁城准备过年,在皇宫住上两个月,到了来年元宵节时又带着宫眷和大臣们浩浩荡荡的从皇宫出发开奔圆明园,天子即将开启长达十个月的常驻,而民间则把这两次的搬家称为“大搬家”。

从1707年到1860年,满清天子们在圆明园消磨的韶光分别为:雍正天子驻园韶光约为207天,乾隆天子每年的驻园韶光为126天,嘉庆天子的驻园韶光为162天,道光天子的驻园韶光为260天,咸丰天子的驻园韶光为216天,最夸年夜的便是道光天子,根据记载道光在圆明园居住最短的一次是210天,最长的一次是354天,估计这一年天子只有在过年时才匆匆回了紫禁城,不到两个星期又遑急火燎的回到圆明园。

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天子们放着好好的皇宫不待,偏要跑到宫外的园子里住呢?

(紫禁城里属于天子的空间并不多)

首先实在是紫禁城能够供天子支配和娱乐的地方并不多,它更像是集敬拜、办公和居住为一体的小区。
由于皇宫强调的是宫廷礼制和皇家尊贵气度,以是注定了它的设计不因此天子的居住品质为首选项,再加上紫禁城职员浩瀚,身份殽杂(包括奉养朱紫们的寺人、宫女,守卫的侍卫,做菜的厨子,看病的御医等等),这也就注定了天子住在这里不会太过舒心。

(乾清宫虽然属于内廷,但天子常常在此召见大臣)

根据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功能,紫禁城被设计分为内廷和外廷。
外廷包括国家仪式区,也便是太和、保和和中和三大殿,这里除了重大敬拜和皇家婚庆外一样平常不用,外廷的武英殿和文华殿一样平常举行经筵之礼,由翰林院的老夫子们给天子大谈古代贤君之道,讲述贤人之言,以表示国家重视文化。

接下来就到了内廷区了,纵然是内廷也并不是只给天子休闲娱乐的,内廷区还包括日常办公区和生活区,所谓日常办公区就包括:乾清门、乾清宫和养心殿,天子一样平常选择在乾清宫或养心殿召见大臣,如果是大朝会(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参加),上百号官员不足站则将御门听政的地点转移到乾清宫门外的广场,夏天被太阳暴晒,冬天则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颤动,清朝期间上朝臣子们都是下跪屈服天子指示,以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臣都受不了,听说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便是膜拜的韶光太久,一口气没上来便去世去了。

(对付天子来说,御花园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很随意马虎让人厌倦)

以是纵然是内廷也分了一大块给天子用来办公居住,接下来才是太后、天子的后宫和皇子们等一大家子的住宅区。
当然了,寺人宫女们的住所也安排在内廷区哦,以是内廷被分割为许多小方块,它们分别为太后住所、太妃住所、皇后住所、妃子住所、未成年皇子住所、寺人宫女住处,佛堂、萨满所在的敬拜点、浣衣局、御膳房、库房等等。
雍正期间为了应对紧急政务和军务,还在内廷区安排了军机处,这样一来虽然紫禁城很大,但天子能够自由畅快嬉戏的地方实在很小。

(御花园,全体紫禁城里唯一能看到绿色和自然风景的地方)

那么皇家有御花园么?还是有的,但面积只有1.2万平方米,这是个什么观点?这么跟您说吧,一样平常大学占地的面历年夜概为数十万平方米(比如说笔者的学校占地面积约为3000亩,光校舍的建筑面积就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即是这所谓的御花园只有大学校园的十分之一大小(说句实话还没有现在的小学大呢!
也便是长两百米,宽六百米的这么个小地方)。

您可能不以为什么,但换个角度想想,短短4年韶光咱们就能对学校熟习无比,如果大四有人约请我们去欣赏学校美景,估计我们都会回答:都看了四年了你不腻啊?咱们再想想一辈子都生活在紫禁城的天子.......他所能去散心解闷的地方就巴掌大一点儿的御花园,而且在御花园说不定就能碰着皇太后、皇太妃、各种受宠的不受宠的妃子,天子想找个红颜心腹涣散步啦,自己清净走一走啦都没地方,以是在这尊卑、长幼、主仆、高下级关系极为森严的紫禁城,不但奴才们过得当心翼翼,就连尊贵的天子们过得也不怎么好受,最范例的特点便是:无聊!

第二点实在便是,紫禁城热啊!

(到了夏天,紫禁城就成了一座名副实在的大火炉)

实在看到这一点有朋友可能会回嘴我,明朝天子的皇宫也在北京,那为什么人家明朝天子能够在紫禁城呆一辈子,你清朝天子就又是抱怨无聊又是抱怨热呢?

(满人在马背上夺得天下,他们天性崇尚勇武神往自由,以是对牢笼一样平常的紫禁城并不喜好)

那是由于清朝天子都是满洲人,满洲人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东北,平日里便是骑马捕猎,东北地区到了夏季不说风凉宜人,最少也不用为酷热所苦,等到满清皇族们进了北京城,要了老命了,他们很快创造这里的夏天和老家比起来实在大相径庭,北京夏天酷热干燥,而紫禁城水少树少,除了御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可以点缀一下心情,其他的主干道和大殿都是红墙黄瓦,片叶皆无,一眼看上去犹如置身荒原。
这高高的宫墙严重影响了空气流利,以是全体皇宫便是个大火炉,虽然天子和妃子们采取了各种办法避暑(挂上珠帘,宫殿里放上大冰桶,让冰块散发出丝丝凉气来祛暑),但这炎酷暑季还是太难熬了,怕热的雍正帝乃至还中过暑!

(到处都是红墙黄瓦,很随意马虎让人视觉疲倦,而且紫禁城缺水少树,更让人燥热无比)

而且紫禁城干燥易惹,极其随意马虎失落火,在光绪天子大婚的前一个月就发生了著名的“桢度门失火”,这把大臣们吓了个半去世,天子即将亲征,为什么老天竟然年夜怒降下失火?于是一众言官大臣们哀求天子们下罪己诏,并且哀求为慈禧太后建筑的颐和园暂时歇工,少部分迷信的官员还把李鸿章的《修津通铁路折》拿出来说事,说是修铁路以是导致天怒人怨,他李鸿章便是想要截断我大清的龙脉,罪大恶极!

(光绪大婚在即,结果紫禁城发生失火,朝野震撼)

不过在慈禧和醇亲王的妥协和坚持下,朝廷立时做了一个临时的桢度门彩牌楼,这才没有延误光绪大婚仪式。
清朝期间紫禁城的失火也从来没断过,康熙十八年太和殿发生失火,嘉庆二年乾清宫失落火,连带着交泰殿也遭了殃,道光二十五年延禧宫着火,烧毁房屋二十五间。
以是每到夏天天子们不但要忍耐酷暑,还要由于失火每天过的心惊肉跳。

这也就难怪从入夏开始,满清天子们就做好全副准备开溜,他们先是在河北的承德建筑了避暑山庄(由于承德的纬度要比北京城要高,以是景象相对会风凉一些),康熙又在明朝武清侯李伟的宅邸上建筑了畅春园,雍正期间扩建圆明园,从此往后天子们就以这些园子为据点,打去世也不回那个大闷锅一样的紫禁城了!

第三、圆明园轻松,紫禁城规矩多

与紫禁城比较,圆明园有什么上风呢?

(圆明园美景,轻松吊打御花园,也就难怪天子会选择在此办公生活了)

首先圆明园是天子的私人园林,其景致是紫禁城御花园所不能比拟的。
圆明园最初便是康熙赏给雍正的花园,本身就初具规模,在雍正登基后就连续建筑扩充,增加了勤政殿和军机处值房等。
雍正去世后乾隆、嘉庆和道光等天子充斥巨资,陆续投入大量的韶光和金钱将圆明园打造为“万园之园”。

发展到后期,圆明园光占地就有350万平方米(这切实其实吊打御花园,而且相称于是5个紫禁城大小了!
),够天子们好好逛上一番,园中依山傍水,风景秀美,还养着不少珍禽异兽,圆明园光水域面积就达到了140公顷,湖光山色之间波光粼粼,让看惯了红墙黄瓦的天子们犹如置身天国,再加上园中既搜集了浩瀚江南名园胜景,又创造性的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并珍藏了许多历代字画、珠宝和瓷器供天子鉴赏,物质条件和精神需求双丰收,难怪天子们在圆明园乐不知返了。

(满清家法森严,天子享用御膳时一道菜不能超过三口)

更关键的在于圆明园并不像在紫禁城一样要守规矩,拜明武宗等奇葩天子所赐,满清祖宗们为了防止后代子孙们荒淫无度、不理政事给天子们定下了许多规矩,满清家法严到什么地步?纵然是天子饮食起居都要严格遵守规矩,必须要按时准点起床处理政事,像万历天子或嘉靖天子那样数十年不理朝政那是不可能的事儿;用膳韶光固定,没到规定韶光就算是肚子饿了也只能等着,用饭的规矩估计大家在影视剧里也看的差不多,咱们就不先容了。

(侍寝也是规矩多多,让天子很是不尽兴,而在圆明园就没有任何干扰)

至于宠幸后妃天子们也得诸多忌惮的,首先是有个寺人在门外候着,天子和妃子们温存的韶光还不能太长,过了韶光寺人就会年夜声提醒,让天子们很不尽兴。
但在圆明园就不一样,在这里既没有紫禁城那样重复单调的仪式性建筑和道路,也没有什么太后大臣们时候监管着,更不须要在皇宫一样守这么多破规矩,寺人可以在皇宫打扰天子好事。
圆明园可是属于天子行宫,寺人假如还敢这么作去世可便是掉脑袋的罪过!
以是清人在条记中记载:“清宫相传,有一宫史,饮食有一定笾俎,起居有一定时候,毫发不苟;若驻三海,驻圆明园,则不拘泥。
”也便是说在圆明园天子可以彻底的放飞自我,太后也管不着,这美景美食美人可以尽情享受,估计只有在这一刻天子们才能享受到作为至尊的乐趣。

(除了重大的朝会和仪式等,清朝的中央枢纽其实在圆明园而非紫禁城)

以是清朝天子们只在重大朝会、重大仪式和庆典才会移驾紫禁城。
平时都窝在圆明园不出来。
就像1775年,乾隆天子在圆明园呆了足足5个月(168天),期间还去避暑山庄旅游打猎玩了好几个月,在紫禁城的韶光还不到可怜的两个月.......估计顺治天子知道会倾慕去世,你们这帮孙子也实在太会享受了!

(考虑到大臣们来一趟圆明园也不随意马虎,以是雍正嘱咐没事可不必来请安)

那么天子们常年四季都窝在圆明园会不会给人一种纵情声色、荒废政事的印象呢?天子们当然有自己的借口,首先在圆明园同样也可以办公,虽然圆明园的办公地点与紫禁城比较就小了去了,天子也并不会见百官,紧张调集军机大臣和专项对接主要事务的大臣交待事务即可。
而且为了避免臣子们议论,乾隆天子还特殊阐明“虽身居圆明园,偶事游不雅观,以节劳勚,而兢兢业业,统辖万几,朝乾夕惕,惟恐庶政之或旷,此心未曾一刻放逸。
”便是说虽然我在圆明园,但那也只是偶尔嬉戏放松一下,从早到晚我可是都在忙于政事,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啊!

实在天子住在圆明园大臣们也苦,本来天子住在紫禁城有什么奏章要申报请示或者是请安当面就办理了,但现在天子住进了离京城几十里远的圆明园,每次还得赶个二三十里路去申报请示,麻烦又辛劳,以是雍正天子强调“尔等应奏者,不可迟误。
若无应奏事宜,在衙门办事,不必到此。
”便是手头上有紧急事务的就得及时赶来,如果是手头上没有要报告的,可以不用来,这样也省的大臣辛劳,天子也不麻烦。

有清朝的史学家说过“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但按照圆明园在天子们心中的分量和喜好程度,这半部清史还真是谦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