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斗建筑设计 工艺流程

图4-70 斗栱(单位:斗口)

斗栱的种类繁多,可根据它们在建筑物中所在的位置或浸染进行分类。
如果按斗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划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凡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的,称为外檐斗栱;处于内檐部位的叫内檐斗栱。
外檐斗栱又分为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栱,溜金斗栱,平座斗栱;内檐斗栱还有品字科斗栱、隔架斗栱等。

古建筑斗栱大部分向外挑出。
斗栱向外挑出,宋式称出跳,清式称出踩。
斗栱挑出三斗口称为一拽架。
清式斗栱各向内外挑出一拽架称为三踩,三踩斗栱面宽方向(包括正心栱在内)列三排横栱;各向内外挑出二拽架称为五踩,面宽方向列五排横栱;各向内外挑出三拽架称七踩,挑出四拽架称九踩,依此类推。

如果按斗栱是否向外挑出来划分,则可分为出踩斗栱和不出踩斗栱两类。
不出踩斗栱有一斗二升交麻叶,一斗三升、单栱单翘交麻叶,重栱单翘交麻叶,以及各种隔架科斗栱,如图4-70所示。
出踩斗栱有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平身科、柱头科、角科、品字科、溜金斗栱、平座斗栱等。
各个年代的斗栱各有不同,目前修缮事情和新建的仿古建筑,尤其是仿古建筑大多数是仿清式的,下面就以清式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图4-71)为例先容设计时应把稳的尺度问题。

各种斗栱尺寸权衡分别见表4-12和表4-13。

表4-12 一斗二升交麻叶、一斗三升斗栱各件尺寸权衡 单位:斗口

表4-13 隔架斗栱各件权衡尺寸 单位:斗口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在实际事情中一贯沿用的数字,这些数字的构件尺寸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尺寸略有差别,但并不影响斗栱的造型,故在括号内标出,以示差异。

图4-71 单翘单昂五踩斗栱

一、传统做法

只管清式斗栱种类繁多,布局繁芜,但各种构件之间的组合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样平常我们把斗栱按照安装位置分为平身科斗栱、柱头科斗栱和角科斗栱,每组斗栱都是多层叠加而成的。

(一)平身科斗栱

平身科斗栱是指在两檐柱之间、平板枋(或额枋)之上放置的斗栱,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为平身科,《营造法原》称为桁间牌科。

①第一层,即最下面一层为大斗。
大斗别号坐斗,是斗栱最下层的承重构件,呈方形、斗状,如图4-72所示。
长(面宽)、宽(进深)各3斗口,高2斗口,立面分为斗底、斗腰、斗耳三部分,各占大斗全高的2/5、1/5、2/5(分别为0.8斗口、0.4斗口、0.8斗口)。
大斗的上面,居中刻十字口,以安装翘和正心瓜栱之用。
垂直于面宽方向的刻口,即为常日所讲的“斗口”,宽度为l斗口,深0.8斗口,是安装翘的刻口(如单昂三踩斗栱或重昂五踩斗栱,则安装头昂)。
平行于面宽的刻口,是安装正心栱的刻口,刻口宽1.24(或1.25)斗口、深0.8斗口。
在进深方向的刻口

图4-72 坐斗(单位:斗口)

内,常日还要做出鼻子(宋称“隔口包耳”),浸染类似于梁头的鼻子。
在坐斗的两侧安装垫栱板,还要剔出垫栱板槽,槽宽0.25斗口,深0.25斗口。

②第二层构件如图4-73所示。
在平行于面宽方向设置正心瓜栱一件,垂直于面宽方向扣头翘一件,两件在大斗刻口内成十字形相交。
斗栱的所有横向和纵向构件都是刻十字口相交在一起的。
设计画图时要把稳,纵横构件相交有一个原则,即“山面压檐面”,所有平行于面宽方向的构件都画成等口榫(在构件上面刻口),垂直于面宽方向的构件则为盖口榫(在构件底面刻口)。

图4-73 第二层栱、翘(单位:斗口)

正心瓜栱长6.2斗口,高2斗口(足材),厚1.25斗口,两端各置槽升一个。
为制作和安装方便,正心瓜栱和两端的槽升常由一根木材连做,在侧面贴升耳。
升耳按槽升尺寸,长1.3(或1.4)斗口、高1斗口、厚0.2斗口。
正心瓜栱(包括槽升)与垫栱板相交处要刻剔垫栱板槽。

头翘长7.1(7)斗口,这个长度是按2拽架加十八斗斗底一份而定的。
翘高2斗口,厚1斗口。
头翘两端各置十八斗一件,以承其上的横栱和昂。
十八斗在宋《营造法度模范》中称交互斗,解释它的浸染在于承接来自面宽和进深两个方向的构件(图4-74)。
十八斗长1.8斗口,这个尺寸是十八斗名称的来源,即斗长十八分之意。
由于它的分外布局和浸染,十八斗不能与翘头连做,需单独制作安装。

图4-74 第二层十八斗尺寸(单位:斗口)

栱和翘的端头需做出栱瓣,栱瓣画线的方法称为卷杀法。
瓜栱、万栱、厢栱分瓣的数量不等,有“万三、瓜四、厢五”的规定。
翘头分瓣同瓜栱,详细做法可拜会图4-75瓜栱的做法(瓜四)。

图4-75 栱瓣(单位:斗口)

③第三层构件如图4-76所示。
面宽方向在第二层正心瓜栱之上,置正心万栱一件,如图4-76(b)、(c)所示;头翘两端十八斗之上,各置单才瓜栱一件,如图4-76(d)、(e)所示;单才瓜栱两端各置三才升一件如图4-76(f)、(g)所示;正心万栱两端带做出槽升子,不再另装槽升,如做贴耳可参照图4-76(h)所示做法。
进深方向,扣昂后带菊花头一件,昂头之上置十八斗一件,以承其上层栱子和蚂蚱头,如图4-76(i)、(j)所示。

图4-76 第三层斗栱构件(单位:斗口)

正心万栱如不做贴耳,可按图4-76(d)所示制作。

④第四层构件如图4-77所示。
面宽方向,在正心万栱之上安装正心枋,在单才瓜栱之上安装单才万栱。
单才万栱两端头各置三才升一件,以承其上之拽枋,在昂头十八斗之上安装厢栱一件,厢栱两端各置三才升一件。
进深方向扣蚂蚱头后带六分头一件。
三才升见图4-76(g)。

图4-77 第四层斗栱构件(单位:斗口)

⑤第五层构件如图4-78所示。
面宽方向,在正心枋之上,叠置正心枋一层,在里外拽万栱之上各置里外拽枋一件,在外拽厢栱之上置挑檐枋一件,在耍头后尾六分头之上置里拽厢栱一件,厢栱两端头各置三才升一件。
进深方向扣撑头木后带麻叶头一件。
在各拽枋、挑檐枋上端分别置斜斗板、盖斗板。
斜斗板、盖斗板有遮挡拽枋以上部分及分隔室内外空间、防寒保温、防止鸟雀进入斗栱空隙内等浸染。

图4-78 第五层斗栱构件(单位:斗口)

⑥第六层构件如图4-79所示。
面宽方向,在正心枋之上,续叠正心枋至正心桁底皮,枋高由举架定。
在内拽厢栱之上安置井口枋。
井口枋高3斗口,厚l斗口,高于内外拽枋,为安装室内井口天花之用。
进深方向安桁椀。

图4-79 第六层斗栱构件(单位:斗口)

从以上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及其他出踩斗栱的布局可以看出,进深方向构件的头饰,由下至上分别为翘、昂和蚂蚱头。
斗栱层增加时,可适当增加昂的数量(如单翘重昂七踩)或同时增加昂翘的数量(重翘重昂九踩),蚂蚱头的数量不增加,进深方向杆件的后尾,由下至上依次为:翘、菊花头、六分头、麻叶头。
个中,麻叶头、六分头、菊花头各一件,如斗栱层数增加时,只增加翘的数量。
面宽方向横栱的排列也有其规律性。
由正心开始,每向外(或向内)出一踩均挑出瓜栱一件、万栱一件,最外侧或最内侧一为厢栱一件。
正心枋是一层层叠落起来,直达正心桁下皮。
别的里、外拽枋每出一踩用一根,作为各攒斗栱间的联结构件。
挑檐枋、井口枋亦各用一根。

斗栱昂翘的头饰、尾饰的尺度,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也有明确规定,现择录如下。
“凡头昂后带翘头,每斗口一寸,从十八斗底中线以外加长五分四厘。
唯单翘单昂者后带菊花头,不加十八斗底。

“凡二昂后带菊花头,每斗口一寸,其菊花头应长三寸。

“凡蚂蚱头后带六分头,每斗口一寸,从十八斗外皮往后再加长六分。
唯斗口单昂者后带麻叶头,其加长照撑头木上麻叶头之法。

“凡撑头木后带麻叶头,其麻叶头除一拽架分位外,每斗口一寸,再加长五分四厘,唯斗口单昂者后不带麻叶头。

“凡昂,每斗口一寸,具从昂嘴中线以外再加昂嘴长三分。

平身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见表4-14。

表4-14 平身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 单位:斗口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在实际事情中一贯沿用的数字,这些数字的构件尺寸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尺寸略有差别,但并不影响斗栱的造型,故在括号内标出,以示差异。

(二)柱头科斗栱

柱头科斗栱是指坐立在正对檐柱之上的斗栱,由梁架传导的屋面荷载,直接通过柱头科斗栱传至柱子、根本,因此,柱头科斗栱较之平身科斗栱更具承重浸染。
它的构件断面较之平身科也要大得多。
宋称为“柱头铺作”,清称为“柱头科”,《营造法原》称为“柱头牌科”。
现以单翘单昂五踩柱头科斗栱(图4-80)为例。
将柱头科斗栱的布局及特点简述如下。

图4-80 柱头科斗栱

①柱头科斗栱第一层为大斗(图4-81)。
大斗长4斗口、宽3斗口、高2斗口,布局同平身科大斗。

图4-81 第一层大斗(单位:斗口)

②第二层构件如图4-82所示。
面宽方向,置正心瓜栱一件,瓜栱尺寸布局同平身科瓜栱,进深方向扣头翘一件,翘宽2斗口,翘两端各置筒子十八斗一件,瓜栱两端置放槽升子各一。

图4-82 第二层斗栱构件(单位:斗口)

③第三层构件如图4-83所示。
面宽方向,中央安置正心万栱一件(在第二层正心瓜栱上面叠置),在里、外拽架翘头十八斗上安置单才瓜栱各一件。
柱头科头翘两端所用的单才瓜栱,由于要与昂相交,因此,栱子刻口的宽度要按昂的宽度而定,一样平常为昂宽减去两侧包掩(包掩一样平常按1/10斗口)各一份,即为瓜栱刻口的宽度。
单才瓜栱两端各置三才升一件。

图4-83 第三层斗栱构件(单位:斗口)

在进深方向,扣昂一件。
单翘单昂五踩柱头科昂尾做成雀替形状,其长度要比对应的平身科昂长一拽架(3斗口),昂上设有筒子十八斗,因其上面为桃尖梁,开口要把稳宽度。

④第四层构件如图4-84所示。
面宽方向有厢栱;在正心万栱之上安置正心枋。
在内外拽单才瓜栱之上叠置内外拽单才万栱,安装在昂上面的单才万栱要与其上的桃尖梁相交,故栱子刻口宽度要由桃尖梁对应部位的宽度减去包掩2份而定。
内、外拽单才万栱分别与桃尖梁头(宽4斗口)和桃尖梁身(宽6斗口)相交,刻口宽度也不相同,设计时可以画一张图,在标注尺寸时应分别标注,如加括号等以示区分。
进深方向安装桃尖梁,如图4-84(b)所示。
桃尖梁的底面与平身科斗栱的蚂蚱头下皮平,上面与平身科斗栱桁椀上皮平。
因此,它相称于蚂蚱头、撑头木和桁椀三件连做在一起,既有梁的功能,又有斗栱的功能,平身科斗栱与柱头科斗栱就有差异,如图4-85所示。
其余还有槽升子和三才升与其他层斗栱相同。

图4-84 第四层斗栱构件(单位:斗口)

图4-85 斗栱比较

⑤第五层安置中央枋材、挑檐枋以及里拽厢栱(图4-86),厢栱上安置三才升,设计职员要弄清楚第五层的构造情形,设计时要符合实际安装的操作工序哀求,比如在桃尖梁两侧安装里拽厢栱和枋时,为了保持桃尖梁的完全性和构造功能,仅在梁的侧面剔凿半眼栽做假栱头,其他的如正心枋、井口枋、桃檐枋等件也通过半榫或刻槽与梁的侧面交在一起。

图4-86 内拽厢栱(单位:斗口)

再往上加层便是桁檩等构件了,拜会图4-41。

柱头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见表4-15。

表4-15 柱头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 (单位:斗口)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实际事情中一贯沿用的数字,这些数字的构件尺寸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的尺寸略有差别,但不影响斗栱的造型,故在括号内标出,以示差异。

(三)角科斗栱

角科斗栱位于转角处,构件较柱科和平身科繁芜得多,前面先容了柱头科和平身科的构件尺度,因角科斗栱与平身科斗栱关系密切,现将平身科、角科以及柱头科的底面仰视图一并列出,如图4-87所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角科斗栱位于庑殿、歇山或多角形建筑转角部位的柱头之上,也便是坐立在角柱之上的斗栱,宋称称为“转角铺作”,清称称为“角科”,《营造法原》称为“角柱牌科”。
它具有迁移转变、挑檐、承重等多种功能。
柱头科和平身科的斗栱分件,是相互垂直叠交的,而角科斗栱除十字叠交栱件外,还有斜角方向栱件,如图4-88中角科所示。
它的特点是其前端如果是檐面的进深构件(翘、昂、耍头等),后尾因转角改变方向后就变成了山面的面宽构件(栱和枋);同理,在山面是进深构件的翘和昂,其后尾则成了檐面的栱或枋。
因此,角科斗栱的正交构件,前端具有进深杆件翘昂的形态和特点,后尾具有面宽构件栱或枋的形态和特点。
而每根构件前边是什么,后边是什么,都是由与它相对应的平身科斗栱的布局决定的。
现以单翘单昂五踩为例,将角科斗栱的基本布局简述如下。

图4-87 角科斗栱及其与平身科、柱头科的关系

①第一层构件如图4-88所示。
角科和其他科一样,第一层为大斗,大斗见方3斗口、高2斗口(连瓣斗做法除外。
角科斗栱若用于多角形建筑时,大斗的形状随建筑平面的变革而变革)。
角科大斗刻口要知足翘(或昂)、斜翘搭置的哀求,除沿面宽、进深方向刻十字口外,还要沿角平分线方向刻斜口子,以备安装斜翘或昂。
斜口的宽度为1.5斗口。
此外,由于角科斗栱落在大斗刻口内的正搭交构件前端为翘,后端为栱,故每个刻口两端的宽度不同,与翘头相交的部位刻口宽为1斗口,与正心瓜栱相交的部位,刻口宽度为1.24斗口,而且要在栱子所在的一侧的斗腰和斗底上面刻出垫栱板槽。

图4-88 角科第一层(单位:斗口)

②第二层构件如图4-89所示。
正十字口内置搭交翘后带正心瓜栱二件,45°方向扣斜翘一件。
搭交正翘的翘头上各置十八斗一件,斜翘头上的十八斗,采纳与翘连做的方法,将斜十八斗的斗腰斗底与斜翘用一木做成,两侧另贴斗耳。

图4-89 角科第二层(单位:斗口)

③第三层构件如图4-90所示。
在正心肠位安装搭交正昂后带正心万栱二件,叠放在搭交翘后带正心瓜栱之上,在外侧一拽架处,安装搭交闹昂后带单才瓜栱二件,内侧一拽架处安装里连头合角单才瓜栱二件,此瓜栱常日与相邻平身科的瓜栱连做,以增强角科栱与平身科斗栱的连系。
在搭交正昂、闹昂前端,各置十八斗一件,在搭交闹昂后尾的单才瓜栱栱头各置三才升一件。
在45°方向扣斜头昂一件。
斜昂昂头上的十八斗与昂连做,以方便安装。

图4-90 角科第三层

④第四层构件如图4-91所示。
在斗栱最外端,置搭交把臂厢栱二件,外拽部分置搭交闹蚂蚱头后带单才万栱二件,正心部位置搭交正蚂蚱头后带正心枋二件。
里拽在里连头合角单才瓜栱之上,置里连头合角单才万栱二件,各栱头上分别安装三才升。
45°方向安置由昂一件。
由昂是角科斗栱斜向构件最上面一层昂,它与平身科的耍头处在同一水平位置。
由昂常与其上面的斜撑头木连做。
采取两层构件由一木连做,可加强由昂的构造功能,是实际施工中常常采取的方法。

图4-91 角科第四层

⑤第五层构件如图4-92所示。
搭交把臂厢栱之上安装搭交挑檐枋二件,外拽部分在搭交闹蚂蚱头后带单才万栱之上置搭交闹撑头木后带外拽枋二件,正心部位在搭交正蚂蚱头后带正心枋之上,安装搭交正撑头木后带正心枋二件,在里连头合角单才瓜栱之上安置里拽枋二件,在里拽厢栱位置安装里连头合角厢栱二件。

图4-92 角科第五层

这里须要特殊提到,角科斗栱中,三个方向的构件相交在一起时,一律按照山面压檐面(即进深方向构件压面宽方向构件),斜构件压正构件的布局办法进行构件的加工制作和安装(详细布局及榫卯见图4-92)。
由昂以下构件(包括由昂)都按这个布局办法进行制作。
当由昂与斜撑头木连做时,须要将斜撑头木的刻口改在上面。
这是例外的分外处理。

⑥第六层构件如图4-93所示。
在45°方向置斜桁椀,正心枋做榫交于斜桁椀侧面,内侧井口枋做合角榫交于斜桁椀尾部。

图4-93 角科第六层

其余,还有些局部构件在设计时要把稳,如斜头翘、斜头昂、斜菊花头、六分头、麻叶头等,如图4-94所示。

图4-94 斜头翘、斜头昂、斜菊花头、斜六分头、斜麻叶头(单位:斗口)

以上为单翘单昂角科斗栱的一样平常布局。
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分外做法须要理解和节制。

角科斗栱实际上是处于转角部位的柱头科斗栱。
但角科斗栱的坐斗断面却不及柱头科斗栱断面大。
而角科斗栱所承担的荷载却大于柱头科斗栱,这在构造上是不合理的。
此外,角科斗栱杆件相交处均做成三卡腰榫卯,对杆件断面的侵害过大,造成杆件实际断面减小,构造功能降落等。
由于这诸多缘故原由,角科斗栱在古建筑构架中一贯是一个薄弱环节,韶光一久,常常涌现斗栱杆件波折,坐斗被压扁、压裂下垂、整攒斗栱下沉等构造破坏问题。

为办理角科斗栱构造功能差的问题,可采纳利用连瓣斗的办法,以增大角科坐斗的断面,如图4-95所示。
连瓣斗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坐斗连做成一个整体。
详细做法是在角科坐斗的转角两侧各增加一个坐斗,三个斗由一木做成,这样就战胜了原来角科坐斗断面过小的毛病。
坐斗增加之后要相应增加一列正心翘、昂、耍头等杆件,这对增加角科斗栱的承载力也是有益的。

图4-95 角科连瓣斗栱

角科斗栱采取连瓣斗做法须要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是构造须要。
一样平常大型宫殿建筑的转角部位出檐及屋面重量都很大时,可适当采取连瓣斗。
多角亭等小型建筑转角处出檐不大、屋面重量较轻,则不必采取连瓣斗做法。
其次,斗栱攒当的排列还应具备一定条件,即角科与相邻一攒平身科的攒当应知足即是或大于14斗口旁边的尺度哀求,要在做设计时,预先考虑到这个问题,在考虑梢间或廊间尺寸时,要加上连瓣斗的尺寸。

以上仅因此单翘单昂五踩为例,对角科斗栱的基本布局进行了剖析。
如果斗栱踩数增加,如为七踩、九踩,则正翘昂与斜翘昂之间的闹翘昂及闹蚂蚱头就要相应增加。

搞清角科斗栱布局的关键是要弄清哪根构件后面带什么构件,以及正构件与斜构件之间的交叉搭置方法及榫卯布局规律。

角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见表4-16。

表4-16 角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 单位:斗口

①确定各层斜昂翘宽度之法与确定柱头科斗栱翘昂宽度之法相同,以老角梁之宽减去斜头翘之宽,按斜昂翘层数除之,每层递增一份即是。

(四)溜金斗栱的基本布局

明清斗栱当中,有一种外檐斗栱做法与一样平常斗栱不同,它的翘、昂、耍头、撑头等进深方向构件,自正心枋以内,不是水平迭落,而是按檐步举架的哀求,向斜上方延伸,撑头木及耍头一贯延伸至金步位置,这种分外布局的斗栱称为溜金斗栱。
溜金斗栱分为落金和挑金两种不同的布局做法,落金做法其特点是杆件沿进深方向延伸落在金枋(或花台枋)之上,与花台枋上的花台科斗栱共同组成溜金花台科斗栱,能增强檐、金步架间的柱,梁等构架之间的联系,并有悬挑及装饰浸染。
这种溜金斗栱常用于宫殿建筑外檐。
其余一种挑金做法,其撑头木及耍头等构件延伸至金步后,后尾并不落在任何构件上,而是附在金檩之下,对金檩及其以上构架有悬挑浸染。
这种做法常用于多角形亭子等建筑中。

现分别按落金和挑金做法将溜金斗栱的基本布局先容如下。

1.落金做法

溜金斗栱正心构件以外的部分同一般出踩斗栱没有差异。
不同之处是在正心(即中线)以内的布局。
溜金斗栱第一层坐斗同一般斗栱;第二层的翘,也与一样平常斗栱没有差异,它与正心瓜栱在坐斗的十字刻口内扣搭相交,翘头外端置十八斗一件,上面安顿单才瓜栱一件;翘头内侧同样置十八斗一件,但上面安顿的不是单才瓜栱,而常日是麻叶云栱,栱长7.6斗口,高2斗口,厚l斗口,两端雕做麻叶云头,中间刻口,与其上构件十字相交,卯口做法同单才瓜栱。
溜金斗栱后尾杆件延伸至金步,并悬挑金步构件者,称为起秤,起秤的构件称为起秤杆。
落金布局的溜金斗栱,常日有一层起秤和两层起秤两种处理方法。

如果一层起秤,则秤杆便是撑头木,撑头木后尾延伸至金步,别的构件虽向上延伸,但都不超过金步;若两层起秤,则耍头和撑头木两层构件的后尾都延伸至金步。
一层起秤杆的做法多用于斗栱出踩较小(如五踩)或溜金斗栱的悬挑功能不大的情形下,在斗栱的悬挑功能较强,或斗栱踩数较大(如七踩或七踩以上)时多采取两层起秤杆的布局。

溜金斗栱后尾秤杆以下的构件,也沿秤杆的斜度向上延伸,有赞助秤杆的浸染,但不超过金步,它们的后尾,都做成六分头形的装饰,在六分头之上,还要承托十八斗一只,十八斗上安顿三幅云一件,三幅云栱长8斗口,高3斗口,厚1斗口,两端雕做三朵祥云图案,是装饰性构件。
在六分头之下,还要贴附菊花头装饰。
菊花头厚同挑杆厚,长按六分取用。
头后尾长,高按挑杆举架定。
一样平常情形下,菊花头最凸出的部分应不得低于其下一层三幅云(或麻叶头)下皮线。
溜金斗栱最上一层桁椀后尾也随秤杆向上延伸,并将后尾做成夔龙尾形状。
每层六分头与三幅云栱相交处安装伏莲销一支,穿透各层杆件起锁合固定浸染,伏莲销头长1.6斗口,见方一斗口,销子榫长度由它穿透杆件的层数及厚度定。

落金造溜金斗栱后尾第一层秤杆恰好落在花台科坐斗进深方向的刻口内。
挑杆后尾伸出于刻口之外,并雕做成三幅云形状,云头长可按三幅云栱长度半数,高、厚均同三幅云栱。
花台科斗栱的正心肠位安装正心瓜栱(如果是重栱花台科斗栱,在瓜栱之上还要叠置正心万栱),正心栱之上为正心枋,枋高2斗口,厚同正心栱。
正心枋之上为金桁。
溜金斗栱的第一层挑杆之上如有第二层挑杆,可做大头榫交于正心枋上,如图4-96所示。

图4-96 溜金斗栱

2.挑金做法

溜金斗栱挑金与落金做法的差异紧张在于,挑金做法后尾不落在任何承接构件上,而是直接悬挑金檩等构件。

挑金做法由于紧张功能是悬挑,故挑杆一样平常都是两层,有时乃至采取三层挑杆,以增强斗栱的构造功能。

挑金做法常日是从耍头一层开始起秤,秤杆直达金步,后尾做成六分头形状,上置十八斗,斗上承托正心栱子,正心栱之上为正心枋、金檩。
耍头秤杆上面是撑头木秤杆,后尾做榫交于正心栱子,如图4-97所示,耍头之上为桁椀后带夔龙尾。
挑金做法的其他构件与落金做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4-97 溜金花台科斗栱(挑金法)

为增强挑金杆件的构造功能,清代早期和明代乃至采取三层秤杆,并采取重昂构造,北京太庙井亭即采取了这种做法。

溜金斗栱柱头科的布局与一样平常柱头科相同,差异是在正心枋以里不安装横栱,与平身科相对应安装麻叶云或三幅云。

溜金斗栱角科正心以外布局同一般角科,正心以内各层构件,除应加斜外,高度都应随平身科交圈,秤杆后尾做榫交于金柱,榫长一样平常不超过柱径的1/5。
内侧斜昂、翘上所用的麻叶云、三幅云,都要与相邻平身科的构件连做成里连头合角麻叶云、三幅云。

溜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见表4-17。

表4-17 溜金斗栱各件尺寸权衡 单位:斗口

(五)品字斗栱

品字斗栱因其斗升的摆布轮廓类似品字而得名,它的特点是没有昂,只有翘,分单翘和重翘两种,里外和旁边都对称,《营造法原》称为十字科。
宋专用作平座斗栱,清多用作平座斗栱和大殿里金柱轴线部位的斗栱。
总体来讲,品字斗栱属于内檐斗栱,紧张用于平台(平座)或室内等。
它的正心桁上皮与挑檐桁上皮平,如图4-98所示。

图4-98 品字斗栱

①第一层构件。
坐斗参照平身科斗栱,如图4-72所示。

②第二层构件。
参照平身科斗栱,如图4-73所示。

③第三层构件。
面宽方向在正心瓜栱之上,置正心万栱一件,如图4-99(a)、(b)所示;头翘两端十八斗之上,各置单才瓜栱一件,如图4-99(c)、(d)所示,单才瓜栱两端各置三才升一件,如图4-99(e)、(f)所示。
正心万栱两端带做出槽升子,(贴耳)不再另装槽升,如不做贴耳,则参照图4-99(g)制作。
进深方向扣二翘一件,如图4-99(h)所示。

④第四层构件如图4-100所示。
面宽方向,在正心万栱之上安装正心枋,在单才瓜栱之上安装单才万栱。
单才万栱两端头各置三才升一件,以承其上之拽枋,在二翘十八斗之上安装厢栱一件,厢栱两端各置三才升一件。
进深方向耍头后带麻叶头一件。
三才升如图4-99(e)、(f)所示。

图4-99 第三层构件(单位:斗口)

图4-100 第四层构件(单位:斗口)

⑤第五层构件见图4-101。
面宽方向,在正心枋之上叠置正心枋一层,在里外拽万栱之上各置里外拽枋一件,在外拽厢栱之上置挑檐枋一件,厢栱两端头各置三才升一件。
里拽厢栱之上置井口枋一件,与第六层结合;进深方向扣撑头木一件。
在各拽枋、挑檐枋上端分别置斜斗板、盖斗板。
斜斗板、盖斗板有遮挡拽枋以上部分及分隔室内外空间、防寒保温、防止鸟雀进入斗栱空隙内等浸染。

图4-101 第五层构件(单位:斗口)

⑥第六层构件如图4-102所示。
面宽方向,在第五层内拽厢栱之上有天花者安置井口枋,井口枋高3斗口,厚1斗口,高于内外拽枋,为安装室内井口天花之用;无天花者用机枋(高2斗口),进深方向安桁椀。

图4-102 第六层构件(单位:斗口)

品字斗栱各件尺寸权衡见表4-18。
内里棋盘板上安装品字科斗栱各件权衡尺度见表4-19。

表4-18 品字斗栱各件尺寸权衡 单位:斗口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在实际事情中一贯沿用的数字,这些数字的构件尺寸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尺寸略有差别,但并不影响斗栱的造型,故在括号内标出,以示差异。

表4-19 内里棋盘板上安装品字科斗栱各件权衡尺寸表 单位:斗口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在实际事情中一贯沿用的数字,这些数字的构件尺寸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尺寸略有差别,但并不影响斗栱的造型,故在括号内标出,以示差异。

(六)斗栱的总体掌握尺度

清式带斗栱的建筑,各部位及构件尺寸都因此“斗口”为基本模数的。
斗栱作为木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同样严格遵照这个模数制度。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二十八《斗科各项尺寸做法》,开宗明义就做了如下明确的规定:“凡算斗科上升、斗、栱、翘等件是非、高厚尺寸,俱以平身科劈面安翘昂斗口宽尺寸为法核算。
”“斗口有头等材、二等材,以至十一等材之分。
头等材劈面安翘昂,斗口六寸;二等材斗口宽五寸五分;自三等材以至十一等材各递减五分,即得斗口尺寸。
”这项规定,将斗栱各构件的长、短、高、厚尺寸以及比例关系讲得十分明确。
对付斗栱与斗栱之间的分挡尺寸(即每攒斗栱之间的中—中间隔)也有明确规定:“凡斗科分当尺寸,每斗口一寸,应该宽一尺一寸。
从两斗底中线算,如斗口二寸五分,每一挡应宽二尺七寸五分。
”《工程做法则例》的这个规定,使斗栱与斗栱之间摆放的疏密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可以避免在设计或施工中斗栱摆放过稀过密的问题。

斗栱攒当尺寸的规定,与斗栱横向构件——栱的长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瓜栱长度为6.2斗口,万栱长度为9.2斗口,厢栱长度为7.2斗口,这个长度规定在攒当为11斗口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如果攒昔时夜于或小于11斗口时,瓜栱、万栱、厢栱的尺寸也应随之进行调度。

在实际当中,常常会涌现斗栱攒当不即是11斗口的情形,碰着这种情形,就须要适当加长或缩短横栱的长度,以担保斗栱间疏密的同等和造型的幽美。
调度横栱长度的方法可按如下公式:将实际攒当尺寸(大于或小于11斗口)除以11,将所得之数分别乘以6.2、9.2、7.2,其积即为调度后的瓜、万栱、厢栱的实际长度尺寸。

关于各种斗栱分件的权衡尺寸,清《工程做法则例》卷二十八做了极其详细的规定。

为了便于查找,本书已将这些构件尺寸列成表,详细可拜会表4-12~表4-18。
在实际运用(包括设计和施工)当中,有些构件的尺寸与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的尺寸略有差别,但并不影响斗栱的造型,而且,多年来一贯这样沿用。
对付这些在实际中沿用的尺寸,已在表4-13~表4-15、表4-18和表14-19中的“( )”内标出,以示区分和比较。
在实际运用当中,不论是清代规定的权衡尺度还是实际中沿用的权衡尺度,只要不影响建筑风格,都应该认为是精确的。

二、斗栱的当代处理手腕

仿古建筑以及当代建筑中,已不把斗栱作为承重构造,而是作为古建筑的外不雅观须要以及在当代建筑的主体立面上反响古建筑的符号,斗栱就成为一种装饰,有时用木构造做出半攒斗栱,与墙壁打仗处用预埋螺栓连接,或用预埋件和木构建中的金属连接件焊接等处理方法。
有时用一些轻质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聚苯乙烯泡沫、石膏、玻璃钢、薄钢板等材料利用模具制作成各式斗栱样式,再进行组装。
还有一种便是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如图4-103所示。
预制装饰斗栱一样平常选择C25或C30的混凝土,一级钢筋[插图]6~[插图]8即可,丁字斗栱预制挑出部分后,要与贴墙部分在安装时二次灌溉,以是,设计时要考虑构造安全问题。

图4-103 斗栱构造图(单位:斗口) d—钢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