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东美村落:
角美最大的行政村落
东美村落位处漳州台商投资区西南部,南临九龙江北港,曾以址在柳营江虎渡桥(古江东桥)东五里,而名“东里”,宋元年间因“释褐状元”(“释褐”意为脱去平民衣服即任官职)黄思永而隽誉“文甲”。全村落现由东里、桥顶、尚庵、文桥、萧井、顶塘边、下塘边、山腰、南园、苏州、淹耕、洲尾、墩上、高田、桃洲共15个社组成,总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达7000多人,姓氏有36个,以林、徐、王三姓为最,这三姓约占全村落人口总数80%;还有吴、曾、康、张、魏等姓。该村落是角美最大的行政村落。
【交通】
自驾:
(1)马青路—龙池角海路—渤海家具—角江路—角江南路—角美华侨中学—东美村落;
(2)国道324线海沧东孚(或沈海高速海沧出口)—国道324线—角美三角点(红绿灯)右拐—国道324线—林美大道右拐—角美华侨中学—东美村落。
公交:
厦漳专线:角美邦臣酒店或国道324线洪岱路口下车;
公交853路:出发点滨海大厦站,角美镇政府下车;
公交827路:出发点嵩屿公交场站,角美万达下车;
公交709路:出发点海沧房产站,角美下车;
公交830路:出发点海沧农客站,角美下车。
特产
东美喷鼻香脯糕:
1.佳庆东美喷鼻香脯糕,地址:东美村落后面街4号,电话:13606902346(徐源裕);角美直营店,地址:漳州台商投资区镇兴路116号,电话:0596-6778282。
2.庆春东美喷鼻香脯糕,地址:东美村落后面街41号,电话:13695966089(郭河潭)。
本版文/特派 黄树金
通讯员 林本谅
本版图/本报 张奇辉
(部分为航拍器摄)
【古街】
【历史悠久】
500年前开始建东美街市
被漳州列为历史文化街区
东美村落干部林跃明带我们徜徉古村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村落中居然还保留着几条老街,整洁划一、古色古喷鼻香,多为闽南骑楼式的红砖建筑。老街上,“杏春酱园”“庆春喷鼻香脯糕”“锦成糕饼”“秋记”“福盛号”“蔡众成酱园”等老字号门店依然可见。
据《龙海县志》记载,明弘治元年(1488年)设东美市,时集市聚于今桥顶社。经由明、清数百年的发展,至民国初年,东美圩发展到“一码头、二巷、九门隘、十三街”。一码头:桥顶码头;二巷:当店巷、牛路巷;九门隘,紧张街巷前后各有一个(现仅存三处);十三街:后面街、新兴街、太平街、油车街、火烧街、竹巷仔街、埭仔街、盐馆街、钉铜街、街仔尾街、石步崎街、新庵前街、车鼓街。如今,十三街的大部分街市已经损毁,现在仅保存部分古街、门隘、两匹马可通过的街道石板路面和石桥、码头遗址。现在的后面街、太平街是民国初年建的骑楼式街道。2012年,这两条老街被漳州市列为“历史文化街区”,将按照《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案(2012—2030)》进行保护。目前,漳州台商投资区方案局正做维修方案方案,将把该区域建成重点文化旅游区。
【传奇故事】
多样小吃留下俏丽传说
喷鼻香脯糕技艺仍完全保留
东美地处九龙江冲积平原,物产丰富,加上明清年代就有一批批东美人下南洋谋生做生意,促进了东美的繁荣。十三街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大概是“火烧街”了,从前这条街上全是小吃店,从早到晚整条街都冒着炊烟,由此得名。往事如烟,如今只有后面街的喷鼻香脯糕叫得响。
听当地老人说,60多年前,火烧街上有个肉粽婆非常出名,连当时的龙溪县县长也常去光顾。肉粽婆还有一个怪癖,每天只卖50个粽子,一人最多只能买两个,不管你是县长,还是省长,都一个样。芋泥汤也是当地名小吃,有“漳州打卤面,东美芋泥汤”之说。芋头是蒸好往后捏碎,放入肉、喷鼻香菇等,做出的汤风味独特。可惜这两样都失落传了。
东美老街失落传的小吃还有很多,如今,只完全保留一项传统手工艺小吃——东美喷鼻香脯糕。在后面街上,还有3家喷鼻香脯糕店,为郭氏和徐氏经营。喷鼻香脯糕创制于明崇祯年间,为本村落郭姓人家祖上创制。
直到180多年前,郭鹏飞打响“庆春糕”招牌,糕点不仅名扬闽南,还脱销东南亚各埠。
喷鼻香脯糕以绿豆、白糖、猪油、葱头为质料。制作程序:质料炒熟、冷却,拌搅白糖、揉捻,贮藏大缸,放置阴凉处,几经翻缸,三四十天后,以传统技艺调配葱花、精油等,再次拌、揉,印制、包装而成。此糕入口即化,清凉润喉,是上等茶配、漳州著名风味小吃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喷鼻香脯糕的传承人之一徐氏,自主门号成立了“佳庆”号,如今佳庆喷鼻香脯糕入选龙海市十大名小吃,制作技艺列为第四批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厝】
【建筑特色】
百年番仔楼多项举动步伐前辈
百年黑烟厝古建筑中罕见
东美村落有曾家番仔楼、黑烟厝、南园古民居群、长厚楼、东井古民居等古厝群落。最为出名的番仔楼,为以南洋风格为主的中西合璧豪华舒适的古民居建筑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黑烟厝,即曾氏“大夫第”,已被列为三普文物点。比来,番仔楼和黑烟厝吸引不少建筑专家学者前往稽核,去年厦大师生还对其进行专题调研。
来到位于墩上社的番仔楼,所见大厝群为三横三纵、“凹”字形布局的中西合璧楼群,由月池、前院、平房、中院、白楼、后院、红楼、后花园组成,共120多间房,占地面积9亩,建筑面积2627多平方米。番仔楼始建于1903年,前后历时14年建成。有趣的是,当年建番仔楼时就配备多项前辈举动步伐。旁边侧各一座白色拱廊,下为透风洞。红楼之后为花园,东有抽水机房,西有仓库。纵向,家庙旁边各有一条巷道,平房旁边各有一条大道直通红楼,各楼之间有走廊和廊桥相通。番仔楼外不雅观为西式风格,内部配置趋向闽南传统构造,既都雅洋气又实用;外装饰的彩瓷砖等材料由南洋入口,虽经百年沧桑,仍色彩鲜艳;通气窗采取生铁铸造,十分稳定;中楼和东西宾楼主厅设有取暖和壁炉;后花园东侧置有风力抽水机房、木风轮带动机器把水提上楼顶水塔,再通过管道,通向各座建筑。
气势恢弘的曾氏“大夫第”,设计精美,工艺博识,为闽南风格建筑。该古厝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3年)。由一座二进三开间大厝带三直一横四列护厝和前围墙、大院组成,有厅房39间,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保持清代硬山顶建筑风格。主堂内保存一青石须弥座,有的墙体装饰中西合璧。最让人称奇的是,四面墙壁均是玄色的,这便是当地人所说的黑烟厝。该建筑风格在闽南古建筑中甚是罕见。
【传奇故事】
从货栈学徒变身航运巨子
父子接力十四年建番仔楼
提及曾家番仔楼,其第五代后裔曾阿球津津有味地讲起故事。十九世纪中叶,靠卖田螺度日的墩上社少年曾振源,听说临近的流传社、杨厝社很多人去南洋发了财,赚回白银建大厝并娶了“水某”(俊秀老婆),心里就动动机。那天恰好是溪州社七月普度日,他没和家人告别就出了门,搭上去新加坡的轮船,辗转找到娘舅,开始在南洋的谋生。
曾振源先当货栈学徒,老板是个当地的“番婆”。吃苦刻苦、虔诚老实而又聪明睿智的曾振源干事让老板很满意,货店的买卖越来越红火。后来老板放手让他独当一壁做生意,买卖做到了安南(今越南)、缅甸、暹罗(今泰国)等地。此后,曾振源用挣到的钱开了间货店,取名“丰源货栈”,开始走上自己的做生意之路。他秉承闽南人吃苦刻苦、敢于打拼的精神,不断拓展买卖。当地的闽南侨民,认为“亲不亲故乡人”,给丰源店铺许多商机。十多年韶光,曾振源驰骋商界,买卖涉及贸易、航运、典当等行业,部下伙计有数百人。丰源店铺在新加坡之外,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以及厦门、广州均有分号。后来,奇迹壮盛期间,曾振源父子又组建了“丰源航务局”,共有29艘轮船,仅较大型的轮船就有13艘,成为新加坡压倒一切的航运巨子。
挣了大钱往后,曾振源终于实现了衣锦回籍起大厝的夙愿。曾振源先是在东美墩上社起了座三进式大宅,是范例的闽南风格燕尾大厝,因墙壁粉刷成玄色彩,故称黑烟厝,后曾振源向朝廷捐献有功,该宅于是被称为“大夫第”。石埕、石桌、花窗、隔屏等都是用上等石料、木料做成,庭院古朴,精细高雅。曾振源成亲后,元配夫人生养曾福全(人称金安仔),曾福祯(人称银安仔)。后来曾振源年纪大了,就由曾福全统领新加坡商务。曾福整年青能干,处事稳妥,奇迹如日方升。丰源店铺在南洋各地以及中国东南沿海有名遐迩,东美曾氏成为闽南的巨商王谢。
曾振源、曾福全父子决定斥巨资在家乡再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即后来的东美曾氏番仔楼。当年为了建造番仔楼,曾氏真是耗尽心思。先是请了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后又请中国的风水师看风水。番仔楼历时十四年建成,单修造工钱就耗费白银二十多万两。落成后的番仔楼,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工艺博识、流光溢彩。落成之日,曾氏家族在番仔楼连摆三天筵席,全体东美社男女老少都可尽兴吃喝,至今传为佳话。
【古庙】
瀛洲宫保存罕见麒麟石窗
昆尚宫有孙大圣踏火民俗
东美历史悠久,宫庙浩瀚,比较出名的有瀛洲宫、南园宫、昆尚宫、高真殿、兴隆殿苏州宫,另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山腰慈济宫、上社庵,供奉广泽尊王的下社塘生宫、桥顶新庵前宫,供奉代天巡狩三王公的文桥保安宫,供奉元帅爷的桃洲庵,供奉人客公的城仔边大众公庵,供奉大德禅师的尚庵。个中有400多年历史的瀛洲宫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瀛洲宫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为硬山顶砖木构造,古朴典雅,庙内雕梁画栋。古庙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占地面积213平方米,建筑面积166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玄每天主,兼祀注生娘娘,是洲尾、文洲、墩上、高田、桃州、文桥、东井、西井、下岸9社信众共仰的寺院。庙堂内保存的文物较多,有古石狮、蟠龙石柱、麒麟石窗各一对,个中年代这么久的麒麟石窗较为罕见。
在墩上社有座昆尚宫。供着四尊神像,中间最大的一尊是玄每天主,左侧便是齐天算夜圣。只见齐天算夜圣手握金箍棒,头上戴着彩冠,双目炯炯有神,似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造型那般惟妙惟肖。
该宫始建于1895年,由著名的番仔楼主人、巨富曾振源捐建。以前叫广福宫,后来重修,就改为昆尚宫。在东美村落,村落民们都把农历六月初三当成齐天算夜圣的生辰。逢六月初二,村落里就有盛大的庙会,村落民将齐天算夜圣神像抬上尪轿,在村落里巡游,举办齐天算夜圣踏过“火焰山”的踏火民俗活动,意指斩妖除魔。
【古宗祠】
敬愉堂楹联勉励子弟
瞻依堂有康熙帝题匾
东美村落中姓氏多,自然宗祠分布就多,有林氏家庙敬愉堂、高田林氏高远堂、王氏家庙崇本堂、文桥王氏燕贻堂、桃洲王氏燕贻堂、徐氏峨山大祖宗祠、徐氏寨脚小宗、西施内徐氏家庙瞻依堂、曾氏家庙曾浦堂。据统计,东美村落有大小宗祠30多座。
我们去看看文化秘闻浓郁的林氏敬愉堂。该宗祠位于南园尾厝,始建公元1700年,2007年重修,为二进三门三开间的悬山顶砖木构造,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前墙还保存着几百年前精雕的竹鹿、松鹤等吉祥图案的石浮雕。还有清石旗杆碣四座,于嘉庆年间为廩庠生林一声、科贡生林一飞、举人林时行而直立,还有光绪年间为正科乡试中式第六十四名举人林宝森立。堂联勉励子弟刻苦攻读,为家族争光。
西施内徐氏家庙瞻依堂,位于太平街东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北朝南,为三进三前门五开间主堂配两护,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祀“西施祖”徐昭夸等。据传,昭夸往暹罗谋生,得暹罗王赏识,招为驸马,王殁继为国王,家庙瞻依堂匾为康熙帝所题。
【古牌坊】
父以子荣立牌坊
保存无缺有代价
“南园雨露 奕世恩光”牌坊,位于南园宫前18米处,坐东北向西南。
据《龙溪县志》记载,牌坊于来日诰日启年间立,为漳州年代最久远的牌坊。该古牌坊(含南园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坊为四柱三门屏风式石构造,宽9.3米,高5米,坊柱顶端置青石雕刻小石狮四只,旁边门上方有石麒麟等纹饰,坊匾正面镌“南园雨露”,背面镌“奕世恩光”,匾下横梁竖行镌“林文望以子廷兰奉政大夫湖广黄州府同知初任秩满,敕赠文林郎,广东肇庆府推官三任秩满 诰赠奉直大夫广东琼州府万州知州。漳州知府杜遴奇,同知梁士、赵纾,通判宁建中、张应斗,推官林栋隆,龙溪县知县杨廷昭,县丞左九棘,主簿叶正昌,典史邓乔林,督工官江美成同建”。匾上横梁镌“时大来日诰日启二年壬戌仲秋吉旦立”。
牌坊题刻及建筑均有明晚期艺术风格。整座牌坊保护基本无缺,具有不雅观赏、研究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