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伊万•雅阔列维奇
1900年夏日的一个晴朗清晨,从莫斯科开来的一列火车,垂垂驶入当时的松花江火车站。人群中,有一个俄罗斯贩子叫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
便是他在哈尔滨创建了著名的秋林洋行,并发展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国工商联合企业。
1834年,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出生在俄国伊尔库茨克的贩子家庭,是家中第七个儿子。
1854年,伊万在旅行中到达石勒喀河。此地为黑龙江北源,冰冻期长达四、五个月。晚清期间,此地为中俄界河,居住者多为哥萨克人。
伊万在理解当地人的生活需求后,返回伊尔库茨克;将食盐、药品、肥皂等运至石勒喀河地区发卖。他很受当地哥萨克人欢迎,也不断来回获利。
赚到第一桶金之后,在1867年,伊万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创建了伊•雅•秋林公司,后改组为成本集团。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卡西雅诺夫1900年5月14日,在哈尔滨喷鼻香坊的一间草房里设立了他的"秋林洋行"。
1904年他在南岗大直街与新商务街建筑公司大楼。
卡西雅诺夫不同于单一的商品经销,利用中国地方资源,自办工厂,以其产品来补充和支持商业经营。秋林公司从1908年起,就成了哈尔滨的名片。它不仅成为哈尔滨最早的商行,也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家百货商店。
道里秋林.1914
1914年,秋林在道里设立分公司,旧址位于中心大街与西头道街交汇处东北角,是最早到中心大街落户的百货商店之一。
这是一座始建于1914年文艺复兴期间的老建筑,1997年7月被哈尔滨市政府定为二类保护建筑。
这也是从西四道街到友情路段,四百余米的老街上唯一幸存的历史建筑。在一些似是而非的仿冒者中,这栋建筑以其浓郁的文艺复兴风格,尤为引人瞩目。
从旧照片上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巨大而幽美、飘着帷幔的遮阳棚。看着它们彷佛能觉得到江风吹拂下的飒飒作响,像极了那些俄国女子长长的裙摆和高举的阳伞。旧时哈尔滨建筑上有很多遮阳棚,若有名的马迭尔和格兰德旅社,但彷佛只有这栋建筑的遮阳棚最为优雅新奇。
回顾一下:1900年,秋林哈尔滨公司在喷鼻香坊一间草房里开张。
1904年,开始在大直街兴建新业务楼。
1919年11月,秋林为扩大业务规模又将秋林商行道里分行迁移到现在中心大街的西六道街转角处,即现在的道理秋林公司。
之后中心大街187号这栋建筑就改为秋林公司的五金日杂用品商店,这也是哈尔滨的首家五金商店
1949年4月,哈尔滨市教诲局在这栋建筑里创办了江沿小学,此为后话。
说到江沿小学校,不妨多说几句。
多年后,江沿小学的一楼和地下室租给了肯德基花圃餐厅。一层的其他部分都被分区出租为售卖旅游工艺品的商铺了。
对付江沿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个传授教化楼的区域与学校围墙外飘着炸鸡喷鼻香气的快餐店,很难形成空间上的联系。大概只有在他们终年夜后才惊觉,这栋俏丽的建筑曾是他们求知路上的出发点吧。
管理和发展
十月革命后,当年逃离苏维埃政权到哈尔滨的大约有10万白俄侨民,这给哈尔滨的秋林公司带来巨大的商机。
当年卡西雅诺夫从美国、德国等国家大量入口基建器材和五金商品,原来西头道街口的道里秋林开设了哈尔滨首家五金商店,还组建了工业技能部、汽车部和农具部,经销机器设备、汽车、拖沓机、除雪机,并建立了农机试验场。
秋林公司在沈阳、长春、齐齐哈尔、满洲里等地也陆续增设百货商店,在上海和日本神户设了采购办事处,在大连设了托运事务所,多管齐下,财力雄厚,显示着不同凡响的商业派头,一时风头无两。
当年秋林的管理堪称一丝不苟,其设有专门的付货处,收银、出纳、司帐层层制约,环环相扣防止舞弊。
商品管理,从考验员到各部门卖力人层层把关,担保商品品质的精良坚固、持久耐用。食品坚持抽样化验,肉食、糕点不卖隔日产品,一旦创造有问题,所有商品全都退货。
业务员有发卖指标并被哀求穿着整洁干净、举止彬彬有礼,激情亲切严密,站姿优雅..
店员在付货处长长的柜台前将打好包装的商品交付客人。那些俊秀的苏联女业务员,统一穿着深蓝色的制服,洁白的带着精细透空绣花的衣领翻在表面,格外俊秀。
女业务员头上扎着三角巾,结要系在耳后。这种头巾的系法听说源于秋林起身的伊尔库次克,后来成了秋林的一个传统,哪怕制服变成蓝大褂白大褂,食品部女业务员头上的三角巾却一贯保留下来。
哈尔滨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这里不是租界,但曾经外国大家数占到三分之二。这里是亚洲,却是二战后保留最无缺了一座欧洲城市。
曾几何时,秋林便是哈尔滨的名片,是信誉、品牌的代名词。险些所有来到哈尔滨的人都知道哈尔滨有个秋林,都要到大直街上的秋林公司转一转。而每一个老哈尔滨人的心中也都有着浓浓的秋林情结,老秋林蕴藏着哈尔滨的人间烟火,也是哈尔滨上百年来的人文缩影。
老秋林的美食
曾经,这里大家横枪跃马,跃跃欲试, 中国人,斯拉夫人,犹太人,朝鲜人都在这座城市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美食痕迹。
1909年3月,伊·雅·秋林为适应浩瀚欧洲侨民的口味,在道里西商务街(现上游街)建立了秋林灌肠庄,生产立陶宛风味的喷鼻香肠。
喷鼻香肠呈枣赤色,故又称红肠,更因产地在哈尔滨,更多人叫它哈尔滨红肠。
松花江水造就出优质的红肠质料,使传统的烤、煮、熏等欧式加工制作方法为虎傅翼。哈尔滨红肠一经推出,不仅被侨民夸奖口味隧道,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喜好,成为名噪一时的脱销产品。
此后,几经风雨的秋林灌肠庄随着秋林洋行先后被英国汇丰银行、日本伪满中心银行接管,并终极于1945年由前苏联政府吸收。
1953年10月前苏联政府决定将部分工业项目无偿移交中国经营,“中国国营秋林公司”正式成立。但遗憾的是到了1957年,因诸多缘故原由,原秋林公司的一些产品的生产陆续断档、关门停产,这个中就有秋林里道斯红肠加工厂。从1957年至1997年,曾在哈尔滨风靡一时的“里道斯红肠”退出哈尔滨市场,整整消逝了40年,但许多老哈尔滨人并没有忘却“里道斯”。
秋林给人留有印象最深的便是有很多难忘的美食。在那些物质匮乏年代发展起来的孩子们的影象中,头戴三角巾的秋林业务员姨妈大概都是仙女吧,她们的手中有那么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那些泛着油光的粗大喷喷鼻香的茶肠;枣赤色带着洁白肥肉块,有着浓郁熏烤蒜喷鼻香的红肠;酥脆糊喷鼻香的苏协力(烤面包片);纸绳穿起的带着甜味口感踏实的列巴圈(烤面包圈);黄色糖纸卷起来的大虾酥;甜蜜粘稠的黑加仑子果酱......
银亮糖纸包裹的酒心巧克力让多少孩子担心吃多了真的会醉;硬硬的塞克(一种面包)外壳能敲出脆响,奇怪的形状彷佛咧着大嘴的橄榄,又像一艘小船。
而秋林水点心,松软的蛋糕上用丁宁的乳黄色动物奶油装点出花朵和图案,那个年代纯天然的奶油蛋糕看起来便是梦一样平常美妙的奢侈品。
还有黑豆蜜酒,每到春节前,人们会拿着塑料桶去秋林后身的食品厂凭卷购买秋林的黑豆蜜(一种果酒),黑豆蜜酒倒在透亮的玻璃杯里对着光一晃,浓稠挂杯甘醇喷鼻香浓。
往事如烟
往事如烟,老秋林始终是哈尔滨人萦绕在心头的眷恋,是挥之不去的情怀。如今,在满大街电烤的大列巴、软踏踏的塞克、走味儿的红肠和勾兑的格瓦斯(俄式面包干发酵饮料)面前,我们还是怀念秋林食品特有的芳香……
然而现在,秋林己不再是秋林,好端真个传绝食品硬生生自己砸了牌子,过去排队买不到,现在无人答理,价格紧跟市情上的面点屋涨,味道今是昨非。人们不再待见那个10吨黄金和二个董事长一起消逝,至今着落不明的秋林!
秋林集团这个负面范例的退市也给当下许多的老字号敲响了警钟:如何保住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如何让老字号们抖擞新机,这都是老字号们须要思考的问题。
在光阴的深处,站在那个曾飞舞着帷幔的阳台上,也一定能看见历史的变迁吧。看脚下的中国大街如何从尘土飞扬变成远东第一方石路。看滔滔大水如何漫入城市又无声的退去。看不远处圣母领报教堂那壮不雅观的半圆穹顶,如何被建立又被拆毁。看这条中心大街如何从车水马龙变为人潮彭湃的中国最美步辇儿街。
往事如烟,向北眺望,唯有那松花江水滚滚东去,从一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