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馆》以大雍都城长乐特设机构“四方馆”为背景,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天下,领悟了古装、探案、轻喜与青年景长等多种元素,与古装类型奥妙混搭,带来全新不雅观剧体验。
在这次采访中,赵启辰深入分享了他创作《四方馆》的初衷、选角考量以及在笑剧创作等方面的履历与思考,他表示,最初打仗这个项目就被其独特的题材所吸引。

《四方馆》海报

莫飞扬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

在赵启辰的精心打造下,《四方馆》通过展现7个各有特色的“异邦”,构建了一个弘大而细致的故事格局。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大家有各自的领地、家当、文化,乃至措辞笔墨,这首先供应了故事的丰富性,不同的代价不雅观、天下不雅观相碰撞,有对立、冲突,也有领悟。

为了完成这个天下不雅观设定,赵启辰和团队做了细致的预备。
“包括每个异邦之间的衣饰颜色、旗帜等文化属性上要有明确的视觉划分,乃至每个‘使馆’的建筑风格、装修风格都会很不一样。
”他谈到,“我们会给这些异邦设计一些独特的特点,比如渊人声音洪亮,由于他们地处山地,远间隔沟通基本靠吼;月影以女尊为主,以是青鸟使多为女性使者;玉罗相对贵气一些,他们特产玉矿。
这样给他们一些非常明显的特点,让不雅观众从视觉和文化上能区分开。

本次《四方馆》的选角,也在预备初期就引起了不雅观众的广泛关注,檀健次和周依然这对组合,其实新颖。
赵启辰表示,这个演员组合是经由监制刘闻洋精心考量的。
檀健次虽然刚以高冷深情的古装角色出圈,但他本人笑剧色彩十足,在综艺中也有上佳表现。
因此在刘闻洋看来,檀健次非常适宜《四方馆》中跳脱飞扬的元莫一角,而周依然在演出上与阿术这个角色也有契合之处。
只管两位演员最初不认识,但赵启辰通过在拍摄初期,安排他们二人单独拍摄在元莫家的场景,用大量的相处和互动韶光,让他们迅速熟习起来。

檀健次、周依然

采访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青年导演对笑剧创作的思考和履历,以及在短剧异军突起的时期,对长剧创作的执着与情结。
在赵启辰看来,《四方馆》虽然有不少令人捧腹的笑剧呈现,但实质上叙说的却是一个沉重凄凉的主题:普通人在时期和命运的推动下,被动做出改变,背起巨大任务。
“如果平实呈现,故事会很沉重”,因此笑剧,成为了统统负重的糖衣。

【对话】

谈类型领悟:让现实照进古装剧

澎湃新闻:《四方馆》元素多样,包括笑剧、职场,乃至探案,它又和古装类型混搭在一起,这也意味着市情上能作为参考的项目百里挑一,作为导演,有没有一些办理方案去领悟这么多的类型?

赵启辰:我以为类型领悟,很多创作者都在做,好莱坞在做,我们中国也在做。
以是在我这里,类型领悟从来不是一个特殊大的障碍或难题。
由于我以为天马行空的东西放在一起,只要放得得当合理,能让不雅观众理解,实在就能好看。

而且一贯以来,我们一贯在考试测验一个主题,叫做“让现实照进古装剧”。
我们拍古代的故事,无论是架空还是大历史,都希望有一些与当下生活的连接,让现在的不雅观众在古装剧中找到现实生活的映射,这是我们一贯想考试测验的主题和表达。

第二,这个故事虽然元素很多,但理解起来非常大略。
“四方馆”内大家是朋友、家人、同事,谈论的也是表面天下纷繁繁芜的事。
但我们没有把视角局限在四方馆内,而是把馆外的“天下”也拍了出来。
以是在馆内,大家苦中作乐、嬉笑怒骂,出了四方馆,他们面对的是邦与邦之间的交手、领悟、会谈。

以是实质上,这个故事的大主题实在非常沉重,讲的是元莫和阿术两个人被命运裹挟着不断被动发展,终极主动担起身国大义。
主题底色凄凉沉重,以是我们更要用轻松的办法,或者说苦中作乐的办法去打开这个故事,让不雅观众看到他们在压力下的乐不雅观,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给不雅观众一些抚慰、启迪,让大家体会到过程中的一些美好,这是创作的初衷。

澎湃新闻:像男女主的搭配是檀健次跟周依然,这个搭配很有新鲜感,聊聊一开始在选角上团队的一些考量?

赵启辰:一开始我们以为这个项目剧本根本有趣,但当时的剧本很不完善,于是我便带着编剧团队改了一稿剧本,修正之后以为,元莫这个角色很适宜檀健次。
那时健次在上海拍戏,刘闻洋还特意带我去了上海,跟他见了面,他也对这个剧本非常感兴趣,由于他非常想演笑剧,想在这样的角色中呈现自我,我们也非常认可他的演技。

其余,周依然在演出上,与阿术这个角色也有相契合的部分,我们非常欣赏她。

但檀健次和周依然彼此不认识,以是我们也会担心他们能否迅速熟络。
刚开始拍摄时,我们选择了先拍元莫家的场景,专门拍他们两个人的戏,大概拍了20天旁边,让他们能更快熟习对方,理解对方的演出办法、呈现角色的办法以及两个角色互动的模式。
结果实在不用20天,第一天他们就已经很熟了,由于他们都是有演技的好演员。

我们拍得最早的一场戏是他们俩拼舆图,那一场戏是感情的抽芽。
我们基本上是顺拍,从他们不太熟的戏份开始,由于他们那时候本身就不太熟,带着这种觉得来演更得当。
拍到后期,他们越来越熟,越来越知道自己在剧本的感情阶段中处于什么位置。
终极呈现出来的效果大家都很满意。

两人从拼舆图开始熟习

谈元莫:他的“发展弧度特殊大”

澎湃新闻:元莫这个角色本身有一些反英雄的东西,比如爱玩、爱贫嘴,是个“躺平学”大师,他和影视剧中常见的古装剧男主不太一样。

赵启辰:首先,我想在这个本子里做一些创新,冲破一些不雅观众的惯性思维,比如以为男主该当若何正气凛然,或者从天而降、英雄救美等这些我们在其他剧中常见的桥段,我们想冲破这种思维。

而元莫这个角色供应了创新的根本,二心坎有很大的家庭创伤,他在一个四方使的家庭终年夜,本应是从小琴棋字画样样精通,有家国大义的理念,只因幼年父母双亡,背负了很多发展的苦痛,才把自己囚禁在这样一个壳里,不愿意进取,但实在二心坎埋着的种子须要别人去启示和抽芽。
以是这个人物的发展格局会很大。

我在剪片时有一个特殊明显的觉得,剪到元莫作为四方使出使四方的情节,他登上马背,带着使团出发的时候,我都以为之前在城门口卖“落地签”,吊儿郎当、不思进取的他,切实其实恍如隔世。

这个人物的发展弧度特殊大,我以为这是非常有魅力的一点,可以让一个角色从那么低的位置,不断打开自己的内心,降服自己最忌讳或最心病的恐怖,发展为一个真正担得起大任的人。
以是可能在前期,他会有点反英雄或反类型,但实在拨开他这层反英雄的外壳,看到的是一个内心羞辱热血的少年。

檀健次 饰 元莫

澎湃新闻:其余阿术这个角色,刚开播时有一些小小的争议,比如她一上场就在偷东西,中间又由于她的缘故原由导致元莫入狱等等。

赵启辰:我们当时创作阿术这个角色的时候,更多思考的是能否从她呈现的一些初期行为,推测她之前经历过什么。
我们设定了很多前情背景,王室政变后,她被流放在一个村落庄,在这个村落庄长到一定年纪后,又经历了许多变故,才一起流落到大雍来。
当她经历各种苦难,来到她神往的大雍,她唯一的目的,便是成为一个大雍人,无论用什么手段。

以是如果纯挚看阿术前期的几场戏,可能会有争议,由于她偷东西,或连累了元莫,这实在是她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她有一些很野路子的生存技能,但正是这些生存技能让她活到了现在。

周依然 饰 阿术

谈笑剧创作:把大家的演出调到一个频道下

澎湃新闻:这次《四方馆》的笑剧元素利用也非常丰富,想聊一下在笑剧创作履历方面的一些思虑?

赵启辰:这次《四方馆》的笑剧“意图”实在比之前(作品)更明显。
我们最初读剧本,包括看到一些不雅观众的反馈,都以为案件本身中间的设计并没有太繁芜,凶手也比较好猜。
以是,我们通过丰富人物的性情特点来让这个故事变得更丰富和有趣。
比如元莫、阿术,还有王昆吾、尉迟华,他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可能都会犯一些缺点,这些缺点导致他们在查案过程中鸡飞狗跳,啼笑皆非,但他们的关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变得更踏实,也增加了很多笑剧性。

《四方馆》剧照

澎湃新闻:笑剧创作本身非常难,笑剧节奏的建立须要编导演和后期剪辑的合营,缺一不可。
但周依然之前我们没看到她做太多笑剧演出,还有杜淳、阚清子他们都不是笑剧演员。
作为导演,怎么辅导他们的笑剧演出,让大家的笑剧演出节奏在一个体系里?

赵启辰:每个人对付笑剧演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而且有的人笑剧演出履历丰富,有的人履历不丰富。
在我看来,导演的事情之一,便是把大家的演出,调试到一个频道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从每个演员自身创造他们的一些特质,比如杜淳,我创造他反应可能会比别人慢一点,但这种慢节奏让他变得非常可爱。
以是,他的笑剧点就在于他总是没那么快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比如他被尉迟华的追求者说心有所属时,他会以为这是怎么回事,我被人追了好几条街,都疯了吧,但此后,他会逐步创造自己对尉迟华的情绪,和尉迟华对他萌生的情愫。

尉迟华这个角色刚开始会有点卤莽,这也是她发展的出发点,我们把她的发展出发点设得低一点,但她逐渐会成为一个有城府、心思成熟,在感情上也有更细腻表达的人。

王昆吾(杜淳 饰)和尉迟华(阚清子 饰)

周依然演过笑剧,她第一部戏里的“大力娇”就演得很笑剧,还是有天赋的。
包括我看了一些她过往的演出,也被那些奥妙的笑剧处理逗得弗成,我以为她真的是一个很可笑的人,以是我不担心她的笑剧表达。

檀健次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天生的笑剧演员,平时就很有笑剧点,我跟他互换演了几天之后,更支持他多做一些设计和想法,如果以为不得当,现场会收一收。

对笑剧来说,剪辑非常主要,缺一帧多一帧都弗成,以是有时候就要特殊精准地把握反应的点和节奏。
在拍摄的时候,我们会多做一些考试测验,真正到剪辑台上,才终极决定怎么调试节奏和取舍。

而且《四方馆》不但是笑剧,还有正剧和主线情节,我们也一贯在做关于笑剧正剧搭配的考试测验,希望能让不雅观众在乐中悲、悲中乐,有一个好的不雅观剧体验。
随着剧集的播出,我也陆续收到了很多不雅观众的反馈,同时不断改动自己的创作不雅观,力求下一部做得更好。

澎湃新闻:在这么多繁杂的元素和故事表达中,你最想传达给不雅观众的是什么?

赵启辰:我最想让不雅观众看到的还是人物发展。
我特殊喜好做长剧的一个核心缘故原由便是,剧的篇幅足够长,可以让我作为创作者,洋洋洒洒地讲述一组人物之间的互动、发展和命运。
当不雅观众点开一部剧,看到的是一些人物的初始状态;当不雅观众看完末了一集,这些人物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也陪伴了大家一个月的韶光。
在这一个月的韶光里,我们看到了如此丰富的人物,他们命运的演化,可能在故事的结尾已经跟开头完备不同。
全体过程中,不雅观众收成的喜怒哀乐,这便是这部剧存在的意义。
我特殊想让不雅观众看到这样的一个过程。

这部剧可能是我拍过的人物发展幅度和变革最大的一部戏,以是我很存心地在编织,让每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来得比较自然,让不雅观众能平缓地接管人物那些跨度如此之大的转变。

后期的元莫

澎湃新闻:你说长剧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变革和发展上有充分篇幅展现。
但现在长剧受到了短剧很大冲击,现在有一些剧方已经开始在用短剧的节奏做长剧,也得到了好的市场反响。
这方面想聊一下你作为长剧创作者的一些不雅观察和思考?

赵启辰:我以为创作没有一定的方法论。
不能一味地怪长剧的节奏慢,短剧的节奏就一定快?不是这样的逻辑。
我以为还是要本本分分地讲好一个故事。
当然现在很多短剧的节奏很爽利,让不雅观众可以更快速地得到快乐和愉悦,但我还是以为,它在个中一定丢失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让我们所呈现的人物更加丰富和踏实。

我们长剧作者也会不断学习如何平衡剧的节奏和人物表达,所谓的快,也不能是一味地追求快。
可能我们也会从每一部作品的创作里吸取一定的履历,放到下一次的创作中,去适应当代不雅观众欣赏口味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