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市备灾中央。
通讯员杜奇供图)

武汉市备灾中央是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直属单位,位于洪山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拥有4000余平方米的常温库和5000余平方米的恒温库各一座。
目前,库存救灾物资和各种接济设备近30个品种,数量近5万件。

仓库防潮建筑设计 常见问题

12日,长江日报-长江网到现场探访,创造这里库房的地基要比院内地面赶过1.5米。
市备灾中央备灾科卖力人说,这样的设计,除了防潮、防渍水,还方便货车上货。

(图为武汉市备灾中央库房的地基要比院内地面赶过1.5米。
通讯员杜奇供图)

恒温库房卷帘门缓缓升起,一股凉气迎面而来。
仪表显示,此时库内温度为19.3℃,湿度为52.9%。
恒温库内墙边放置了30台大型除湿机,按照中央管理规定,恒温库的温度要掌握25℃以下、相对湿度65%以下。

库内一排排蓝色货架上,纸箱和麻袋放得整整洁齐。
这里存放的是帐篷、折叠床、棉被、毛巾被、毛毯、凉席、应急灯等救灾物资。
所有随意马虎受潮发霉的救灾物资,例如毛巾被、空调被和毛毯等,都经由打包机密封包装,以确保永劫光储存不变质。

(图为武汉市备灾中央。
通讯员杜奇供图)

除救灾物资外,库内还储备了多种接济设备。
掀开货架旁的油布,看到有崭新的冲锋舟、橡皮艇、皮划艇等设备,还有无人机。

市备灾中央备灾科卖力人先容,所有救灾物资都这天常平常提前清点好装箱,分门别类放置在托盘上,和托盘一起存放在固定货架上。
调运时用叉车将托盘运至库外平台即可快速装车。
运输车辆和搬运工24小时备勤,接到指令随时出发,以便第一韶光抵达现场。

(图为武汉市备灾中央。
通讯员杜奇供图)

食品、药品和部分日用品,市备灾中央并不储备,而是采取由市应急管理局与中百仓储等大型企业签订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的办法,就近调拨。
这类物资有保质期限制,大量储存随意马虎造成摧残浪费蹂躏,就近调拨既省韶光,还能担保质量。

2019年底,市备灾中央陆续向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和武汉经济开拓区(汉南区)等地调拨了棉被、帐篷等冬春救助物资近1万件。

今年,疫情防控事情中,进一步强化了省、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和省、市备灾中央五方救灾物资调拨折衷联动机制。
根据疫情防控须要,市应急管理局累计折衷调拨帐篷、折叠床、棉衣、棉被4.5万余件,用于各方舱医院、疫情隔离点、卡守点和因灾困难群众,并做到利用范围、发放程序、回收管理、质量监督、管理任务“五落实”。

【编辑: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