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路1440号,原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内,有11幢2-3层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代,每幢建筑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09平方米,每幢建筑的绿化面积733平方米,绿化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11700平方米。每幢建筑间或两层和三层,局部平屋面,屋顶铺赤色园筒瓦或局部女儿墙圆筒瓦压顶,窗户及落地窗间小柱均做成绞绳纹状,门套或局部山墙带有西班牙巴洛克线脚,外墙淡黄色水泥拉毛粉刷、室内白色顶角,赭色柏木地板、墙裙、木楼梯。底层门窗一样平常均做成半圆拱顶,属西班牙建筑风格,每幢住宅南面都有一块草坪、草坪外是一圈各式树木。这里原是陈喷鼻香梅父亲陈应龙的私人住宅,11幢西班牙式住是陈应龙为他的子女准备的,个中一幢便是美籍华人陈喷鼻香梅的。
解放后这里曾是上海市第二结核病防治院分院,1956年始建立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所,1964年改名为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1972年撤并为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1978年改为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现在由申康宾馆利用。美籍华人陈喷鼻香梅,应是1945年一1947年间在这花园住宅里居住。
陈喷鼻香梅幼年随外公一家住在北京总布胡同16号,1943年参加中心通讯社昆明分社事情,是中心社的第一位女,同年认识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队长陈纳德将军,1945年在广东岭南大学毕业。1 945年抗降服利后调上海中心通讯社任,于1947年12月21日与陈纳德结婚,婚礼是在上海虹桥路美华村落8号一幢花园洋房里举行的,婚后育有陈美华和陈俏丽两个女孩。1949年他们撤离大陆搬家喷鼻香港,后移居台湾。陈纳德将军于1958年在美国病逝。外叔公廖仲恺、外叔婆何喷鼻香凝是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忠实追随者,国民党元老。舅父廖承志从前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参与国家的领导事情。
1960年陈喷鼻香梅举家搬家美国华盛顿后当选为少数民族议员,逐步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老布什等都有较深的交往,并来往于台湾和大陆之间,为中美建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
虹桥路2258号、2260号 孔祥熙旧居
虹桥路2258号、2260号孔家花园是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在上海的度假别墅,用地约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3平方米,分东西两幢两层砖木构造建筑。原中心有一大草坪,草坪中有一六角亭,此亭中国模样形状、西式做法。个中东部一座建筑在虹桥路拓宽时部分压在道路红线内,为保持其建筑的完全性将其门廊平台的一部分留在人行遭上,我们现在经由虹桥路野奴泾附近时,在人行道上有一建筑平台的便是此建筑。此建筑建于1934年,由海杰克设计。另一幢建筑是仿文艺复兴风格,入口柱廊为简化的古典主义风格,二层砖木构造,机平瓦坡屋面,白色外墙面。虹桥路2258号、2260号现为上海防备区第三招待所(云峰宾馆)。
孔祥熙三岁丧母,六七岁时就和村落里的孩子一起去山西太谷城拣煤渣,10岁时入美基督教富丽公学读书,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升入美基督教河北通州潞神学院就读,后赴美留学,于光绪三十三年秋(1907年)学成返国,直接回山西太谷县老家,创办铭贤学堂。后与人合办祥记公司,又独办裕华商业储蓄银行,在经营的同时参与政治活动。当他得知孙中山正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毅然赶到日本,见到了孙中山和宋耀如。还在美国留学时,孔祥照与宋蔼龄曾在留美学生会活动时见过面,这次在日本又深得宋耀如的赏识,受邀去宋家作客,与宋蔼龄再次见面,不久于1913年底与宋蔼龄结婚成家。1927年孔祥熙进入国民政府任职,曾任中心银行总裁、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长。抗日战役胜利前夕,孔执掌国民政府财政金融大权近20年之久,于1944年6月被蒋介石解除了职务。1947年面对国民党大势已去和反对派的激烈攻击,其时宋蔼龄病重,孔祥熙决定出走。临行前他和宋蔼龄在上海寓所把能够转移的财产全部转移到喷鼻香港或国外,然后去了南美。从1948年起定居美国纽约的里弗代尔,后客去世纽约。
泰安路120弄 卫乐园
卫乐园即西岳路1501-1527弄及泰安路120弄,此处原为后李家宅荒地,四周沿泰安路、西岳路、兴国路被洛云浜所围,河上架有5座小桥。因一些街头艺人常在此搭棚卖艺,故而得名“卫乐园”。
1924年大陆银行投资,普益地产公司开拓,庄俊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造砖木稠浊构造三层花园洋房31幢,仿英、法、西班牙等国建筑模样形状,整洁都雅,煤卫齐备,底层设有汽车间。卫乐园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
(图片由吕政老师交情航拍)
卫乐园是上海西区高档住宅区之一。全体居住小区底细况宁静,每户都有近百平方米的小花园。在泰安路一线的住宅,每幢主入口的装饰形式都各个不同,很便于住户的记认。这些不同的门口,属范例的上海西班牙式建筑,有的门头带有棚屋,盖有西班牙圆筒瓦,有的做成巴洛克风格,有流畅波折的弧形线条。而与泰安路一线相对,在弄北侧的住宅建筑,其风格就各个不同,有英国维多利亚、西班牙巴洛克、法国文艺复兴平分歧风格。这里是上海近代住宅建筑的一个小花园。特殊是卫乐园的弄口西式大门,半园拱券,墙顶铺赤色半园筒瓦,非常能干,并和弄内建筑风格折衷。这里的房屋建成后,多数分幢租给金融界上层人士高等职员。个中15号陈善庆住宅建于1939年,由庄俊设计,悦昌营造厂施工;22号建筑面积228平方米,系大陆银行经理王逸之住宅;23号为金融世家席颉樵居住。现居民中颇多知识分子和文艺、教诲、工商界有名人士及侨眷,若有名导演、剧作家黄佐临就永劫光寓居泰安路120弄卫乐园1号。还有老红军贺子珍,1949年从苏联返国来上海后,由周恩来总理安排曾住卫乐园10号。
毛泽东主席前妻,老红军贺子珍,1949年从苏联返国来上海后,由周恩来总理安排曾住卫乐园10号,当时贺子珍与侄女毛泽覃的女儿贺海峰住在一起 (毛泽覃的妻子即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弟弟)。
泰安路卫乐园被定为上海市精良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西路918-928号 原达华公寓
达华公寓英文名为Hubertus Court,即延安西路914号。此处原为张家宅农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46平方米,10层钢筋混凝土构造当代小高层平顶建筑,1937年落成,由设计国际饭店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故达华公寓又有“小国际饭店”之称。这座当代小高层建筑,平面、立面设计简洁紧凑,在知足功能须要的条件下无繁琐装饰,外墙面色彩淡雅,由横线条形成建筑立面的主格调,是范例的当代建筑风格。达华公寓有90套房间,每套房间内水电、卫生设备完好。外墙面采取浅黄色水泥拉毛粉刷,楼内地面铺硬条木地板,底层地面为大理石面层,钢筋混凝土楼梯、栏杆、扶手。达华公寓改作宾馆后,于1980年增建四层东楼,内设外宾餐厅和大型宴会厅各一个,可供580人同时用餐。三层的南楼是1978年新建,为空调机房、配电、机修、办公用房等附属建筑。1937年公寓建成后,由美商达华地产投资公司出租。解放后美商返国,1953年始由上海市公民政府代管,曾作为干部宿舍和专家招待所利用。1968年由上海市商业二局接管,改为达华饭店。1978年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接管,改名达华宾馆,现属锦江集团。达华公寓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精良近代建筑。
迎宾三路298号(空港六路1号)虹桥机场办公房
上海虹桥国际机园地处城区西部,始建干1921年,由美商允元实业公司承建。1929年,由南京国民玫府交通部沪蓉航空管理处经营,开通沪宁航空线,曾一度作为中法合伙欧亚邮运株式会社的翱翔基地。抗日战役爆发后按日军盘踞,日军又强行圈地地1356亩,加建跑道和机库等举动步伐。抗降服利后,机场由南京国民政府空军吸收,同年11月由中国航空公司和国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接管,兼作国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直辖空运队(即美国^陈纳德民用航空队)的翱翔基地。1947年机场由国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技能员演习所接管,次年机场直属国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1949年5月22日,虹桥机场由中国公民解放军接管,作为公民空军的军用机场,华东局决定重修虹桥机场。后华东军区航空兵奉命将机场移交空军驻防。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始扩建虹桥机场,由单一军用改为军民合用机场,占地6500亩。l971年虹桥国际机场改为民航专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进行改造扩建,使机场举动步伐更具当代化水平。浦东机场兴建后,虹桥机场是海内空中交通的主要港口。
虹桥机场在解放前的各个历史期间,均留下了一些建筑。早期的建筑要数现空管局退休干部括动中央大院内的一层中西台璧仿古建筑,小青瓦坡屋面,屋面戗角高翘,檐口,屋脊正中还有三星高照浮雕,两头有龙吻兽,外墙为青砖靖水勾缝,门窗均为西式未门窗,还有穿出屋面的二孔烟囱和屋面老虎窗等欧式建筑符号。这座建筑室内外高差有七级踏步,南面门前形成一个台基。整座建筑秀美、玲珑,是一幢难得的中西合壁的建筑佳构,约建于1910年前后,有百年历史。建筑座落在大院进门的东侧,全体大院围以中式围墙,小青瓦压顶,墙中磕以由小青瓦组成的方形隔窗。进院大门是一座重檐门楼,门外两侧有两座石狮子坐镇,院内两侧围墙边为单坡披屋。院内古木参天.院外道路两侧的梧桐错已有六,七十厘米直径,夏日时节绿叶盖天。
据一位机场的老同道回顾,20世纪80年代该建筑原来主人的孙女曾来此处寻旧,称这幢屋子是她爷爷建造的私人别墅,这位老人当时已是60多岁的英国老妇人,还捐赠了一笔资金哀求机场对其加以维修。这个院子可能是机场最早的建筑。
个中还有一幢二层坡屋面建筑,山墙檐口挑出墙面约有100厘米,青砖请水墙面,门窗开得较小,显得比较封闭,从建筑形式看这是一幢日本建筑,该当是在1937年日军盘踞往后所建。在附近机场的管理区内还有一些欧式建筑,如机场的资料室,空港管委会大楼等,约建于1937年前或1945年往后。这些不同期间的建筑,乃是机场历史变迁的佐证。
江苏路796号 麦加利银行襄理住宅
江苏路796号,今上海房屋地皮管理局职工医院办公楼,昔日是英国麦加利银行上海分行襄理的住宅。这幢花园住宅占地9000平方米,是一幢英式假三层花园住宅,建筑面积约927平方米。朝南共有4个开间,底层中心两间用花岗岩料石砌筑拱卷大门,二层的每个房间都有落地长窗,可走出室内到露台或阳台上,三层在全体屋顶内,有屋顶老虎窗透风度光。全体建筑外墙面为普通水泥砂浆粉刷,机制红平瓦屋面。伸出屋面的三座烟囱造型特异,对全体建筑的造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浸染。该建筑进门用花岗岩铺砌踏步和平台,室内铺硬木地板。每层都有大卫生间,由彩色马赛克铺地,拼花瓷砖贴面。底层有灶间,房间内均有取暖和壁炉。
江苏路麦加利银行襄理住宅的折坡屋面,单坡屋面老虎窗以及硬山墙冲破成块屋面的做法,具有法国建筑的风格。正立面门厅用块石砌筑又采取了一些新古典主义的手腕,门厅两侧一层凸出部分形成的二层露台又完备是当代建筑的做法,出屋面的烟囱的构图又是英国民居的风格。以是,一定要讲这幢建筑是什么建筑风格已无实际意义,他表示了海派建筑的博取各国建筑风格之长的特性。
该别墅原花园面积达8000平方米,园内花草丛生,树繁叶茂。花园中还有一座中式石亭称殉“怡心亭”,不知从何处移来。该别墅在1843年上海开埠往后由一英籍人士建造,约建于1910年前后,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现615研究所张贵芳、其祖父张海根及祖母、父亲张惠华和母亲两代人均为麦加利银行职工,一贯卖力对该房产的扼守,直到解放初。据张家祖母回顾,这幢花园别墅专供麦加利银行襄理居住,由于银行人事更替,每二三年或三四年就会换人居住,解放后50年代房屋主人随银行撤出上海,后由市房产局代管,1976年改建为上海房地局职工医院。
麦加利银行从19世纪60年代起就在中国发行纸币,到1939年大英银行并入,其势力更加雄厚。但在第二次天下大战期间,其在华业务严重受阻,特殊是太平洋战役后,被日本三井银行接管,于1945年抗降服利后才规复业务。上海解放后,麦加利银行1963年还来擞出大陆,江苏路796号别墅还由麦加利银行租用。
长宁路780号 中山公园大理石亭
中山公园大理石亭位于长宁路780号中山公园大草坪北侧,桃花园南面。大理石亭建于1935年,亭子的柱子、石阶、地坪及顶部花架等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紫藤花在亭上盘绕,夏日荫凉透风,是中山公园的紧张景点之一,几十年来一贯是游人拍照取景的地方。大理石亭的背面有两个壁龛,内有大理石泰西女神雕像,正面有一对大理石花盆,内可植花。“文化大革命”中,大理石雕像和花盆均遭毁坏,后于1997年恢复原样。大理石亭的南立面有六级大理石台阶,四根大理石多立克立柱,两侧为大理石宝瓶栏杆,造型精美。在大理石亭西侧原放有一只银色铜钟,重达515磅,直径6英尺3英寸。此钟系美国制造,于1855年运来上海,原放在山东路火会钟楼用于报警,后钟楼坍塌,便移置中山公园,“文化大革命”初期铜钟石沉年夜海。在大理石亭南面有一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坪,是游人夏日纳凉、不雅观看露天电影的场所,还是孩童放鹞子的利益所。这块大草坪曾经是国民党军队阅兵之处,大理石亭成了他们阅兵的司令台。中山公园大理石亭于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精良近代建筑。
在大理石亭北面,如今还清晰可见有一条废弃的小路,原是苏家角一带居民去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的必经之路,也是霍格兄弟的兆丰花园的南界,自191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购下了自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以南的兆丰花园地皮后,为连接南面白利南路(今长宁路)的公场地盘,为此建筑了一座旱桥,至今还是从公园后门到长宁路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