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20主会场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工程,又是接待各国领导人的分外场所,G20空间中承载着太多的希望与诉求,尤其是主会场空间,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一样平常情形下的室内空间。
上升到国家层面,其统统都具有了政治意义,就像2008年的奥运开幕式,其意义已远不是纯挚的文艺演出了。
国家层面的大国风采、地方层面的地域文化、制作层面的巧夺天工,都须要在设计中充分地展现。

西湖国宾馆建筑设计单元 材料设备

↑ G20主会场

纵不雅观全体G20项目,艺术陈设种类之杂、数量之多、规格之高、韶光之短都对设计提出了相称高的哀求。
从家具、灯具、靠垫、摆件、文玩、雕塑、文案、日用品等几大类,涉及几千余件物品。
如何组织、分类,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如何表达、选取哪些元素、整合哪些内容,都须要设计师去思考、明确。

↑ G20主会场

我们将本项目按空间进行类比,剖析个中的异同,提出立足本土、强调文化、铸造神韵、领悟生活的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不同的功能,有着不同的表现手腕与侧重层面。
详细地说,将杭州的湖光山色、人文荟萃、诗情画意蕴含个中,将祖国的民族精神、历史厚度、文化自傲铸造个中,将设计深入生活、领悟形式、乘势而变的规律交织个中。

G20项目根据会议流线由接见区、主会场区和午宴区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各取“礼”、“合”、“仁”作为空间意象,将传统文化、大国历史融入空间之中。
户外旗杆底座采取良渚玉琮形象,杆头是三潭印月的石塔形象。
接见区的“礼”,取“礼仪之邦”之意象,以水为详细表现元素。
其演绎方向分为中方领导人和外方领导人两方面。
个中中方领导人以地域性杭州特色为表达内容,表现西湖、钱塘江等水文化,外方领导人以强调大国风范中国精神为表达内容,以抽象的水形式表现。
同时,铜鼎、玉璧、瓷瓶等一些艺术摆件作为礼器,迎客松作为迎宾之道陈设个中,加深了空间的文化意象。
主会场区的“合”取“天人合一”之意象,以山水精神为紧张表现元素。
其演绎方向也分为中方领导人和外方领导人两方面。
中方领导人以江南特色的山水艺术表现,表示娟秀文雅的特点,外方领导人以当代山水表现,表达国际化视野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主厅在主背景及四周墙面上设置传统山水雕刻,展现中国的壮丽山河与大国风范。
同时,21m直径的会媾和桌椅也采取传统家具形式,以紫光檀制作,围合成圆环形,会议桌侧壁也雕刻山水纹作腰线装饰处理。
荷通“合”,也取“君子和而不同”之意,因此荷花元素作为赞助性元素在空间中作相应表达。
午宴区的“仁”有心怀天地之大爱的意象,仁者乐山,也有“高瞻远瞩,以不雅观天下”的意思。
我们采取云山作为紧张表现元素,主背景之云山国画,坐具之云纹织锦,吊顶之云山环壁。
同时,以二十四节气作赞助元素,分绘于四周墙面,作为中国文化的补充陈设个中。

↑ G20主会场

主厅各国领导人会议桌、椅及文案也是设计的重点,是零间隔表达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
我们选择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作为领导人的坐具,配以坐垫,符合当代功能需求。
而文案则更是传统文化的集萃,书写区以两头为玉制的传统国画卷轴的形式展开,配以一对玉雕快意的镇纸。
呼叫器设置成玉制传统印章的形象,笔筒为竹制设计成江南小舟的样子,茶具为青瓷镏金走边。
全体设置宛如传统文房,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另一方面,设计中将生活体验提炼成设计元素,尤其是童年的影象,有韶光和空间上的影象,也有一些细节的影象,领悟于设计中。
同时,强调对文化的思考,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思考,以及与当代文化碰撞中的思虑。
第三是对环境生态的思考,实在这一点也是站在代价不雅观上的环境不雅观,当然更多的是技能层面的手段。

↑ G20主会场

在G20陈设与宾馆设计这几个项目中,这三个线索也蕴含个中,然而将这三个线索汇聚在“竹”、“玉”、“瓷”、“山水”等元素中,这统统并不是同时的,表现形式也是有隐有现的。
设计有自己的措辞,但话并非越多越好,滚滚不停是一种能力,沉默是金也是一种境界。

在G20项目中,首先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涌如今我脑海里的是“竹”。
“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的表示,也是杭州江南文化的表示。
由竹想到了人,想到了品质,再延伸到文化,于是就有了外方领导人会场安歇室的羊毫装饰,有了主会场文案中的竹制笔筒和竹制杯垫,有了午宴厅的铜、竹榫卯布局的桌牌。
因此说,在G20项目中,竹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杭州元素的表示,因此一种艺术品的形式表示,这一条线索是显的。
而作为材料的生态性与童年的影象性是作为隐性的线索存在的。

在以西湖国宾馆为首的配套宾馆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与人文生活则是空间展现的重点。
个中西湖国宾馆是习主席下榻的宾馆。
全体建筑群落是1950年代著名建筑师戴念慈设计的。
国宾馆1号楼为传统建筑院落式布局,建筑单体尺度不大,空间在知足功能的条件下既要表示其庙堂之气,还要表达与之相契合的历史厚重感,更主要的是符合湖畔之淡雅与寂静。

↑ 西湖国宾馆1号楼

国宾馆1号楼分为两个区域,个中甲部为国家领导人利用,乙部为随从职员利用。
我们在门厅、楼梯等公共空间上适当采取一些传统纹样造型,其数量不可繁复,以防堆砌之感,其内容也有讲究,不能流于俗套,以表示其庙堂之气。
国宾馆在建造之初就有一个装饰纹样一贯沿用至今,即麦穗。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也同样保留了这一独特的元素。
会议厅等空间造型以直线型为主、强调形体的序列感与统一性,色彩以浅色统一。
而在客房等空间则多以白色为基调,结合灯光,陈设点缀,空间素淡文雅。
整体空间序列色彩上以浅色系和一系列灰色系统一,格调上环绕着一个“雅”字展开,将国宾馆的典雅、日常中的优雅、西湖的风雅、杭州的文雅与设计的淡雅领悟于空间之中。

↑ 大华饭店

而作为印尼总统下榻的大华饭店则是这次设计的一个遗憾。
在最初的方案中,我们考虑了相称多地域文化与历史情怀的元素,以及可持续再利用的手腕。
但在业主的坚持下,末了还是改成了豪华的新古典风格,诚然,时至今日,这种风格还是很脱销的,但我更想做有我们自己文化属性的空间,由于这才是我们血液里流淌着的、骨子里特有的东西。

↑ 大华饭店

只管如此,我们还是在空间的细部造型上利用了大量的传统装饰手腕,尤其是一些装饰线型的设计手腕。
全体空间有着一种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情。
而印尼总统下榻的总统楼则是江南的中式传统风格,空间流露着一种端庄大方的气质。
从民国风到传统江南,大华饭店可以说是杭州某个时期的缩影。

在西湖柳莺里酒店的室内设计中,则以一种江南生活的面貌呈现,一些江南特有的元素贯穿于空间之中。
前面提到的“竹”元素便是个中主要的一种。
与G20项目不同,竹除了作为士大夫精神品质表示之外,同时还具有完备不同的另一壁,我称之为民艺精神或民间精神,这是一种处庙堂之外的亲和,是一种接地气的朴素,也是我童年的影象。
它的廉价、易加工,构成了江南民间最常见的各种生活器皿,这种手工制品逐渐被各种各样没有感情的工业制品所代替,留在了我童年的影象里。
对我来说,民艺不仅仅是某个器皿,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生活、一种情绪,是一种熟习而久违的影象。

↑ 西湖柳莺里酒店

西湖柳莺里酒店的环境唤醒了童年的影象,湖水、绿树、青草以及体量不大的建筑,与它朴素的造型,构成了非常和谐的尺度。
因此,我对西湖柳莺里酒店空间的改造是从竹的材料性入手,这种思考与民间对竹的思考是相同的,关键在“用”上作文章。
当然,物尽其用自然要利用当代技能手段制造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地板、屏风、护墙板、吸声板乃至桌、椅都是这一设计原则的产物。

↑ 西湖柳莺里酒店

利用这一手腕的同时,对装饰品的思考与设计中更多的是对童年光阴的追忆与隐喻。
这一思路可概括为“童年—民艺—竹制品—竹制艺术造型”这一思维逻辑。
个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在墙面设计了一组50余个大小不同的笠帽编织,构成一个完全的艺术形象。
站在它面前,我听到的是雨水打在笠帽上的沙沙声,闻到的是青草与泥土的湿润——“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 西湖柳莺里酒店

另一方面,竹制品良好的生态性与低廉的造价上风也是我考虑的主要方面。
成长周期快、可降解是未来设计用材的主要趋势,也是科学绿色设计发展不雅观。
同时,竹制品的利用也知足了造价的限定,在营造高雅格调的同时,资金投入还是较为经济的。
印象中,酒店装修造价约2300元/㎡。

↑ 西湖柳莺里酒店

因此说,西湖柳莺里酒店的设计中,竹是一种民艺与童年影象的表示,是一种材料性的表示,这条线索是显的,作为艺术性是半隐半现的,而作为生态性基本是隐性的。

整体来看,以上的这些项目因功能不同、需求不同,加上建筑本身的情形和业主的成分,末了呈现的面貌迥异,但在其文化溯源上是相通的,它们的精神特质也是类似的。
做中国的设计、做中国人的设计,在生活中探求设计灵感,在历史中展开设计思考,在传统中进行设计创新,在文化中坚守设计空想。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真正反响这个时期的设计作品。

“建筑装饰|中国行”专题微信公众年夜众号:非常设计

组委会 办公电话:010-8355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