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隐居在鼓山上的“听水斋”(旧照)

近日

鼓山建筑设计讲授 材料设备

鼓山听水斋(遗址)完成修缮

位于灵源洞下方的听水斋

由陈宝琛于1887年建筑

原来为石质的船型建筑

历经一百多年

如今修缮一新的听水斋

依旧如一艘停在山涧中的小船

引人瞩目

希龙/摄

从喝水岩下方石梯往下走二三十米

便可看到山谷里的听水斋

历史上这里该当经历过3个期间的变迁

到本世纪保留了

立柱架空式的水泥砖混建筑

张希龙/摄

一层架空

二层前面露天部分形似船头

后半部分有一间砖混建筑的屋室

屋子和屋面已重新修整

二层栏杆也进行了加固

石船上设石凳、石桌,方便游人品茗赏景

此处也为鼓山增长了一处胜景

张希龙/摄

陈宝琛自号听水居士、听水老人

可见“听水”是他的一大喜好

听水斋东向高岩上

刻有陈宝琛大字楷书“ 听水 ”

自述“余年未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

出生学霸世家的陈宝琛

乐山乐水还善诗

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

他以听水斋为题 写了不少诗

“听水”二字左刻其

《鼓山晏师坐处结一小寮颜曰听水得八十字》

《鼓山晏师坐处结一小寮颜曰听水得八十字》

诗里陈宝琛说自己“听惯田水声,时复爱泉响”,那泉水“活活隔岭流,昼夜遂孤往”, 身处个中,“连雨心上爽”,“六凿寄天养”,在此听泉,赏心悦目,耳鼻等“六凿”,都得到自然的滋养。
诗末云:“以兹傲愚溪,西亭在乡壤。
”愚溪为柳宗元贬谪柳州时的住所,柳曾作《八愚诗》以自嘲讽世。
陈宝琛以之自比,弯曲透露胸中不平之气。

听水斋原石柱有对联: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忧中有乐,乐中有忧。

这副对联准确地概括了

陈宝琛身处听水斋的心境

鼓山听水斋的山水治愈着陈宝琛

其亲朋好友也进山听水

烹泉煮茗,赋诗述怀

▲ 1893年,陈宝琛胞弟叔毅(陈宝璐)和墨樵(陈宝瑄)来听水斋时,陈宝琛作的诗。
张希龙/摄

听水斋所处的喝水岩一带

景致迷人、人文气息浓郁

鼓山现存653段摩崖石刻中近一半在这里

有 大书法家蔡襄的“忘归石”题刻广为人知

他的其余一方巨幅石刻“ 国师岩 ”

就位于听水斋一层的岩壁上

▲ 1923年,末代帝师陈宝琛也来此拍照打卡留念

▲ 听水斋一层的岩壁上的“国师岩”

离听水斋不远处

便是鼓山仅存的两幅画像之一

竺道生摩崖造像

画像左侧有4行草书

文:顽石点头

庚午夏日与王清祖、王灼祖、

林士新、林继山……游到此

末了一行题名“仙游李霞”,并钤有朱白印章各一方

顽石点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陈宝琛既乐山,又乐水

这便是贰心静、龟龄的奥秘所在吧

如今,听水斋遗址修复完成

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