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
1961年出生,福建安溪人,教授级高等工程师, 全国首批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 广东省精彩工程勘察设计师,享受深圳市政府分外津贴专家,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现任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工程培植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等。从事城市路桥与交通方案设计及研究事情37年。其主持及参与的设计、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精良设计银奖、铜奖和国际城市地皮学会2006年度亚太区卓越奖各1项,以及全国市政行业奖、省部级奖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口述韶光
2019年12月13日上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政设计大厦3楼
本期采写
深圳 邱志东
演习生 尹 琛
1988年蔡明在铁皮房用图版手工制图。
壹
当时的深圳一片荒凉,到处都是黄土、泥沙和尚未落成的工地, 工地上凌乱堆放着建筑工具。
与道路培植结下不解之缘
1961年,我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中学时,我曾在暑假随着大人们一起将一条三级公路的泥结碎石路面改沥青路面,在盛夏里顶着烈日干活,不一会就汗如雨下,但我却干得十分起劲。看着凹凸不平的路面逐步变成干净整体的道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觉得。这也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打小工”,现在回忆,大概正是命运的安排,才让我这生平都在和道路培植打交道。
1978年,我考入同济大学。由于当时海内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处于快速发展期,对干系人才的需求很大,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到路桥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刚打仗这个专业时,我心里觉得很奇妙,由于在我们屯子孩子看来,一条路便是百来号人拿着锄头挖出来的,修路还须要进大学学习?等我真正打仗到系统的专业学习,才创造道路培植原来有那么多讲究。
满怀期待来到深圳
1982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深圳事情。早在大学的末了一年,我们就听说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培植情形,还得知深圳将要培植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当时我心想,假如有机会亲眼见证这条公路的培植该多好,没想到不久后,我的欲望就实现了。我不仅见证了这条路的培植,同时还参与了广深高速公路深圳段的设计事情。
一开始,我满怀期待坐了整整一天的火车来到深圳,但面前的景象让我有些失落望。当时的深圳一片荒凉,到处都是黄土、泥沙和尚未落成的工地,工地上凌乱堆放着建筑工具,一开工,嗡嗡的噪声不绝于耳。我从公交车高下来的第一脚,就踏进了泥泞之中,粘上了满脚稀泥。后来得知,我下车的第一脚正是踏在深南中路的培植工地上。在去市政府人事部门报到之前,我专门到洗手间将满脚稀泥冲洗干净。在我影象中,当时深圳只有两条局促的街道,一条是和平路,一条是解放路,公路两旁便是杂草丛生的荒野。
随后,我被安排到道路公司上班,先后参与了翠竹南路、翠竹北路等道路的施工培植。当时的事情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巨,我们和工人一起,险些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吃住都是在工地上,工地在哪里就搬到哪里。由于公交线路匮乏,出行要么靠步辇儿,要么靠自行车。
1984年,根据市里机构改革须要,道路公司变成了两个单位,一个是道路维修公司,紧张卖力搞道路施工和维修,后来发展成现在的深圳市路桥培植集团有限公司。我和部分工程师与培植委员会的一批工程师则组建了深圳市市政科研设计所,也便是现在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前身。
2017年12月蔡明(左四)在武汉高新大道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贰
犹如那句老话所说“想致富,先修路”,深圳自此走上“超过式发展”快车道。
“深南路”出身
1979年深圳市成立后,为不让飞扬的尘埃把刚跨过罗湖桥的港商“呛回去”,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改造,于是,在蔡屋围到上步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铺上沥青,便于自行车行走,由此出身了“深南路”,也造诣了深圳特区的“奠基礼” 。
“深南路”的命名是由于深圳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南头一甲村落,这条路也操持从原来的深圳镇一贯往南头修,就叫了深南路,虽然后来没有按照原来公路的走向修建,但路名保留了下来。如今,人们常日所称的“深南路”根据位置不同被称为“深南东路”、“深南中路”和“深南大道”三部分。
1980年,从蔡屋围到当时上步工业区的深南路第一段修通,全长只有2.1公里,7米宽,仅够两台车来回并行,但是在当时来说,这条路已经是特区里最长的路了。深圳的地形是由东到西狭长延伸,1982年,深圳的路网大致确定了建筑深南路等3条紧张干道横贯东西。此时,对深南路进行拓宽也被提上议程,其最初的一段由7米扩展到60米。到1985年,从蔡屋围到罗芳,也便是现在的深南东路建成。从公民医院门诊部铁路高架桥到上海宾馆的深南中路也逐渐贯通。
参与深南大道设计
1991年5月,深圳决定再次扩建深南路,把具有16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新建的深圳科技园、深圳大学、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落等亮点连成一体。1992年邓小平南方发言后,深圳经济发展提速,深南路西段(深南大道)培植也正式开工。我作为紧张设计师,参与了这段道路的交通设计事情。根据深圳市的方案发展哀求,我们将西段设计得非常宽敞,最宽处达135米。
和中段、东段的培植不同,市政府还哀求结合轨道交通的培植来培植西段。轨道交通当时在大家看来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观点,只知道在深南大道上方案了一条“轨道线路”,却不知道这条线究竟走地下、地面还是高架。所以为了避免给今后的轨道培植带来不便,我们把全路段设计为标准宽度135米,两边绿化带各30米,路面净宽75米,并在路中间预留了16米绿化带,便于未来轨道交通的培植。
深南大道培植引入辅道观点
在深南大道的培植过程中,我们也曾碰着不少困难。个中,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深南大道两侧有很多全国各地的办事处、接待站。这些办事处、接待站门口车水马龙,十分热闹,为了方便往来车辆的进出,各个办事处、接待站纷纭对着深南大道主干道开设路口,但这样一来,这个路段就常常涌现了交通拥堵问题。
在管理交通拥堵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考虑过多种方案。如果任由单位路口存在,势必会对主线交通造成重大影响,如果直接封闭所有路口,一来未便利单位车辆进出,二来也影响道路两侧地皮价格的升值。末了,我们决定将辅道融进来,如此一来,区域交通与组团交通完备分离,快慢结合,交通组织就变得有序多了。这也是第一次在城市主干道中引入辅道的观点,这个创新手段不仅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赞赏,很多外地同行也纷纭组团来深圳参不雅观学习。
早在1987年,深南东路和深南中路贯通时,深南路就有了“十里长街”的隽誉。1993年,深南大道建成通车,深南路全线贯通,进一步带动了全深圳的经济发展。犹如那句老话所说“想致富,先修路”,深圳自此走上“超过式发展”快车道。就我个人而言,通过参与深南大道的培植,我个人的设计能力、设计理念、开拓视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8年10月蔡明(右三)在九寨沟灾区重修现场调研。
叁
让一条城市主干道在发挥交通功能的同时,也变成了一条流光溢彩的不雅观光大道。
设计培植过程敢于创新
1997年,喷鼻香港回归祖国,为欢迎这个历史性的时候,市政府决定对深南路进行全线梳理,我们紧张卖力是深南路景不雅观改造、路面修缮及交通讲明方面。
当时,深南东路两侧的开拓培植都已经很完善了,基本上以商业为主导。一方面我们希望把人行道进行加宽,另一方面机动车道也要确保通畅。怎么在路面宽度不拓宽的情形下办理交通的抵牾?我们通过不雅观察创造路上行驶的基本上都是小客车,于是借鉴了喷鼻香港的履历,适当地压减机动车道的宽度,把原来规范的3.75米宽的车道变成3.5米,同时将原来一些小的绿化带去除,将原有的6车道拓宽成了8个车道,使得交通更加通畅的同时,也拓宽了人行道。
深南大道
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
除了对道路方面的改造,我们还对道路旁的景不雅观进行了升级,首先考虑的是升级绿化景不雅观。在有限路面范围内,可以用来栽种草木的面积较少,但我们不雅观察到,路边的很多单位都有一些广场和绿地。以是我们就想,能否将这些广场和绿地融入到深南路?但要实现这样的设想须要将这些单位的围墙全都拆除,一来事情量不小,二来这些单位未必赞许这个方案。经由再三稽核谈论,市政府认可了这个方案,发文支持拆除围墙。终极,这些单位舍弃了自身利益,为深南路的绿化景不雅观做出了贡献。
其余,我们还对路边的灯光广告牌进行了统一的整改。早些年,深南路两边的灯光广告牌凌乱无章,各种颜色交叉闪亮,直晃人眼。一些商家为了从浩瀚广告牌中“脱颖而出”,想尽统统办法将自家的广告牌突出,比如挂得更高、伸出路面等,既影响都雅,又对道路安全造成了一定隐患。因此,我们在改造时设置了统一的标准,规定了广告牌的高度范围、尺度范围等,这样一来,路边就不再是乱哄哄的街景了。
深南路的修整改造,一方面是交通组织及举动步伐的完善,另一方面是景不雅观升级,让一条城市主干道在发挥交通功能的同时,也变成了一条流光溢彩的景不雅观大道。2004年,深南大道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成为深圳当之无愧的“明星大道”。
肆
深圳一贯都在追求更快的培植速率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我相信,在未来聪慧交通、聪慧城市培植方面深圳也一定能成为中国的示范城市。
深南大道成培植“模板”
从1984年开始,我一贯在市政设计院事情,主持设计了多项重大工程。个中“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由于在非常小的空间里,履行了管道化交通设计理念,成功实现了机动车交通管道化、人车分流、立体化等高难度设计哀求,使承载着深圳最大综合客运站及连接深圳与喷鼻香港一线口岸的这一深圳门户,交通秩序井然,环境幽美。综合改造得到业界及社会的认可,荣获了全国精良工程勘察设计铜奖。
除此之外,我和市政设计院的团队一起“走出深圳”,多次参与市外、省外重大工程的设计,有不少设计项目得到了大奖。个中,东莞大道获广东省精良工程设计二等奖、深圳市精良设计一等奖。东莞大道为东莞的迎宾大道,是东莞市政府在稽核深南大道后,哀求我们按照深南大道的“模子”升级打造,设计标准为城市级主干道。东莞大道主车道双向8车道,两侧各设双车道辅道,路幅总宽103至189米, 全长10公里,共设互通式立交两座,采取非对称布局,两侧主、辅道均单独定线,使道路的平面线形和空间富于变革。同时景不雅观设计与市政工程设计同步进行,道路周边山体和水体等自然景不雅观得以综合利用,使道路融于环境、融于自然,表示了城市道路设计与环境结合的理念。
其余,东莞港口大道、松山湖大道都是我们市政设计院设计的,个中东莞港口大道由于我们前辈的理念,创新的设计得到了全国工程精良设计的银奖,松山湖大道也得到了广东省勘察设计的二等奖。2016年,我们还中标了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单体市政工程,总造价靠近400亿元。
在我看来,深圳市政设计院之以是屡次能从全国多家团队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路桥培植方面,我们拥有前辈的理念、前辈的手段,优质的做事,并不断在一次又一次的工程中考试测验自我打破,用更加创新、环保的技能去打造工程。其余,我们十分重视人才,目前拥有全国设计大师2名,国家级高端领军人才6名、教授级高等工程师30余人。正是这些精良人才的不断投入和努力才让深圳的路桥培植抖擞新的活力,这与深圳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计策,以开放原谅的创新环境吸引造就高端人才的理念是同等的。
见证深圳的快速发展
从刚到深圳的“一脚泥”开始,我见证了深圳从最初的两条小街道,到如今拥有深南路等浩瀚大气磅礴的大道,也见证了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邑。以前我们用人力、用板车搬运建筑材料,而现在我们用各种高科技工具、智能设备助力交通培植。深圳一贯都在追求更快的培植速率和更高质量的发展,我相信,在未来聪慧交通、聪慧城市培植方面深圳也一定能成为中国的示范城市。
得益于全国公民的支持和努力,深圳在短短的韶光里,从起步到发展,完美地展示了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的模范意义。深圳一贯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义务。如今,深圳将捉住粤港澳大湾区培植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当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而我和我的团队,将连续在创新中打破自我,为深圳的发展培植贡献绵薄力量。
总第87期
出 品:深圳市政协 深圳社
总策划:戴北方 王 璞 王大平
总监制:柳光敏 邓自强
总顾问:黄 玲 南兆旭
总实行:叶晓滨 周智琛 胡 文
统 筹:吴振兴 成 功 梁琼月
杨 堃 张 笑来源: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