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太阳升起,光洁耸立的幕墙映照在晨光之下,犹如一道“天幕”在珠江南岸的天涯线上,项目因此而得名。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珠江景不雅观资源,并最大程度地提升建筑的自然透风与采光性能。
东西两栋塔楼均采取东西侧外凸弧线与南北侧内凹曲线相结合的基本几何造型,呈现简约而灵动的美感,塔楼东西面随体型上升进行收分,南北面在靠近冠顶部分向中央波折靠拢。六层高的裙房以抬升的水平体型把双塔紧密相连,整体高低错落有致,在两塔间营造大气的入口空间和面朝江景及绿色景不雅观的大面积通透景不雅观面。
塔楼顶部少数楼层平面以双“弓”型朝向广州CBD区域和珠江河边,结合琶洲东区独特的区位特点,成为“一览众山小”的制高点。高低塔楼的“弓”型塔冠犹如两个窗口在天空展望珠江和全体广州城,因此项目又有个昵称“琶洲眼”。
塔楼造型为逐层往上紧缩设计,为实现每层的利用空间进深与建筑功能的匹配达到最优值,塔楼核心筒采纳了逐级紧缩的形式。
合营塔身流畅的曲面造型,两座塔楼的外框架柱均采取斜柱的办法,斜柱角度逐层往室内倾斜终极在屋面层收拢。塔冠拱形构造与角柱之间的斜撑在东西方向共同形成紧张的抗侧力系统,形成高低塔楼的双“弓”造型。
平面四个角部均采取了“倒圆角”的处理手腕,使建筑角部空间呈现全景画幅,实现景不雅观视野的最大化,室内也给利用者带来了空间开敞的优悦体验。
位于300米之上的屋面高空不雅观景平台,人们能够欣赏沿江景不雅观,俯瞰全城。考虑到高空风速可能引起的不适,顺应建筑造型,设计倾斜的抗风玻璃幕墙挡板保护,提升不雅观者的安全感与不雅观景体验。
节能环保的理念在自然透风与遮阳体系相结合的幕墙设计中充分表示。塔楼南、北立面采取透明玻璃幕墙系统,东、西立面采取了带有渐变出挑尺寸的水平金属遮阳系统幕墙。东、西立面每层的层间位置设置渐变出挑的金属遮阳板。结合自然透风的细部设计,优化遮阳性能,有效降落建筑能耗。
设计、建造过程中BIM技能的运用是项目高品质完成不可或缺的成分。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保利天幕广场
培植地点:广州 海珠
建筑面积:30.9万m²
建筑高度:311m
设计单位:
广州市设计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美国SOM公司(方案设计)
所获奖项:
广州市精良工程勘察设计奖
建筑工程一等奖丨构造一等奖丨水系统工程一等奖丨绿色建筑二等奖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广州市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