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梁建国而言,1985年至今近四十年的中国室内设计史,是躬身入局,是一笔一画铭刻自己印记的经历,是脚下走出的道路。

他经历了广州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开设,那是与“环境艺术”这一学科的首次正式会面。
后来各大院校校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那是中国商业室内设计机构的抽芽。
在参照极少、选择匮乏的年代,中国室内设计的风格险些一片空缺,他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那段空缺的书写者之一。
他见证了中国室内设计从星星之火,到发展为自成一派的全过程。

北京故宫建筑设计 常见问题

他的设计一贯与时期同步,与历史同频。
他对设计与时期的思考,贯穿于这个行业发展的进程。
回顾过去四十年,室内设计经历了从形式追求到内容深化,从符号化到设计性,从有界到无界,形式上与思维上愈加开放,人文性与原创性也日益增强。

他身上最大的标签是“新中式第一人”,但真实的他并不想属于哪种风格,不追求造型,没有主题,他设计的只是被须要的生活空间。

从北湖玖号高尔夫会所到北京昆仑9号会所,从故宫紫禁书院到杭州良渚国际度假酒店,他始终贯彻“用国际化的办法去表达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融贯古今文化基因与生活办法、铸就符合当下的东方美学,创造萦绕于心的时期沉浮。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通过他,我们回望一个时期的侧影;通过他,我们触摸时期之动人心弦处;通过他,我们打破视野界线,想象未来,以及理解这个天下无休止更新、交替、延续着的底层逻辑。

北京昆仑9号

梁建国寡言,但他善于摸索规律,总结规律。
无论是253,还是235,都是他先容自己的设计的一种方法。

253

即20%历史、50%现在、30%未来。
这是很永劫光以来他跟人先容自己的设计时用的简明说法,实在也是他的设计宗旨。
直到四年前做了北京噫吁唏艺术馆,他把这个比例改成了235,即20%传统、30%现在、50%未来。

为什么当下的比例在缩小,未来在增加?

“过去253是由于那个时候是高速发展阶段,亟待办理的问题很多,大家可能还是会讲现在要若何若何多一点。
但现在,全体行业的量级降下来了,我认为也到了须要反省、改动的时候了。
可能大家会有些惶恐,但室内设计的需求永久都存在,可能未来的需求还会更大。

设计的存在是为理解决问题,尤其是办理人的问题。
而问题是随着时期变革而变革的。
从四年前开始,他把问题的重心放在“未来”,把“未来”的比例拉高到50%,他所思虑的“未来的需求”会是若何的?

他认为,未来的人可能更讲究“相互支持”“相互需求”。

四年前他做北京噫吁唏艺术馆设计时,就已经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这个采访也是在那里进行的。

在噫吁唏,除了看到梁建国一向以来的“中国魂、当代骨、自然衣”风格,我们还感想熏染到了一种富有活力的、成长性的“参与感”。

北京噫吁唏艺术馆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这一句话是那么苍白无力。
但对梁建国来说,“要跟年轻人玩”是相互需求、相互加持。

梁建国把他对未来的思考贯注到了噫吁唏艺术馆设计中,我们随着他的步伐在个中游赏,历史也仿佛是一种“进行着”的状态,现在与未来实在是无界的。
某一时候你以为你是行走在《葛稚川移居图》里,下一刻却进入了李白的“蜀道难”,而不知什么时候,旋转到电影《邪不压正》的北平天涯线。
文化基因被解码成体验,留白生出了空明,你可以在里面闲步,从晋代到元朝,到本日,到四季可转手之间拨弄的未来。
而统统都是开放的和自然的、成长的,你可以在里面做字画展、金石篆刻展,或是曲水流觞间的琴会,或是大提琴,或是电音。
新与旧在空间中产生强烈比拟、反差的同时,彼此联结、领悟,呈现了“当代的”“未来的”居住与社交文化,科学、便捷且舒适。

这个时候,我相信他说“想靠近年轻人”是发自内心的。
而所谓未来感,也并非视觉上的未来感。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现在又讨厌把事情做得太完美。
“要给大家一些机会、一些余地、一些参与。
”这是一个哲学话题,如“有无相生”。
把50%留给未来,实在也是给自己一个“每天醒来做点什么”的动力,一种激活自己的新能量。

由于设计是要办理社会问题、客户问题的,以是我们习气性地问设计师“设计与商业如何平衡,会不会妥协?”

梁建国说:“这是个套路性问题。
不要让问题本身成为陷阱。

他说他没有妥协,客户也没有妥协。
“我做的便是我从来不去说服,我不是用说服做事情的,我们是用叠加的办法,他要办理的,我一定会帮他办理。
你看噫吁唏这个项目,他叠加我的知识,我叠加他的知识,我们讲结合,做的是1+1=10的事情,我们不做1+1=1.5。

噫吁唏艺术馆这个项目,客户最开始找到他,他就说他要做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想做“一个事宜”。
那时他们都在温哥华,客户后来专程开车过来问他:“什么叫事宜?”

他就说,你既然要做一个艺术馆,那么我们花同样的钱,改变以往做艺术馆的办法,让它成为一个开端、一种征象……实际上这也是他前面谈到的未来想做的事。
在这里,设计师和甲方是无缝连接的。
“甲方自己便是总设计师,我们这些职业设计师便是作为实行设计师帮他圆梦。
你要给他多种随时可变的可能性,这是未来做项目的办法。

实在梁建国从2004年做北湖玖号时就已经这样考虑了。
他和团队从策划入手,到建筑方案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VI设计,一系列深入完全的事情。
如今这个地方仍是建筑、室内设计行业人士常组团去参不雅观学习的案例。

他有时跟人调侃,说自己是个买卖人,只是从不做生意而已。
但他是用商业逻辑帮客户设定空间的功能,包括看风水等等,费尽心机考虑后续的运营。
比如艺术馆怎么管理,怎么让人不雅观展完还能留下来并持续创造、生发。
这便是他要的事宜和征象、生态,可以让一个地方持续地风生水起。

一度有媒体称他为“新中式第一人”,贰心里是苦笑的。

且不说“第一人”多不符合他有点儒家式的脾气,只是那“中式”二字,就让他以为“有点土”。
“新中式,更土了。
还是‘东方’吧,比较原谅。

梁建国设计的故宫文创项目

当然,他提出“东方国际设计”这一观点,并不但是为了打破中式的局限性,而是生发于时期,将东方文化与国际视角领悟而成,更能准确表达东方文化的与时俱进性。

“用国际化的办法去表达本土文化”,这一理念的成熟始于2004年在北京承接北湖玖号高尔夫会馆与主题餐厅等一系列项目,从方案、景不雅观、建筑到室内设计,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体设计中。
自此,梁建国真正建立起系统的设计风格,以及东方国际的设计理念。

这一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形成“中国魂、当代骨、自然衣”的表述。
“中国魂”指中国的精神内核;“当代骨”是用当代的科技、材料和理念去做设计;“自然衣”则是回物化然,让建筑与空间从自然中成长出来。
后来,“东方国际设计”蜕变成为“253”。
四年前,再次历经蜕变,成为“235”,即前面所说的20%传统、30%现在、50%未来,这便是梁建国“东方国际设计”,它是行进的,以更为精确的标准建构所处时期的美学。

由于故宫紫禁书院、双松斋、宝蕴楼、冰窖等项目,他在近13年的韶光里“真正地打仗故宫”。
他说做紫禁书院的那段韶光,每天约三分之一的韶光待在那里,最大的收成不是来自于设计,而是可以感想熏染到那个空间的气息。

那段韶光,他静心地去探求文化回归,而不是设计本身。
没有主义、没有风格、没有造型,统统从功能出发引发出自己对皇家文化的理解。
“怎么把明代的木梁保护下来,然后一直地修复,这是我紧张考虑的事情。
”在故宫项目里,梁建国坚持“没有设计”的设计。
在他看来,故宫的每个空间,明代的木匠已经设计好了,根本无须当代设计师多此一举,只须要找到那条主线将昨天与本日对接并在未来延续便足矣。

故宫双松斋

故宫宝蕴楼

但“去设计”不是原封不动。
梁建国也强调设计的当代性,在作品中留下自己所处时期的烙印。
以是他利用了当代手腕,就像当代的装置艺术,给予故宫另一种气质:时尚而淡雅。

“在故宫做了十几年,最愉快的是,我们可以做这个时期的故宫。
再过一百年,我们这段历史不是空缺的。
如果只是重复明朝和清朝,就没故意义。

我们也在他的许多项目,比如谢家老院子、苏州中航樾园,都能看到他对待古建的态度。
“改造不是重修,修复不是复原,而是取其精华,通过当代手腕来平衡古镇文化与当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冲突。
”也便是在保持建筑历史性的同时,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活化空间。

重庆谢家老院子

苏州中航樾园

苏州中航樾园

温州檀境

温州檀境

温州檀境

—— 旁边滑动查看 ——

梁建国今年62岁了,不算老,但在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已足够老资历了。
我们问他,随着年纪增长,会不会陷入自己的“模式”?

他说他已经变得“老忘却自己的年事,忘却自己多大了”。
不喜好过生日,也只管即便不去想别人说的“你有多牛”,无所谓,不摆款,不端着,首先是自己不会累。

事情中的梁建国

只管即便活得大略一点,出差也不带助理,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也更自由,也不要把福泽花费太多。

如此,年纪增长也是有许多好处的。
比如“韶光的包浆”。
“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时间是最好的设计师,我们本日看到许多美的东西,是韶光帮我们设计的。
由于韶光长了它就有了包浆,它就会把那些锋利的棱角收敛,把那些火气褪去。

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集美组开始,他感慨自己成为探路者的同时又有一群同行者,而且都还在坚持着那份初心:那便是对设计的热爱。

很多人问过他:“你什么时候退休?”他想的是:我不会退休。

有点执着。
但实在又很“放松”。

他放松地跟我们评论辩论他的三个孩子,就像农人一样有着根深蒂固的子孙满堂不雅观。
放松地聊心里的愉悦感,说有时候看到自己的作品就像看自己种的菜,自己在那喝着茶,喝点小酒,逐步地看着,蛮幸福的。

就像当初做了美景本心园,身处个中,很放松。
就坐在那里发呆,悄悄地感想熏染大自然的力量,如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纳气”。
在每一块青石上、飞檐间静泊自己,大而归一,充满喜悦。

郑州伏羲山美景·本心园

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梁建国师长西席供应

壹佰事情室

艺术顾问:顾维洁

撰文:刘珏评

联合推广

中国嘉德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监制:徐宁

编辑:毛阿达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鄧鈺璇

···

greenbazaar@trend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