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荒之中,有毛人焉。
长七八尺,皆如(“如”原作“于”,据明抄本改。
)人形,身及头上皆有毛,如猕猴。
毛长尺余,短牦甡。
(上音生,下音管。
)见人则眪(古陌反)目,(“目”原作“自”,据明抄本改。
)开口吐舌,上唇覆面,下唇覆胸。
憙(许记反)食人,舌鼻牵引共戏,不与即去。
名曰髯公,俗曰髯丽,一名髯狎。
小儿髯可畏也。

【译文】

昆山昆岑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

八方荒远的地方,有毛人居住在那里。
毛人高七八尺,形体都像人,身子和头上都有毛,像猕猴。
毛长一尺多,短而蓬松。
见到人就闭上眼睛,张开口伸出舌头,上嘴唇能盖上脸,下嘴唇能盖上胸。
喜好吃人。
它们之间常用舌鼻相拉一起游戏,如一方不伸舌头,另一方就立时走了。
这种毛人名叫髯公,俗称髯丽,又一名称叫髯狎。
幼年的髯公是很吓人的。

轩辕国

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
诸天之野,和鸾鸟舞。
民食凤卵,饮甘露。
(出《博物志》)

【译文】

轩辕国在穷山的边上,他们国中不龟龄的人也能活八百岁。
诸天的原野上,鸾相呼,鸟起舞。
百姓吃凤蛋,喝甘美的雨露。

白民国

白民之国,有乘黄,状若狐,背上有角。
乘之,寿三千年。
(出《博物志》)

【译文】

白民国有一种动物叫乘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
骑过它,寿命可长达三千岁。

欧丝

欧丝之野,女子乃跪,据树欧丝。
(出《博物志》)

【译文】

欧丝国的原野上,女子竟然跪着,靠着树吐丝。

輆沐国

越东有輆沐之国,(音善爱反)其宗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
父去世,则负其母而弃之,言鬼妻,不可与共居。
楚之南,炎人之国,其亲戚去世,刳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孝子也。
秦之西有义渠之国,其亲戚去世,聚柴而焚之,薰其烟上,谓之登烟霞,然后成为孝。
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而未足为非也。
见《墨子》。
(出《博物志》)

【译文】

越国东部有个輆沐国,该国人的宗子生下来,就剁开吃了他,说这样会有利于弟弟。
如果父亲去世了,儿子就把母亲背出去扔掉,说是鬼的妻子是不能跟他们一起住的。
楚国南边的炎人国,他们的父母去世了,就把他们身上的肉刮下来扔掉,然后只把骨头埋了,就可以成为孝子了。
秦国的西边有个义渠国,父母去世了,就把木柴堆积起来点燃,然后把父母放在烟上薰,他们把这叫作登烟霞,这样做后才会被认为孝。
这种做法上面提倡的,下面的人就当作风尚,却没有人说不对。
这些事《墨子》上都有记载。

泥杂国

成王登基三年,有泥杂(明抄本“杂”作“离”)之国来朝。
其人称自发其国,常从云里而行,闻雷震之击不才。
或入潜穴,又闻波澜之声在上。
或泛巨水,视日月,以知方面所向。
计寒暑,以知年月。
考以中国正朔,则序历符合。
王接以外宾之礼也。
(出《拾遗录》)

【译文】

周成王登基三年后,有泥杂国的人来朝见。
那人说,他从泥杂国家出发后,常从云彩里走,脚下常能传来打雷的声音。
有的时候,他进入暗藏的洞穴中,又听到波浪的声音在头上。
有时在大水中飘浮前行,就看太阳和玉轮的运行,来弄清方向,根据时令的冷热,来确定年月。
用中原的历法去验证它,就创造顺序年代正相符合。
于是周成王以外宾的礼节接待了他。

然丘

成王六年,然丘之国,献比翅鸟,雌雄各一,以玉为樊。
其国青鸟使,皆拳头奓鼻,衣云霞之布,如今霞布也。
经历百余国,方至京师。
越铁屼,泛沸海,有蛇州蜂岑。
铁屼峭厉,车轮各金刚为辋,比至京师,皆讹说(明抄本“说”作“锐”)几尽。
沸海皆涌起,如剪鱼也鱼鳖皮骨,倔强如石,可以为铠。
泛沸海之时,以铜薄舟底,龙蛇蛟不得近也。
经蛇州度,则豹皮为屋,于屋内推车。
经蜂岑,燃胡苏之木末,以此木烟能杀百虫。
经途五十余年,乃至洛邑。
成王封太山,禅社首。
使发其国之时,人并童稚,乃至京师,鬓发皆白。
及还至然丘,边幅还复壮。
比翼鸟多力,状似鹄,衔(“衔”原作“冲”,据明抄本改。
)南海之丹(“丹”原作“舟”,据明抄本改。
)泥,巢昆岑之玄木,而至个中,遇圣则来翔集,以表周公辅圣之神力也。
(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周成王六年,然丘国献比翼鸟,雌雄各一只,笼子是用玉石做成的。
那个国家的青鸟使都头小如拳,鼻孔伸开,穿着云霞那样的布--就像本日的霞布,经由了一百多个国家,才到了京城。
途中翻过了铁屼山渡过了沸海,还经由了蛇州和蜂山。
铁屼山陡峭危险,车轮的外圈是用金刚石作的,可是等到到了京城,都变形磨损得快没有了。
沸海上波浪翻滚,像煎鱼那样。
鱼鳖的皮和骨头坚硬得像石头,可用它做铠甲。
渡沸海时,用铜片包住船底,使龙蛇蛟不能靠近。
经蛇州时,就用豹皮做成屋子,人在屋子里推着车。
经由蜂山时,就点燃胡苏树的树枝,由于这种树烧出的烟能杀灭各种虫子。
在路上走了五十多年,才到了洛阳。
这一年周成王在泰山祭天,在社首山祭地,这青鸟使从他的国家出发的时候,他们还都是孩子,可是到了京城的时候却都已鬓发全白。
等到青鸟使回到然丘,边幅规复,又强壮如初。
他们进贡的比翼鸟力气大,形状像鹄,衔来南海的红泥,做窝于昆山玄木上,住在那里面。
比翼鸟碰着贤人就飞行落下,以此显示周公辅佐圣王的非凡的力量。

卢扶国

卢扶国,燕昭王时来朝。
渡玉河万里,方至其国。
国无恶(“国无恶”三字原作“人并”,据明抄本改。
)禽兽,水不扬波,风不折枝。
人皆寿三百岁,结草为衣,是谓之卉服。
至去世不老,咸和孝让。
寿登百岁已上,拜敬如嫡亲之礼。
葬于野外,以喷鼻香木灵草,翳掩于尸。
闾里吊送,号泣之声,动于林谷。
溪原为之止流,春木为之改色。
居丧,水浆不入口,至去世者骨为埃尘,然后乃食。
昔大禹随山导川,乃表(“表”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
)其地为无老纯孝之国。
(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燕昭王时,卢扶国派青鸟使来朝见。
从中国要渡过万里玉河才能到达卢扶国。
卢扶海内没有凶暴的禽兽,水面上不起波浪,风也吹不断树枝。
人们寿命都达到三百岁。
他们用草编织衣服,这种衣服称为卉服。
人到去世了的时候也没有变老,全都和气孝顺谦让,寿命达到百岁以上的,人们对他们都像对待最近的支属那样拜见敬礼。
人去世后埋葬在野外,用喷鼻香木山草覆盖在尸体上,乡里人都去哀悼执绋,号哭的声音,震撼了树林山谷,溪水因此而停滞了流动,春天的树由于悲悼改变了颜色。
在居丧期间,既不饮酒也不喝水,直到去世者的骨头变成泥土,才用饭。
从前大禹沿着山开导河流时,就表彰那个地方是“无老纯孝之国”。

浮折国

元封元年,浮折岁贡兰金之泥。
此金汤渊,盛夏之时,水常沸涌,有若汤火,飞鸟不能过。
国人行者,常见水边有人,冶此金为器。
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铸,其色变白,有光如银,名曰银烛。
常以为泥,封诸函匣及诸宫门,鬼魅不敢干。
当汉世,年夜将出征,及使绝国,多以泥为印封。
卫青、张骞、苏武、傅介子之使,皆受金泥之玺封也。
帝崩后乃绝。
(出《玉子年拾遗记》)

【译文】

汉武帝元封元年,浮折国每年进贡兰金泥。
产这种金的热水坑,在盛夏的时候,里面的水常常沸腾翻涌,就像热水与烈火,飞鸟也飞不过去。
海内的人经由此处时,常常瞥见水边上有人,把这种金属冶炼铸造成器物。
像泥那样污浊,颜色如上等的黄金,反复多次铸造,它的颜色就变白了,而且发出银光,这时就称为银烛。
常用它作成泥,密封各种盒子、匣子和各宫门,这样,鬼怪就不敢搪突。
在汉朝时候,年夜将出征,以及出使极远的国家,多用兰金泥作官印的封泥。
卫青、张骞、苏武、傅介子出使时,都接管了用兰金之泥封好的盖有天子印的证书。
汉武帝去世后,贡兰金之泥的事就中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