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牵头设计,联合日培植计、中铁四院、启迪设计等国内外有名建筑设计企业共同打造的——苏州湾地下空间项目,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的办法,对苏州吴中太湖新城核心区近十年的发展方案作出了阶段性回应,并为更多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拓运用,带来了诸多具有长远代价的思考。

01

悉地姑苏建筑设计 工艺流程

Background

从地下角度,看城市需求

∆ 苏州湾地下空间南侧平台

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从桥梁培植到高层建筑,一系列地上工程拔地而起,五至十年间就能呈现一座座新城。
相较之下,城市地下空间则要经历更加繁芜、更为系统、更具前瞻性的方案发展,也更须要与韶光共同发展。

∆ 富有特色的采光天井

苏州湾地下空间项目,是苏州“一核四城”城市发展计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一体化综合开拓培植的核心和根本,它以“先方案后培植、先地下后地上、师长西席态后业态”的原则,展示了其如何作为新城培植的先导引擎,逐步助力新城核心区整体代价的提升,并进而成为当代化城市空间向地下延伸的范例案例。

∆ 明朗开阔的下沉式景不雅观平台

匠心演绎:苏州湾地下空间

以下视频来源于悉地苏州

“最大”与“首个”

苏州湾地下空间项目,自2012年进入设计阶段以来就聚拢了不少的关注,它是目前苏州最大的独立式地下空间,也是海内首个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大型地下空间。

∆ 苏州湾地下空间夜景鸟瞰

多次亮相“央视”

值得一提的是,该地下空间项目从2014年开工培植到2021年正式通过竣工验收期间,曾多次亮相央视财经、新闻频道,CCTV-4《中国舆论场》栏目还对该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深度宣布。

∆ 央视正点财经栏目宣布苏州湾地下空间

估量年底,这一总投资32亿、全国首个绿色三星级地下空间将正式投入运营,并将成为集根本配套、餐饮、娱乐、零售、不雅观光于一体的绿色、低碳、生态、聪慧的商业综合体,进一步助力吴中太湖新城培植发展,促进苏州城市能级提升。

02

Integrated Development

一体化综合开拓核心根本

∆ 设计范围,南北呈倒“T”字形

苏州湾地下空间位于苏州吴中太湖新城CBD核心区,用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共地下三层,中部有轨道交通4号线支线横穿,南侧紧邻太湖苏州湾,是目前苏州体量最大、理念最新、构造最繁芜的地下空间。

∆ 地下商业街效果图

面对如此规模弘大的地下空间,悉地苏州作为设计总牵头,联合日培植计、中铁四院、启迪设计,从市政举动步伐培植、地下空间开拓、轨道交通衔接、综合管廊连通、周边地块联接、生态城市培植、聪慧城市运营、城市景不雅观提升、安全防灾系统九个一体化设计谋略入手,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起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全专业综合协同体系,并在全体过程中打造出诸多功能、技能亮点,为太湖新城在提升颜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多重便利。

∆ 苏州湾地下空间夜景亮点

在地下空间、地上建筑、地面景不雅观一体化设计下,一方面,地下空间与各街区立体连通,进一步突显出“城市客厅”、“停车空间”、“轨交衔接”三大功能定位;另一方面,全体地下三层空间还预留了共计34个对接口,待后期与周边地块的地下室互联互通,为地下空间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新城城市客厅

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B1层地下空间,以商业廊道、商业和餐饮将天鹅湾及周边地区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太湖新城的城市客厅,为不雅观光游客供应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城市客厅入口魅力展现

∆ 地下商业空间充满活力

城市停车空间

新城核心区建筑的容积率高,为理解决两侧商业综合体停车配套不敷的问题,B2、B3层设为可容纳3000余车辆的大型车库,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令地下建筑尽可能相互联通,使商务中央区内的小汽车交通出发、转换更加便捷有效。

同时,地下车库专门设有出入口管理、车辆勾引、反向寻车、缴费、赞助性管理等智能系统,能够有效办理车辆进出停车场慢、寻车困难等问题。

∆ 回形停车场便捷顺畅

轨道交通衔接

全体地下空间以轨道交通4号线苏州湾北站为中央,北侧离车站300米,南侧离车站500米,包括车站在内全长900米,通过与周边地块公共地下空间充分对接,进一步完善了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小汽车、自行车、步辇儿即是一体的完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 轨道交通衔接

∆ 地面入口实景

03

Technology & Ecology

“聪慧”与“绿色”并驾齐驱

∆ 苏州湾地下空间尽显绿色与聪慧

苏州湾地下空间作为一个繁芜的系统工程,时至今日的竣工建成并非一挥而就,在实现其高出发点、高标准、高品质培植目标的道路上,该项目也面临了不少困难与寻衅。

苏州湾地下空间南侧距太湖仅32米,据施工单位北京建工先容,该区域地质多为富水软土层,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与此同时,考虑到苏州作为千年水城,地下供水、防涝、排污系统繁芜,如何紧邻太湖进行超大规模地下空间开拓,如何确保太湖大堤与基坑的安全,营造生态和谐的周边环境,也是本案的重中之重。

∆ 苏州湾地下空间南侧距太湖仅32米

为深入落实综上重点难点,在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方针辅导下,苏州湾地下空间采纳了雨水回收、自然透风度光、光伏发电、废弃园地利用、三联供系统、构造优化、安全防灾、建筑智能化、高效照明举动步伐、BIM设计施工运营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将聪慧与绿色的理念多角度引入,并进一步形成了该空间下的独特亮点。

三星级绿色建筑

∆ 地下空间上方中心绿化带设计

作为海内首个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独立式地下工程,苏州湾地下空间全方位贯彻绿色低碳技能理念与生态、聪慧建筑观点,坚持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将地下交通、公共做事和自然景不雅观融为一体。

∆ 地下三层空间秉持绿色设计的理念

在新城核心景不雅观的打造上,设计将表示时期精神和苏州特色作为重点,个中,地下空间上方的中心绿化带设计分园林、花镜、品石、禅意四个景不雅观区域,其植被、铺地、线型等做法又与两侧环境呼应。
地面景不雅观在中心轴上形成整体大气的空间序列,结合地下空间的下沉广场、天窗、出入口、风井等元素打造立体空间景不雅观,各个区域各具特色又相互折衷。

∆ 中心绿化带表示苏州园林特色

全体空间又宛如一个立体公园,人们从地下可以直接走上开阔的架空大平台,将太湖美景尽收眼底,地下一层的“水盘天窗”在白天的阳光照射与夜晚的灯光映衬下,也将尽显“波光粼粼”的绝美画面。

∆ “水盘天窗”绝美呈现

地下综合管廊同期开拓

随着地下空间与地下综合管廊同期开拓培植,电力、电信、给水、中水、天然气等多种管线均敷设在管廊中,使得建成后能够形成地上、地下、人流、物流合理分流、有条不紊的地下建筑构造体系。

∆ 地下建筑构造体系有序呈现

节水、节能新技能运用

在节水方面,地面采取26000㎡透水铺装,地下设置1套2000m³雨水回用系统,为地下空间冲厕、车库冲洗等供应循环用水。

在节能方面,一方面设置19个下沉式广场、24套光导管、9个大型采光天窗,9个采光天井,实现地下空间自然透风与采光;一方面,利用35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组和3套综合能耗监控系统等一系列绿色建造技能,从而形成与自然领悟的富有魅力的地下商业街道,提高全体休闲商务区的附加值。

∆ 雨水回收、自然采光、光伏发电等系统运用

基于BIM+的智能建造技能

在二次构造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为深化施工图知足现场的须要,项目团队运用BIM技能,并在三维建模时综合考虑国家、行业等规范、图集干系哀求,对二次构造墙体布局柱和机电管线综合排布进行深化,经设计确认后出具深化图。

∆ BIM模型助力聪慧交通一体化实现

04

Patent & Awards

卓著成效,誉望所归

苏州湾地下空间项目设计与做事自2012年起,历经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后期做事等阶段过程长达9年,项目参与团队付出了不少艰辛,也收成了诸多名誉。

∆ 苏州湾地下空间于2021年4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截至目前,苏州湾地下空间工程已得到各种奖项17项,个中包括:

海内首个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独立式地下空间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中国培植工程BIM大赛一等奖全国工程培植精良质量管理小组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学技能重大工程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培植科学技能进步一等奖北京市构造长城杯金杯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昭示范工地江苏省新技能运用示范工地等

项目设计、培植过程中揭橥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海内首个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独立式地下空间

多项发明专利证书

这些名誉取得的背后,是全方位全过程不断坚持的设计匠心,也是缔造城市美好生活的永恒初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能走进这座太湖湖畔的地下之城,从多重角度感想熏染这一城市空间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期待这座以“聪慧”与“绿色”为名片的崛起新城,在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时期印记。

Credits

项目名称:苏州湾地下空间(原名:苏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间)

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太湖新城

项目类型:地下商业综合体

用地面积:133244㎡

建筑面积:306731㎡

建筑高度:地下三层总高15.7m、埋深19.5m(局部地面一层平台高8m)

室内设计面积:63284㎡

设计/竣工:2012/2021

培植单位:苏州吴中国太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总牵头:悉地苏州

建筑/构造/机电设计:悉地苏州、中铁四院、启迪设计

方案设计:日培植计/悉地苏州

室内设计:启迪设计

景不雅观设计:悉地苏州、启迪设计

施工单位:北京建工

图片版权:悉地苏州

拍照师:柴怡谊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 CCDI悉地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