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安家》截图 邬达克是谁?他还设计了哪些老洋房?

17岁前,他已成为木匠、石匠和泥水匠

常德圣诞作风建筑设计 常见问题

1893年1月8日,拉斯洛·邬达克出生于奥匈帝国北部的拜斯泰采巴尼亚市(该市现名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当地居民紧张为说斯洛伐克语的斯拉夫人,属匈牙利王国。

幼时邬达克与家人合影 邬达克的父亲邬杰茨·捷尔吉,年轻时即投身建筑行业并开办公司,迅速致富后在班斯卡市建起了豪宅。

邬达克是家中宗子,有三个姐妹和一个弟弟。
童年的邬达克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孩子,爱画画,他9岁开始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年仅12岁就作为签约雇员在其父建筑公司正式事情。
大学入学前,邬达克已取得木匠、泥水匠和石匠的证书。
1910年,17岁的邬达克进入布达佩斯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科技大学建筑系就读。

1911年5月,邬达克在导师的辅导下,独立设计完成了其建筑师生涯的首部作品,位于拜斯泰采巴尼亚郊区维赫奈镇的圣母玛利亚女王教堂。
这座教堂成为邬达克全部作品中,在上海以外仅有的两件建筑作品之一。

这座小教堂是邬达克独立完成的首件作品 死活关头逃入中国

1914年初秋,大学刚毕业的邬达克作为军官生参加了奥匈帝国陆军并投身一战。
他除了原来就闇练节制的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和德语外,在波兰前哨,还学会了波兰语和乌克兰语。

1916年5月的撤退行动中,邬达克率侦查分队与沙俄哥萨克骑兵遭遇,激战后受伤被俘。
在被流放西伯利亚的漫长旅途和战俘营的拘押中,邬达克又向其他战俘和俄军看守学会了俄语、英语和法语。

1917年,他在狱中摔断了腿骨,并留下终生残疾。
同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政府开始考虑结束一战。
1918年5月,邬达克被送上丹麦红十字会的战俘专列返国,途中因一战停战协议发生波折,苏俄政府临时变卦而使其西行归国无望。
混乱中,他毅然跳下列车沿铁路线向东亡命。

在中苏边疆,邬达克谎称其为波兰工程师,谋得西伯利亚铁路希洛克工区工程师的职位。
邬达克在路局同事中刻意遮盖其战俘身份,用卢布买了一个俄酒鬼的俄罗斯护照并换上自己的照片和名字,为准备逃离俄罗斯创造了必要条件。

邬达克和其余三名差错偷出一辆四人手摇轧道车,操持沿西伯利亚铁路向东穿越俄中边界,逃往中国。

经由伪装的轧道车在茫茫雪原中,仍被边疆的白俄哨兵创造,当场打去世一人,另三人跳车后分头逃跑。
邬达克拖着残疾的伤腿,凭其建筑师的敏锐判断在茫茫雪原中认准了向东的方向,独自步辇儿超越冰封的黑龙江进入中国。

在哈尔滨,邬达克用西伯利亚铁路事情证和假护照,补办了通畅于中日两国的铁路旅行证并用其仅剩的卢布购票搭日本邮船南下,来到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上海。

本打算赚够路费便坐船回家

1918年11月3日,历史上曾壮大一时的奥匈帝国开始解体。
28日,25岁的邬达克乘船抵达上海,站在外滩码头,身无分文。
由保罗·科莫为会长的匈牙利救援会帮助了潦倒的邬达克,为其供应了住所和食品。
邬达克来上海的最初目的,是想将摔坏的伤腿治好,赚够回家的路费,在这里搭乘来往于亚欧大陆的邮循环家。

为躲避被关入协约国集中营的命运,邬达克来到了外滩黄浦路俄罗斯帝国驻上海领事馆,这个前同盟国公民用流利的俄语与白俄领事官员作了充分的沟通,用西伯利亚铁路旅行证换到了协约国俄罗斯帝国的护照。

在保罗·科莫的帮助下,邬达克以俄罗斯公民的身份在赫德路(常德路)13号的外侨聚居楼里租了一个房间,凭借其在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科技大学得到的建筑学学位,以绘图员的身份加入了美商克利洋行。

事情半年后,崭露锋芒的邬达克被老板罗兰德·克利晋升为主任建筑师,并被引荐给上海租界的上流社会。
随着一系列精良设计作品的面世,邬达克在上海建筑界荣誉鹊起。

1920年12月,邬达克与老板罗兰德·克利签署了互助伙伴协议,正式成为其合资人,洋行改名为克利和邬达克洋行。
邬达克犹豫满志,准备衣锦回籍。

与德国富商女儿结婚

邬达克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正面临一场年夜难。
一战后,位于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境内的邬达克家乡,被改名为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当地政府开始了针对外籍移民和不愿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国籍原住居民的伤害,用各种情由没收他们的财产并将其驱逐出境。
家境殷厚的老邬杰茨也未能幸免,因其未放弃匈牙利国籍,捷政府栽赃老邬杰茨建筑公司承建的建筑发生质量事件,敕令没收了建筑公司和他在捷境内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
老邬杰茨咽不下这口气,向捷法院起诉追回其财产。
1920年12月,心力交瘁的老邬杰茨在家乡心脏病发去世。

直到1921年2月,邬达克才得到父亲去世的。
他被迫向捷克斯洛伐克驻上海领馆申请了护照,返回阔别7年的家乡为父奔丧。
在抵达布达佩斯与家人会合后,他与家人一起回了趟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将其父亲的灵柩埋葬于市郊的家族墓地。

1921年下半年,邬达克重回上海,在保罗·科莫领导的欧洲难民国际救助会,领了一张国境出入证,可以在欧洲、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到处旅行。
但他名义上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公民。

1922年6月1日,29岁的邬达克跟旅沪德国富商的女儿吉塞拉·迈耶结婚。
邬达克向岳父借了一笔钱,并急速动手设计和兴建自己的第一栋屋子,位于吕西纳路(今利西路)17号的住宅。
其设计风格领悟了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筑的双重影响。
他的奇迹随着他的新婚开始进入了收成时令。

建筑最初只为安身立命

邬达克来上海的头几年,处世谨小慎微,虽然设计了一批包括医院、俱乐部、学校、银行、教堂、住宅在内的建筑,但无一例外参照欧美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型。
风格在邬达克的建筑中彷佛只是作为一种好看(盛行)的样式不断地变换。
建筑之于邬达克,只是安身立命的工具而已。

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期间,紧张卖力洋行内部事务管理和建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代表作品有:何东住宅(今上海辞书出版社)、巨籁达路(今巨鹿路)万国储蓄会22栋住宅、中西女塾景莲堂(今市三女中五四大楼)、美国花旗总会大楼(后曾为上海市高等公民法院)、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卡尔登大戏院(后为长江戏院,已拆除)……

邬达克特殊喜好当时自己设计的美国花旗总会大楼。
多年后,它一度成为上海市高等公民法院的所在地。
这个盒子一样的八层建筑具有美国乔治亚复兴式风格,每层楼上都有对称的连排窗户。
在顶层,邬达克设计了一排白色大理石的帕拉弟奥式拱窗,形成一个装饰性的骑楼,外墙上贴有深棕色的墙砖。
这种装饰手腕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变得十分盛行,这些精良作品的建成使邬达克荣誉日隆。

将“普绪赫”带入爱神花园

1926年,实业家刘吉生(“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弟弟)成为了邬达克的客户。
刘吉生决定在巨鹿路675号土地上建造豪宅,在其青梅竹马的妻子陈定贞40岁生日时,把这幢屋子作为送给她的一份生日礼物。
在刘太太陈定贞眼里,夫妻恩爱,奇迹成功,儿女成群,这是一个令人自满、充满爱的家庭。
她希望邬达克把所有这些爱都表示在花园住宅之中。

邬达克为刘吉生夫妇的爱情故事所冲动,以为这个中国式的爱情故事,同希腊神话中爱神丘比特与妻子普绪赫的故事一样迷人。
邬达克多年来的梦想和追求,便是用普绪赫的故事来创造一个庭园建筑样式的范本,而陈定贞的哀求恰好给了他完本钱身心愿的机会。

爱神花园的构思,与英国著名学院派画家莱顿的名画《普绪赫洗澡》有关。
在这幅画中,莱顿展示的是普绪赫正在脱下薄纱长裙准备入浴的那一刻。
莱顿画中完美的普绪赫形象,正是邬达克所追求的空想美。
在为刘吉生夫妇设计住宅的同时,他还决定由自己出资在意大利制作普绪赫雕像送给刘家。

刘家的花园住宅(爱神花园)于1931年落成,这座设计和施工都堪称一流的精美住宅造价高达20万银元。

邬达克在持重的建筑中注入了文雅妩媚,设计和施工皆堪称惊艳。
建筑为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式花园住宅,具有宫殿派头,型制和柱式都称得上典范。
南立面设置贯通两层凹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二层柱间为弧形阳台,铸铁花饰栏杆,表现出轻盈、文雅的女性美。
最特殊的是,椭圆形主楼梯的铸铁栏杆内嵌入“KSL”图案,是妻子陈定贞特意把刘吉生的英文名字永久地铸造在了爱神花园。
宅前庭院的中轴线上置一座由汉白玉制成的普绪赫雕像喷泉,成为全体庭园的灵魂。
这座喷池塘,是全体建筑的精髓所在,维妙维肖的女子雕像与二楼露台遥遥相望,所有知道雕像来历和故事的人,都会对这奥妙的设计背后的寓意,心领神会。

他匆匆成了国际饭店的建造

就在大光明戏院改造的同时,不到四十岁的邬达克承接了在南京西路上建造一座摩天算夜厦——国际饭店的事情。

天下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40年后回顾道:“在台球厅和电影院阁下是这座正在施工的大楼,人家说这幢楼要造24层,可我便是不相信!
你想象一下,周围的楼都只有5层、6层、7层、8层,而这幢要有24层。
以是每到周末我就去看它逐步升高。

贝聿铭说的电影院,便是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电影院;他看着一每天长高的大楼,正是施工中的国际饭店。

当时,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联合所办的“四行储蓄会”巨额获利,为借以树立“四行”形象,决定投资兴建远东最高大楼。

七十年前,在上海这种软地基上盖摩天算夜楼,谈何随意马虎。
当时,公和洋行、康益洋行等沪上各大设计公司都没有把握,是邬达克敏锐的判断和大胆的设计匆匆成了大楼建造。

静安寺路跑马厅一带寸土寸金,国际饭店的土地仅有1176平方米。
邬达克几易草图,终极定稿为一幢美国当代派风格的摩天算夜厦,地上22层,地下2层,总高度为83.8米。

像当时所有高层一样,国际饭店大楼一落到底,不设裙房,以显得更加高大。
大楼采取钢框架构造,钢材由邬达克委托德国西门子洋行设计,质轻,而强度比普通钢材高3倍。
采取蒸汽机打桩,桩头均为圆木美松,每根钢柱下打5根梅花桩,最长的桩达39.8米,靠近大厦地面总高的一半。
由于桩又密又深,至今在近代上海高层建筑中,它沉降最少。

过去上海其他一些高层建筑均利用入口石材饰面,邬达克却让国际饭店内外统统穿上中国的“衣服”——大楼的外墙,1至3层用青岛崂山黑花岗石贴面,4层至22层用泰山砖厂的棕色面砖;内部门厅,地坪用山东玉佛石铺砌;大厅柱子和墙面的大理石,淡黄、淡绿相互映衬,十分富丽。

饭店培植中,邬达克曾多次到现场,与中国建筑工人磋商施工问题。
饭店建成时,还与工人们合影留念。
1932年8月动工的大楼于1933年10月竣工,1934年12月1日开业。
国际饭店比当时喷鼻香港最高的汇丰银行赶过11米,比当年日本建筑赶过更多,而“举头看楼帽落地”则一度成为各地来沪不雅观光客口口相传的笑话。

国际饭店保持“远东第一高楼”的记录近30年,保持上海最高建筑记录近50年。
如今,她的高度上风虽然不比当年,但其前卫的设计理念,时至今日依呈现出的那种绝不外时的优雅当代感,就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来说,无疑是邬达克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一百年也不过时的“绿屋子”

1932年,邬达克打样行搬入圆明园路209号真光大楼,改名邬达克洋行,邬达克迎来了其奇迹全盛期。

此后,他陆续设计了:上海啤酒厂(今苏州河梦清园)、国际星期堂牧师住宅(今徐汇区体育局)、辣斐大戏院(原长城电影院)、达华公寓(今达华宾馆)、吴同文住宅(今上海城市方案设计院)、朝阳路圣心女子职业学校(今长城饭店)、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属圣心小学(今向明中学震旦楼)、俄罗斯天主学校男生宿舍(今向明中学国际部晓光楼)……

个中,作为邬达克在上海的“收山之作”——“颜料大王”吴同文住宅,享有当时远东第一豪宅的美誉。
这幢坐落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交界处的建筑,仿佛一艘巨大的航船,通身绿色,老上海人称它为“绿屋子”。

1932年,日本对华侵略扩展,吴同文凭着商业预感,以为这场仗是避免不了的。
于是他就果断开拓军绿色颜料,结果绿色为他挣了很多钱。
吴同文由此认为绿色是他的幸运色,便想在嵌有他名字的爱文义路和哈同路(本日的北京西路和铜仁路)之间建一幢“绿屋子”。
为此他特意请了当时声名显赫的邬达克设计,哀求这座屋子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建成的“绿屋子”是一幢四层高的弧形建筑,外墙全由绿砖砌成,外不雅观圆形的绿屋像艘扬帆起航的船,圆形被认为可以化解凶险;扬帆起航的船,更代表了美好的寓意。

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构造,造型采取了局部回弧形体量,带形玻璃窗,流线型室外大楼梯及水平阳台,阳台上没有柱子,用当代别墅中层层退台的设计,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是非常当代的。

建筑内部空间超过700平方米。
室内设有玻璃天顶的日光室、安装弹簧地板的舞蹈厅。
走进绿屋,觉得宽畅派头,300平方米的欧式厨房,12种颜色、风格互异的厕所,顶楼主卧的“阳光房”叫人震荡。
“绿屋子”全部家具,均是位于南京西路的美国名家具公司度身订做。

“绿屋子”还有“两绝”。
一是上海第一家装电梯的私人住宅建筑,统共四层楼的建筑配有电梯,这是上海私人住宅首家安装。
电梯门是弧形的,并且是木制的,显得十分豪华。
二是具备上海罕见的地热装置,细条木地板上有金属的镂空长条,以前暖气便是从这里开释出来的。

1938年,“绿屋子”落成的时候,邬克达宣告这是他在上海的“关门作品”。
“绿屋子”竣工之日,邬达克对吴同文拍胸脯:“我可以向你担保,纵然再过五十年,这幢屋子的当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相信她仍不会过期,它该当可属经典之列。
”为了确保其经典的独一无二,吴同文将设计图纸买断,锁在银行保险箱里。

邬克达没有说大话,1939年上海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专门宣布:“此建筑为全远东区第一豪华住宅之一,它的设计风格,是超当代的。

1948年圣诞前夕,某邦交际官曾想用一艘万吨邮轮加50万美元现金与吴同文交流,准备将其改为领馆办公地而未能成功。
而为一睹这座超当代的远东第一豪宅,当时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特地登门拜访,并应吴同文之邀在二楼鸭蛋形的大理石餐桌共进晚餐合影留念。

直到现在,这座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绿屋子”,依然以其独特的气度傲然立于浩瀚当代建筑中,丝毫没有因年代久远而显出后进的样子。
五十年的承诺,邬达克做到了。
现在间隔“绿屋子”建成一百年(2038年)还有21年,这座掩映在大树后仿若一艘远洋邮轮般的宅院会不会过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他保护了几百名犹太人和各国侨民

邬达克抵沪时,曾得到匈牙利救援会和欧洲难民国际救助会的救助。
在沪奇迹、生活状况稳定后,邬达克积极投身慈善奇迹,逐渐成为匈牙利救援会基金的紧张帮助者和其会长保罗·科莫的左膀右臂。
紧张卖力救助自欧洲途经或定居上海犹太人的事情。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盘踞上海,租界沦为“孤岛”,经济一落千丈,房地家当一片冷落。
邬达克的建筑奇迹开始走入低谷,逐渐投入更多精力到慈善奇迹中。

1940年,原会长保罗·科莫成为欧洲国际难民国际救助会副会长兼司库,邬达克不负众望,被旅沪匈牙利侨民保举成为匈牙利救援会会长。

随着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捷克被并入德国而斯洛伐克则再次并入匈牙利。
邬达克的家乡再次成为匈牙利的领土。
经由长期的申请和等待,邬达克于1941年初终于成为匈牙利公民。

1943年1月,匈牙利驻沪领事馆首次在上海开馆。
邬达克依托匈牙利救援会和广大旅沪匈侨民,开始以领事身份处理与匈牙利有关的领事事务和国家利益。
10月,匈牙利亲德国政府上台,谢绝承认原匈牙利宪法并开始驱逐和伤害犹太人。
邬达克不屑为其做事,写信向继任匈驻日大使辞职。
大使理解他的态度但请他为了匈牙利利益,利用其影响,连续保护旅沪匈牙利侨民。
邬达克以他的良知和道德连续实施其领事职责。
他仍尊重匈牙利原宪法,竭尽所能、全心全意地帮助旅沪匈侨民中的犹太人以及逃到上海的欧洲难民(大部分为犹太人),谢绝合营日本盘踞当局将他们送入隔离区。
对付个中想离开上海的犹太难民,为其签发了匈牙利护照。
鉴于匈牙利轴心国态度,日本驻沪当局对此也无计可施。

邬达克秘书萨鲁塔回顾道:“邬达克领事在战时保护了几百名犹太人和各国侨民,使其免于面对被投入集中营的命运。
面对纳粹势力和日盘踞当局的威胁,他武断地站在犹太人一边。
他是一个既有原则又很聪明的年夜大好人,没有其他人在这个位置上能比他做得更好。

晚年的他不再设计任何屋子

早在1942年,邬达克曾委托其妹妹在距布达佩斯东北100公里的兹拉克镇购置了285公顷的地皮,准备将来退休后盖一所大宅子并建立一个农场,将全体家族安置在这里。

匈牙利新政府上台后,开始了国有化运动,其购置的地皮所有权不被承认,邬达克原来设想的退休后返回匈牙利,与家人颐养天年的梦想破灭了。

1946年8月,邬达克洋行因被控奇货可居、扰乱市场被政府查封,邬达克一家在达华公寓的沉着生活也被冲破,软禁在家不能随便外出。
邬达克开始考虑离开上海,这个他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城市。
他谁也没有关照,只有与他交往近二十年的老朋友、包工头老王默默地帮助他。
邬达克将他所有的文件、书信、条记、书本、家具等悄悄打包并分批托运。
为掩人线人,搬空的书架和房间用硬纸板伪装起来。
离开上海的前一天晚上,邬达克妻子与其女友正常打牌,而邬达克则照样与其朋友在俱乐部聚会。

1947年1月,邬达克携妻子和幼女及岳父母乘“波尔克总统号”邮轮离开上海。
邬达克后到瑞士小住,其间,他作为教皇的建筑顾问,参与了梵蒂冈大教堂地下室、圣彼得墓的保护性挖掘及修复事情。

1947年下半年,匈牙利劳动人民党节制政权,匈牙利开始了对前政府官员、王公贵族、贩子殷商的清算活动。
因害怕返回匈牙利被作为前政府雇员被清算,邬达克转而申请赴美定居。
1948年6月邬达克携妻女及岳父母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
他在伯克利大学附近为自己设计了一所没用一根钉子的瑞士风格的屋子。

晚年,邬达克从事宗教研究事情,没有设计过一座屋子。

1958年10月26日,邬达克因心脏病在加州伯克利去世,终年65岁。
1996年,邬达克子女将其父亲全体职业生涯的建筑图纸、工程方案、生活照片、法律文件等共550卷档案文件,全部捐献给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供后人研究。
据"大众号“档案春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找、求宣布、求帮助,各大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