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奏国歌!
”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天安门广场灯光残酷、气势恢宏
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祖国儿女共同欢庆新中国74周年华诞
发奋图强的清华人
始终与时期同向、与祖国同行
在这个喜庆而庄严的日子里
让我们超过历史的长河
定格清华人携妙笔
为国家形象增彩的瞬间
一、国徽
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新中国成立之初,清华人在国徽的设计、国旗的谈论和国歌的选定等过程中呕心沥血、奉献聪慧和力量。
中心公民政府颁布的中华公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国徽石膏模型
国徽方格墨线图
国徽的设计是清华人的骄傲。1949年8月,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称中心美术学院)受邀设计国徽图案。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担当组长,成员有建筑学家林徽因,营建系西席莫宗江、李宗津、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罗哲文等。国立北平艺专国徽设计小组紧张成员有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张仃后来担当中心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光宇后任教于中心工艺美术学院,中心工艺美术学院在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
1950年6月,政协会议谈论的国徽图案中,清华大学设计的5颗金星方案和中心美术学院张仃小组设计的彩色斜透视天安门图形方案受到与会者讴歌,并请两个专家小组综合几种不同方案的优点再做设计。
任务重大、义务光荣,设计小组倾注全部心血。梁思成乃至将家变成了事情室,因过度紧张和劳累病倒在床。1950年6月20日,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徽审查小组会议上,参会职员对清华大学和中心美术学院的方案各抒己见,终极选定了具有光鲜中华民族特色、庄严典雅的清华设计方案。6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国徽图案。国徽的设计凝聚了以梁思成为代表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以张仃为代表的国立北平艺专(后改称中心美术学院)共同的聪慧结晶。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推举同为营建系的高庄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设计塑造任务。1950年国庆前夕,高庄和徐沛贞等老师带领营建系学生,完成了第一批各种规格的国徽模型的制作任务。《公民日报》刊登了吴劳(后担当中心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绘制的国徽方格墨线图、国徽断面图,以此解释国徽各部分的构造。
病中的梁思成与林徽因谈论国徽方案
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成员与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方案图案合影
1950年国庆前夕,张仃(右一)带队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国徽。
超过七十余载,清华大学与国徽设计的故事再续新篇章。2022年,为欢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公民大会堂东门国徽维修正造工程启动履行,经由充分论证,公民大会堂管理局约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加国徽维修正造设计项目,委托制作80厘米国徽精准模型小稿及5.6米等比例公民大会堂东门国徽的生产监制事情。
王青春老师在制作80厘米国徽精准模型石膏稿徽精准模型石膏稿
建筑学院王青春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任务。公民大会堂管理局特殊向清华大学发来感谢信,向清华大学对该工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2022年9月14日,新版国徽正式悬挂到公民大会堂东门。
公民大会堂东门新版国徽悬挂完成
二、国歌
张奚若、梁思成等在国旗国徽国歌纪年首都协商会漫谈会上关于国歌见地摘录(1949年9月25日)
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张奚若、物理系教授钱三强和梁思成在国旗、国歌的确定过程中也起了主要浸染。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在北平召开。预备会决定,在常委会下设立6个小组,个中第6小组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都城等方案,组长为著名教诲家马叙伦,13名成员中包括张奚若、钱三强。
在国歌的拟定中,著名画家徐悲鸿倡议以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但当时有人不附和,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已不适当。张奚若教授指出,原歌词有特定的时期意义,不必改词,并举法国国歌《马塞曲》为例。1949年9月,《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公民共和国代国歌。
三、国旗
同升一壁旗,共祝祖国好。
五星红旗是国家主权和肃静的象征。1949年7月至8月间,我国国徽、国旗图案的征集事情同时展开。约一个月的韶光,收到国旗应征图案2992幅。
梁思成、钱三强等在新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第六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国旗见地摘录(1949年8月24日)
8月24日,卖力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草拟事情的第6小组开会,谈论国旗方案,大家各抒己见。谈论伊始,以红旗上排列五角星,或者红旗中加五角星、再加一两条黄杠代表黄河和长江的一类图案,较受评比委员的认可。结合该类设计图案,身为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顾问的梁思成建议旗上的星可以再大一些,成适当比例。星靠角好些,这样纵然无风时也能看得见。钱三强发起将方案中的五角星改为黄色。这些谈论中的详细建议也与终极选定的上海普通市民曾联松的设计方案不谋而合。
开国大典上,在全国公民饱含深情的期盼中,第一壁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
四、公民英雄纪念碑
公民英雄纪念碑碑侧上部浮雕“光辉永照”
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天安门建立公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1949年10月,在北京市公民政府的主持下北京市都邑操持委员会聘请了专家组统领纪念碑的设计。梁思成是专家组的成员,委员会成立后开始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
1952年初,公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彭真任主任委员,梁思成、郑振铎、薛子正任副主任委员,梁思成同时任建筑设计组组长。终极委员会决定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设计方案为主,同时参考其他方案来建造公民英雄纪念碑。
梁思成回顾公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经由的手稿,1967年12月。
郑可、张仃(后任教于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被聘为美术事情组组员。1953年,邱陵(后任教于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装饰组副组长。邱陵参加了公民英雄纪念碑的装饰浮雕工程事情,设计了碑体侧面由红星、松柏及胜利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装饰浮雕及碑体纹饰。他与石刻工人一起调查研究古代石刻装饰的石质、手腕及泥塑效果,和建筑家、雕塑家互助,先后草拟、修订、完成了纪念碑碑身各部位的装饰浮雕的设计方案。
1952年,邱陵摄于公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室外。
五、公民大会堂
公民大会堂墙楣(常沙娜设计)、柱头(崔毅设计)
195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建造了一组公共建筑,通称国庆工程。个中紧张有公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和北京火车站等工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心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在公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等都城十大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工程中发挥了主要浸染。
1958年至1959年,中心工艺美术学院70余名师生参与都城十大建筑装饰工程,组成“十大建筑”装饰设计事情队。公民大会堂作为重点工程,专门组织美术学院奚小彭、常沙娜、崔毅合营北京设计院完成重点装饰设计任务。卖力公民大会堂装饰设计的奚小彭在会堂天顶中央将五星、光芒和向日葵组成了既富于形式美感,又富含寓意的顶灯装饰图案。
公民大会堂天顶灯饰及室内设计
常沙娜在设计宴会厅天顶装饰时,受敦煌唐代藻井图案的启迪,将唐代风格的花瓣与透风、照明的功能需求及不同材质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既有民族风格,又能科学适用的天顶装饰。
公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
崔毅设计的公民大会堂外立面廊柱,柱饰采取中国传统莲花瓣纹,廊柱上为仰莲瓣纹,下为覆莲瓣纹。根据柱子直径大小,莲瓣有 14、16、18 平分歧数量。
公民大会堂外立面廊柱柱头装饰
师生一起谈论公民大会堂室内装饰设计方案
备受瞩目的公民大会堂喷鼻香港厅从设计到施工经由了20多次修正,这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王炜钰的精彩代表作。王炜钰先后参加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公民大会堂的澳门厅、喷鼻香港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央等建筑的设计,而个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公民大会堂澳门厅和喷鼻香港厅。她以一腔爱国热心,奉献自己的聪慧和心血,为游子建起一个温馨的“家”。
六、革命历史博物馆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悬挂了一副长约2米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设计水彩渲染图,这是革命历史博物馆培植之初建筑学院师生的爱慕之作,也是清华大学1959年参与的国庆工程之一。
周恩来总理审查清华大学关于国家大剧院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方案
清华方案将正面的门廊设计成“胜利门”的样式,象征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得到详细主管此项事情的国务院原秘书长齐燕銘认可,在上报的直染图上用红铅笔指挥“末了决定用此图样”。
革命历史博物馆培植清华方案的水彩渲染图
此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1964年的天安门广场改扩建方案中也提交了多稿设计方案,为天安门广场的培植贡献了聪慧和力量。
七、名誉勋章
国家勋章
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期。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布告向国家勋章和国家名誉称号得到者分别付与“共和国勋章”“友情勋章”和国家名誉称号奖章并揭橥主要讲话。
国家勋章和国家名誉称号是国家最大声誉。个中,国家勋章包括“共和国勋章”和“友情勋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首次集中评比颁授了“共和国勋章”“友情勋章”和国家名誉称号,这是党和国家功绩名誉表彰事情具有首创性、历史性的重大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洁团队等参与了国家勋章设计并完善勋章体系的设计标准。
“七一勋章”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大声誉,以朴素、持重为紧张设计理念,以赤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利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章体采取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等元素,绶带采取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得到者齐心专心向党、全心全意为公民做事。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与设计的又一力作。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还参与设计多项勋章设计:周令钊、陈若菊等互助设计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勋章,陈汉民设计中华公民共和国公安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勋章等,华健心设计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中国国际科学技能互助奖章等。
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与设计的勋章(部分)
八、喷鼻香山革命纪念馆
1949年3月中共中心进驻北平“进京赶考”,喷鼻香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役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更好地再现中共中心在喷鼻香山期间的革命历史,2018年4月中共中心决策开展中共中心北京喷鼻香山革命纪念地保护传承利用事情,修缮革命旧址,新建喷鼻香山革命纪念馆,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培植项目。
纪念馆东南角鸟瞰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任项目顾问,庄惟敏院士领衔的设计团队承担了喷鼻香山革命纪念馆项目的方案、建筑、景不雅观、室内、建筑智能化、夜景照明等整体设计事情以及现场的施工合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育帆团队卖力全体项目的景不雅观方案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洪麦恩团队卖力纪念馆的展陈设计。2019年9月,项目整体竣工完成。
纪念馆室内
该纪念馆展示了喷鼻香山革命历史,传播着喷鼻香山革命精神,用建筑搭建一本寓意深远的立体党史教科书。在喷鼻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光辉历史,透过赤色场馆建筑的传染力,打开党了的历史画卷,重温初心。
九、红飘带
广场上的“红飘带”
波澜壮阔,岁月如歌。广场上壮丽、灵动的“红飘带”,是庆祝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的亮点之一。南端是公民英雄纪念碑,北端是长安街,“红飘带”从南到北延伸,寓意赤色基因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也象征着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进程。
“红飘带”绚丽夺目,呈现了最佳的景不雅观效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赛团队卖力天安门广场景不雅观设计,土木系石永久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团队也为“红飘带”供应了却构方案的构想和设计,以聪慧创作广场“俏丽风景”。这不是清华人第一次担纲庆祝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周年盛典艺术设计,历届仪式上都能看到“清华人”的身影。
从建校之初起
爱国便是清华人最深层次的底色
一代代清华人
以笔绘心
在行健不息的雕琢奋进中
爱国奉献 追求卓越
爱党爱国
对清华人来说不但是一个口号
既是深深扎根在内心的崇奉
又是行胜于言的坚毅行动
时期号角,催人奋进
宏伟蓝图,鼓舞民气
盛世华诞
让我们说出清华人共同的心声
“我爱你,中国!
”
文 | 王晓霞
资料来源 | 清华大学校史馆、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公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网、中国教诲报等
封面图 | 霍元东
排版 | 曾净
编辑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