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矶崎新:形构间”展览,全面回顾矶崎新的创作生涯,也是对建筑大师的一次致敬。《上海会客厅》节目提提高入展览现场,感想熏染这位国际级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视频加载中...
《上海会客厅》节目
上海两座地标设计出自矶崎新之手矶崎新是国际建筑大师,1931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大分市,1954年自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专业毕业,1963年景立矶崎新事情室。作为国际建筑界的领军人物,矶崎新设计了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洛杉矶当代美术馆和巴塞罗那1992年奥运会主体育馆——圣约尔迪宫等浩瀚作品。矶崎新近年的中国作品包括北京的中心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交响音乐厅、湖南博物院和河南省郑东新区金融岛城市设计。
开幕当天的展览现场
在事情职员的勾引下,在展览现场找到了上海交响音乐厅模型,展品由矶崎新+胡倩事情室于2023年制作,比例为1:50。
据悉,上海交响音乐厅于2014年建成,因看重声学哀求,上海交响乐团新址培植的国际竞赛约请了天下级声学大师丰田泰久作为评委之一,矶崎新的方案终极胜出。方案将建筑高度一半沉入地下,同时通过隔振弹簧装置将大厅主体构造进行悬浮设置,以得到良好的隔声。在设计1200座的大厅时,通过反复验证来确定每片不雅观众席所对应的天花板高度和墙面角度,并终极支配成围合的组团形式。比传统鞋盒型轻微宽一点的布局不仅供应了通道,还形成了丰富的动线空间,成为延续到巴黎爱乐大厅的21世纪型大厅形式的先驱。
上海交响音乐厅模型(1:50),2023年制作
上海交响音乐厅正立面,矶崎新手稿,2009年9月3日2010年建成的喜玛拉雅中央也是出自矶崎新之手,包含了商业、办公空间;奢华艺术酒店、美术馆和戏院等,是浦东文化创意地标建筑。矶崎新大胆、新颖、融汇中西的设计理念在喜玛拉雅中央就有很好的诠释。矶崎新通过山林、异形体、玉琮和中国象形笔墨等元素的精妙结合,使“打造一座普通百姓身边的高雅艺术空间综合体”的观点演化为建筑实体。
把稳到,现场的模型展品也是由矶崎新+胡倩事情室于2023年制作,比例为1:100。
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央构造模型(1:100),2023年制作
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央,矶崎新手稿,2001年6月17日矶崎新著述丰富,出版作品包括《建筑中的日本性》(新潮社、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和《矶崎新建筑论集(全8卷)》(岩波书店),后者是他过去半个世纪里著作汇编。2023年,九州出版社出版了矶崎新的《致空间》。
《致空间》(九州出版社2023年出版,矶崎新著)展览全面呈现矶崎新不同阶段设计作品
这次展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方案学院院长李翔宁、荷兰Nieuwe Instituut馆长兼艺术总监陈伯康共同策划。在策展人看来,作为20世纪以来最具创造力和前瞻性的建筑师之一,矶崎新的建筑思想植根日本本土,同时面对环球文化的多元性也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态度,将历史反思注入到极富原创性的建筑表达中。矶崎新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跨界实践,塑造了他独特的文化视角,也令其建筑实践从纯粹的空间形式扩展至跨媒介的社会语境。
8月25日展览开幕当天举办了亚洲当代性建筑文化论坛,约请了崔愷院士、何镜堂院士、程泰宁院士、张永和、刘家琨、王澍、李兴钢、川俣正等著名建筑师、艺术家与学者。有与会高朋认为,建筑设计是天下性的,而矶崎新是一位将建筑设计做到极致的专业性建筑大师。
8月25日,“矶崎新:形构间”展览开幕暨亚洲当代性建筑文化论坛下半场
在20世纪以来世界纷繁多变的建筑潮流中,矶崎新无疑是一位超越时期的独特人物。从战后当代主义建筑的全盛期间到与日本新陈代谢运动的若即若离,从后当代主义建筑思潮的风起云涌到环球化时期愈发多元的建筑趋势,矶崎新的实践与思想既敏锐地捕捉着时期的脉动,又始终与潮流保持了批驳性的间隔。由此,“形构间(In Formation)”一词,或许最为恰当地描述了矶崎新七十余年实践生涯的核心特色,在寻求建筑之意义与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创造,从未停滞或凝滞。
本次展览涵盖了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全面呈现了矶崎新漫长创作生涯中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
开幕当天的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的紧张策划事情完成于矶崎新在2022年12月以91岁高龄与世长辞之前。这次展览呈现了矶崎新超过建筑、城市、艺术、文学、设计等多个领域的200余件作品,并以废墟、过程、掌握论、间(转变)、岛屿、创世纪、新形式、流动性与群岛这九个关键观点为线索,深描出他作为国际建筑大师超过文化、领域与时期的思想谱系。展览将于8月26日起向社会公众年夜众开放。
“矶崎新:形构间”展览:展览韶光为8月26日到11月19日,展览地点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