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共有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会馆便是个中之一。
广东会馆戏楼内景
为古建筑寻求新活气
周末的傍晚,鼓楼脚下的广东会馆门前,热闹了起来,一群年轻人正在支配展台,一箱箱看似档案文件的物品纷纭亮相,颜色互异的吊牌上,印着可爱的卡通形象,这些元素与身后的这座广东会馆,又有着若何的联系呢?
天津戏剧博物馆彩塑展示
于慧慧,静象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她和团队正在忙活的,是他们策划、准备了几个月,即将在广东会馆进行首演的一台大戏《大河向东》。这是一个以真实历史故事为背景,经由团队的巧思妙想,设计的一款沉浸式体验互动戏剧。于慧慧她们这边正忙着摆台,游客们已经开始围拢过来看新鲜了。
《大河向东》的故事基于真实历史背景展开,1917年,正值中国近代历史风云变幻之际,天津遭受重大水患,无数仁人志士会聚广东会馆,共商救灾,民族企业家奔忙呼号,张罗善款。
建于1907年的广东会馆是天津目前保存最为完全且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建筑设计精美绝伦,曾有梅兰芳、谭富英、尚小云等戏曲大家在此登台献艺留下佳话;这里同时还是天津近代主要的革命活动纪念地,孙中山曾在此演讲,邓颖超等觉悟社成员曾在这里义演。1962年,广东会馆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宝贵的建筑遗产,尤其是戏楼部分的特色构造,吸引着不少人前来一看究竟。
游客排队进入广东会馆
何川,广东会馆综合事情部主任,已经在这事情了十多年。他见告,过去每周有一场京剧演出,由于活动少、缺亮点,游客一贯不多。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哀求,怎么能让这个地方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喜好,同时,又能保护好这座117年的老建筑呢?“我们一贯想引进第三方,也稽核过很多本地博物馆和外地博物馆的成功案例,但是广东会馆很分外,它具有AAA景区、演出场所、国保级建筑以及博物馆的4重身份,这种情形在天津还是没有先例的。”何川说。
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宁先容说:“广东会馆是清代的文物建筑,1985年,我们在原址上来建了一座专题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次修缮是2009年,第三次是2020年,用了一年半的韶光,它遵照的便是国保单位文物不改变它的历史原状,不改变它的历史代价,最大保留和最小干预的原则来进行修缮的。”
广东会馆戏楼修缮勘察
这次修缮后的广东会馆,从院区环境到大小建筑都得到了大力的保护和改进,尤其是戏楼部分的修缮,“像这种木构造的建筑,我们会通过一些构造打算,去打算一下它的实际荷载人数,然后推算出这个戏台同时能上多少人,进行限流。”天津大学建筑设计方案研究总院文物保护所主任设计师李珂先容。
精心修缮,让百年会馆华美蜕变
广东会馆内的戏楼,突出的戏台部分最为抢眼,巨大的藻井由数千块榫卯构造组成,没有立柱支撑,靠顶部的钢筋悬挂。“广东会馆是天津传统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涵盖了中国传统木构造的建筑工艺,作为一个戏楼建筑,它的建造工艺以及精美程度都是至高无上和独一无二的。”李珂先容。
广东会馆从建筑风格上来说属于岭南建筑,但内部领悟了北方四合院的特色,是一个由戏台、南园、铺房、客房等组成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461平方米。四合院的特点是门厅、正房和厢房的廊厦连缀,组成接连式回廊,并一贯向北延伸绕过正房两侧,与戏楼相通,使院落景深层次分明,又有遮阳避雨的功能,对这样一个保存完全、功能浩瀚的建筑进行修缮,难度可想而知。
金碧辉煌的戏台藻井
修缮事情严谨进行的同时,广东会馆的招商事情也紧锣密鼓展开,引进第三方社会力量,让专业的团队进来,把国保建筑活化利用变成现实,绝非大略的事情。徐宁先容说:“我们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一定要坚持保护、有效利用这个文物;第二,坚持挖掘它的代价,在与第三方互助的过程中,要把戏剧博物馆的历史代价、文化代价和艺术代价充分地贯穿在全体项目当中;第三个便是擦亮品牌,擦亮我们百年会馆精彩戏博的文化品牌,让公民群众通过我们开拓的各种项目有更多的得到感和幸福感。”
引入社会力量进来,必须要跟专业团队互助,个中主要的一项是对方要有在文物保护建筑中,有过项目操作的成功履历。为此,市文旅局与广东会馆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挑选,为这个百年会馆寻求新的活气。
广东会馆内的四合院
曾经在李叔同故居和天津博物馆做过干系项目的静象空间,得到了馆方的认可。广东会馆的建筑特色和内部精彩的元素,深深吸引了天津静象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屠金歌和团队伙伴,凭借之前的工作业绩和未来开拓的方案,他们们终极顺利签约,但是,想在这样一个国保文物中设计活动,须要把稳的事变非常多,屠金歌先容:“戏台上方的藻井有将近6吨重,由几千块榫卯的构造件一点一点拼起来的,站在上面唱歌,它的声音可以到达戏楼的每一个位置,这是很宝贵的。但这个舞台同时上去的人数不能太多,包括二楼现在是不开放的,这是尽最大努力对古建筑进行保护。”
新剧《大河向东》在百年会馆首演 9月7日傍晚,沉浸式互动戏剧《大河向东》在广东会馆首演。让策划团队和会馆管理职员惊喜的是门前不雅观众排队入场的场景。何川说:“人数可以说达到上限了,我们最初商定的便是只能同时收受接管120人,该当是一个最大的负荷,也是一次试压。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现场的安检秩序、流程,前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也做了应急预案。”
互动式戏剧《大河向东》游客愉快参与
为了首场演出顺利进行,静象空间团队做了详尽的准备,剧本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广东会馆建筑和环境特点,哪里可以体验?哪里可以有互动?什么地方可以呈现历史上发生的故事?这120名游客在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卡片后,便开始了这场沉浸式体验互动戏剧之中。
“虽然是一群年轻人,但是我们都非常喜好传统文化。如今比较前辈的营销办法,我们又比较理解,以是我们会以当代市场的办法去传播传统文化,可以让大家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和体味广东会馆这座百年古建的魅力。” 屠金歌见告。
《大河向东》这部体验互动戏剧,突出的便是所有人都是演员,都有上台的机会,但是广东会馆的戏台,可不是随随便上的。屠金歌先容:“戏台上的人数不能太多,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反复研讨,末了就在剧情里面设计了,给这些嬉戏的人群分组,大家有不同的任务,以是一批次上来的职员就有限,能够担保安全。”
游客登上百年戏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演出在所有不雅观众的愉快状态下顺利进行,如果不是服装的差异,都很难分辨谁是演员谁是游客,拍卖会现场竞相举牌、建筑拼图的相互协作、戏服道具的试穿体验,所有人乐在个中,享受个中。
屠金歌说:“我看到了不雅观众们的掌声和他们眼含的热泪,这代表了游客对我们的认可。我心中特殊感谢天津这座城市,它有这么好的文化秘闻,有这么好的一段历史能够让我们挖掘出来。”
徐宁见告:“现在刚刚是一个起步,未来我们要打造定制式活化利用的项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项目。广东会馆实在还是要小而精,小而美,打造这样一个氛围,初衷是高品位的。”
互动式戏剧《大河向东》首演成功
首演后的《大河向东》将在每个周末与游客见面,百年古建筑广东会馆,在探索和改革中正抖擞新生。
( 朱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