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参与主理,论坛同步启动由本报发起的“首届厦门建筑师10人奖”评比

昨日下午,第四届环球建筑大师论坛暨西泽立卫专题演讲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央音乐厅举行。
(本组图/本报 姚凡 摄)

厦门国际建筑设计年夜腕 住宅建筑设计

本报讯( 吴晓菁)面对错落高低的阵势,是大略地夷为平地,还是因势供应与环境匹配的建筑?在狭小的空间里,如何奥妙利用现状,结合绿色植物打造一个感性的事情、生活建筑?日本建筑大师西泽立卫的答案是:建筑要与环境完美领悟,符合人类的发展规律。

昨日下午,曾获建筑界最大声誉——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大师西泽立卫亮相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环球建筑大师论坛,结合他的建筑设计作品,畅谈他对日本传统建筑、建筑城市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筑趋势等议题的意见,并和厦门本土设计师展开对话,磋商设计的纯粹性、设计跨界等热门议题。
本次论坛由厦门市方案委员会、厦门日报社主理,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市方案协会协办,禹洲地产、龙湖地产特殊支持。

这是环球建筑大师论坛首次约请到普利兹克大奖得主。
西泽立卫和妹岛和世共同成立了SANAA事务所,2010年他们二人共同得到建筑界的最大声誉——普利兹克奖。

在本次论坛上,“本土力量”与“国际大师”激情碰撞,为“设计厦门”注入国际领先的设计理念,更传达出厦门本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精神。

据悉,环球建筑大师论坛,作为厦门的一个持续性建筑论坛,自去年7月1日开始举办,迄今已举办三届,约请到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本纳道(Bernardo Fort)、刘家琨、谢漂亮、罗伯特·特拉达斯(Robert Terradas)、小岛一浩(Kazuhiro Kojima)等国际、海内设计界顶尖大腕来厦演讲。
除了阐述个人设计理念之外,他们对“设计厦门”也提出了独到而富有培植性的见地。
该论坛成功吸引了海内浩瀚设计师的关注,成为厦门的一张会议名片。

昨日的论坛吸引了我市建筑设计干系领域的从业职员、各高校干系专业学生等悉数到场。
论坛现场还同步启动“首届厦门建筑师10人奖”评比。
“厦门建筑师10人奖”由厦门日报社发起,《厦门日报》主理,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为厦门挑选出最精良的“建筑师10人”。

【现场】

西泽立卫答厦门设计师:

给自己设计屋子太难了

文/本报 孙玉玉

在昨日的论坛上,西泽立卫为大家献上精彩的个人演讲后,主理方别出心裁请到了三位在厦门设计界颇具代表性的年轻设计师,与西泽立卫展开了一场关于设计的顶峰对话。

厦门T4航站楼、曾山雷达站的建筑设计师林秋达,屡获APIDA等国际性奖项、以东方哲学思考为基点深入实践的室内设计师汤建松,以及厦门服装设计界“五人帮”一员、创办个人品牌deepmoss的刘小路,他们与西泽立卫的对话,堪称“厦门设计”首次以大规模跨界的办法集体发声。

三位厦门本土的设计师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对西泽立卫进行了提问,个中不少问题让西泽立卫觉得“很尖锐”、“很难回答”。

问:设计时面对不同声音,您会妥协吗?

西泽立卫:会妥协。
但跟有力量的差错交流见地,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作品,让我觉得非常愉悦。

问:设计如何表示对人的尊重?

西泽立卫:我想设计让人“想用”的建筑,而不是“好用”的建筑。

问:您想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屋子?

西泽立卫:这个太难了,我已经想了5年还没想好方案。
我想要的是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觉得愉快的屋子。

【不雅观点】

三位在厦门设计界颇具代表性的年轻设计师,与西泽立卫展开了一场关于设计的顶峰对话。

●林秋达:在建筑的当代表达中表示地域化,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有人认为须要一些表象的形式,比如一些细节、元素的表示。
但是像西泽立卫师长西席,就更看重空间的感想熏染和体验。

●刘小路:设计该当从每个细节入手,敢于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东西提出疑问,从而形本钱身的标识。
最好的设计,该当是让人觉得没有太多刻意设计的设计。

●汤建松:设计不应该是设计出来的,而该当是根据需求,去实现功能之后的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居住者的参与度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