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 曾海亮

早春仲春,春雨暂歇时,我怀着虔诚礼佛之情,再次来到赣州永昌寺。

赣州寺庙幻想型建筑设计 常用设备

步入该寺,扑入眼帘的是一幅环境幽雅的佛教净土画卷:

三面有山环抱,宛若青莲。

山上松柏郁郁葱葱, 佛教建筑从高往低、从左到右,层层叠叠,围合得有条不紊 。

一片片黄墙,与绿树和青草、鲜花相映衬 。
鸟儿在枝头欢畅的鸣叫。

圆形花坛就像绿色的调色盘,碧绿、翠绿、草绿、葱绿、嫩绿……鲜活绿色让我面前一亮。

寺内有一山泉,其色澈目,其味爽口,饮之似甘露。

置身于寺院如此幽雅宁静环境,让民气旷神怡,我顿感永昌寺不失落为城市鼓噪热闹之中 的一方净土乐园。

永昌寺建筑布局中规中矩。

从风水建筑学来看永昌寺的建筑布局依大雄宝殿中央线而定,从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说法堂、藏经楼、钟楼、鼓楼、客堂、斋堂、功德堂、延生堂、祖师殿、方丈僚、舍利塔、海会塔、僧房等建筑群有序布局,高下前后旁边对称。

经测,主殿和山门均为子癸之间小空线,左水倒右,与右侧随龙水相汇合,水出坤申方。

  我 二十年来的佛教建筑文化之旅,走过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寺院几百座,以为佛教建筑从选址到布局,无不遵照易经风水的法则“藏风聚气”,“天下名山僧占多”,并非虚言。

论中规中矩,非佛教建筑莫属。

“ 在建筑格局上,支配中国人思想的是阴阳宇宙不雅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生理,在这种文化生理的辅导下,一定会产生一个建筑模式,而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宫殿、官邸如此,祠堂、民居如此,庙堂、道不雅观也是如此。
以是中国佛寺从一开始就领悟了固有敬拜祖宗的元素,依然是平面方形,对称端庄,南北中轴线布局,构成整洁严谨,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
"

 据考证, 佛寺殿堂的配置: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不雅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厨房、斋堂、茶堂、库房等;西着重要是禅堂、云水堂等,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用。

  此外,隋唐之后,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为普遍。
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或穿插园林,与寺庙均衡、对称,园林的配置则追摹自然,灵巧多变,园林中水涧溪流,似源头无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无穷。

这种艺术格局构成了中国寺院既有典雅持重的庙堂气氛,又有自然情趣的山水人文气息,使佛教寺院的发展有了长足的活力。

早春仲春再访永昌寺,进一步感悟佛教建筑布局以及景不雅观配置和谐之美,是为记。

春访永昌寺,礼佛点亮心灯;

置身清净地,放下尘世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