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根据中宣部、教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扬部门与高档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见地》,学校成立新闻学院,与传媒学院实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系统编制,同时,中共甘肃省委宣扬部与西北师范大学共建新闻学院。

学院成立之初,就制订了《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专业技能综合本色提升工程》,履行“传媒六艺·三百操持”,组织开展“文化名人进校园”、“重返经典”、“看中国”等品牌活动,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和谐氛围,培养出适应社会须要、符合时期哀求的高本色创造性人才。

厦门尚域建筑设计工程 材料设备

一、跨加倍展创一流

1.学科培植零打破。
建院以来,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在学科和专业培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科培植成绩突出,补充了两项空缺:成功报告“文化与传播”博士学位付与权学科,实现了博士点零的打破,使学院学科培植上了新台阶;新闻传播学入选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添补了甘肃省在这一学科的空缺。

学院现设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等4个本科专业,有文化与传播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文化与传播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艺术硕士(广播电视)1个专业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被评为甘肃省高校省级特色专业。
传媒实验传授教化中央成功入选第八批甘肃省高档学校实验传授教化示范中央。

2.突出社会做事功能。
积极争取省委宣扬部在学院设立甘肃省领悟媒体研训基地,甘肃省教诲厅在学院设立甘肃教诲网络舆情监测中央,学院科研平台培植事情取得重大打破。
积极争取,得到甘肃省普通高档学校招生编导类招生专业考试主考单位资格,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聘请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宣扬部长连辑和著名文艺理论家、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雷达担当学院名誉院长,提高办学有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学科上风,大力加强校地校企互助,与北京通宇思科数字电影学院、南特数码科技集团、科讯(喷鼻香港)公司等及中心、省市县等30余家媒体签署校企互助协议,在学生培养、剧本创作、文化资源开拓、实践实训基地培植等方面开展广泛互助;与兰州市广电总台联合建立“兰州播音主持培训基地”,共同打造品牌主持人。
中国甘肃网在学院设有校园站。

3.打造“双师型”师资军队。
先后聘请连辑、雷达、李敬泽、贾平凹、刘震云、朱大可、李修平、水均益、朱军、张莉、敬一丹、刘承萱、郭本敏、施战军、李汀、陈逸恒、张智华、邱华栋、狄多华、李文举、刘炘、王小枢、秦川、常晓丹、流云等30多位海内业界有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及美籍华裔影视专家、电视制片人、编导于晓,德国影视专家、导演伊内戈·韦斯特米尔,法国影视专家、制片人、导演米切尔·塔比特,荷兰籍华裔影视专家赵佳,荷兰影视专家弗朗西斯科·约瑟夫·安东尼斯·谢佛尔以及美国影视专家杰弗里·阿兰·杜伊等国外专家学者、外籍华人等为学院兼职教授或兼职硕士生导师,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培养质量。

4.加强西席科研能力。
传媒学院(新闻学院)西席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重点文艺帮助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揭橥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摄制电视专题片、传授教化片30多部(集),得到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精良成果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精良图书奖、甘肃省高校传授教化成果奖等各种褒奖50余项。

学院西席1人入选教诲部“新世纪精良人才支持操持”,1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入选甘肃省宣扬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文艺界人才。

2016年,学院西席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12部,个中国家级出版社6部。
揭橥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A1类1篇,A2类8篇,CSSCI论文17篇,均居全校文科运用学科前列。

二、 “传媒六艺”育英才

1. “传媒六艺”立本。
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专业技能综合本色提升工程》为办学辅导思想,以“传媒六艺”(礼:养成文明行为,加强道德教化;乐:熏陶高尚情操,提高艺术境界;摄:捕捉精彩瞬间,再现生活百态;制:完美创意剪辑,追求技艺合璧;书:涤荡心灵天下,引发创作灵感;说:吟诵毓苑铎声,唱念随声所欲。
)作为立院之本。
同时,出台“传媒六艺·三百操持”,即经典文本100本阅读操持、经典影片100部赏析操持和写作能力100篇演习操持;出台《传媒学院本硕联动综合能力提升操持》,通过本硕联动、小组造就、专家导解、读书沙龙、影视赏析沙龙、评优竞赛、赏读结集等路子全面实现培养目标。
学院图书室为“传媒六艺·三百操持”配备了100部126册经典书目,100部电影影像资料。
哀求学院学生每学期提交文学艺术创作作品15篇,并在本色拓展学分体系中记录学分。

履行“12345”事情操持。
环绕“一个工程”——“传媒六艺”大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提升工程,打造“两支团队”——创作团队,制做团队,履行“三大操持”——思想道德培植操持、优秀学风培植操持、品牌文化培植操持,培植“四个平台”——影视赛事、艺术舞台、卓越新闻人才、动画制作,实行“五大品牌活动”——嘉峪关国际短片节大学生电影节、甘肃省大学生“金发话器”主持人大赛、甘肃省大学生朗诵大赛、甘肃省新闻及拍照大赛、甘肃省动画设计大赛,在彰显专业特色的同时,营造激情飞扬的学习氛围,培养传媒新锐。

2.专业竞赛育人。
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挖掘资源,主理、承办、联办、协办了一系列专业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出产品,多上台展风采,多比赛出成绩。
主理了甘肃省大学生“金发话器”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甘肃广电网络杯”微电影网络剧大赛、嘉峪关国际短片节大学生单元等省级赛事;举办了“毓苑铎声”、“端午抒怀”、“印象舒婷”等大型经典诗文朗诵会;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话剧、广播剧、网络剧,话剧《女生禁入》得到“金刺猬奖”,将《孔子》《张自忠》《丝绸之路》等话剧搬上舞台,在甘肃大剧院展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教诲部齐越朗诵艺术节、中心公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四川金熊猫电视节、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科讯杯”大学生DV作品大赛、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甘肃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国兰州主持人大赛等省内外文化艺术活动,在话剧演出、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DV大赛、诗会、演讲比赛、电影电视节等文化艺术活动中屡屡获大奖,得佳绩,展风采,匆匆成才。
个中,《荷尔德林的陶》等电影作品参加戛纳、釜山等国际电影节;在校学生执导并举办个人电影展映活动中,影片《失落乐岛》成为海内首部院线公映的大学生商业电影,在广州、兰州、敦煌等城市举行巡回放映及院线放映;记录片《缺水的地皮》《猫爷狗妈的非范例生活》入围第十届半岛电影节,《缺水的地皮》同时得到中国镇江国际记录片盛典“新地平线”单元银山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拍照奖、甘肃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导奖;记录片《开学》获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16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评委会特殊奖”、第三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大学生短片大赛一等奖;记录片《守望舟曲》获“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校园文化单元二等奖,全国精良电视节目奖“幸福家庭”栏目三等奖;记录片《过年》入围第三届金荷奖参赛单元;记录片《艺考路上》获“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纪实类二等奖,《上苍妙音在我心》入围丝绸银幕亚洲美国电影节。
学生个人拍电影、写专著、出专辑,成果斐然。
不少学生出版了学术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在核心刊物揭橥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刊发新闻宣布。

积极勾引学院主导、老师主创、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拓展平台,主动出击,全面联系,引进走出,月月有实践,每天有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节假日进行常态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上舞台、出作品、见声音,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生动在各个舞台上的小名星。
学生创业团队尚域文化传媒公司、六艺影社、木铎影社等创作了一批精良的作品。

3.做事管理保障。
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成立“学生事情领导小组”,学院、学院团学组织、班级、宿舍四级管理体系分层卖力,全面落实各项事情。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事情,奖罚分明,根据考察结果分类发放班主任津贴,并按照学校标准1:1配套津贴。
建立学生助理辅导员制度,上一级班长、团支部布告担当下一级班级学生助理辅导员,帮忙班主任开展事情。
加强“四自”组织培植,创新学生自组织运行机制,组建“学生听证委员会”“传授教化质量监督委员会”“公寓管理与做事委员会”“校园文明监督与做事委员会”“食品卫生监督委员会”等学生自组织,通过“领导接待日”等活动形式推进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实现学生自我教诲、自我管理、自我做事、自我监督。
学院团委、学生会不断加强自身培植,进一步制订和完善了事情制度、会议制度、值班制度、签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全体干部例会、团学联系会议、部长例会、部门例会、重点活动事情组制等形成了规范的事情程序和方法,调动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起到了模范带头浸染。

加强就业创业事情,重点造就和培植就业创业孵化团队,聘请企业家、精彩校友举办创新创业论坛,担当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不断增强创新创业大赛实效,造就学生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识。
培植“生活、学业、就业创业”辅导事情室,拓宽就业渠道,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互助培植“学生演习就业基地”。
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重点回访精良毕业生。
开展包括创业讲坛、秀出风采(视频展示)、职为你开、今日我做主(我是考官)、远方在哪里(职业方案)、苦乐三人行(经历分享)等子项目的“传媒六艺”创新创业拓展营系列活动。
建立强大的信息平台,建立师生新媒体交互系统,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手段,建立师生互动互换矩阵,实现辅导员、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互换互动,及时理解和节制学生动态。

三、品牌活动铸特色

1.文化名人进校园。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举办了一系列专业性、佳构化、有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
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充分利用传媒业界资源,约请有名文化学者开展“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讲座、报告等形式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本色,传承中华精良文化。
“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文化互换和学术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先后约请文化学者、批评家、作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大可教授,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原会长雷达,作家贾平凹,作家、编剧刘震云,中心新影集团副总裁、总编辑郭本敏,《公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演出艺术家陈逸恒,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心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央有限任务公司副总裁、国家一级编剧李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舒婷,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得到者莫言、央视主持人李修平、水均益、朱军、敬一丹等文化名人与传媒学子心与心碰撞,面对面互换。
每一次“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
活动丰富和繁荣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以高品位的文化熏陶情操,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塑造高本色人才,让师生追随文化名家,绽放艺术梦想,在与文化艺术名家的互换互动中,得到受益终生的启示和收成。
同时,启动“传媒精英进教室”活动,约请中心、省市传媒业界精英走进教室,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互换。
目前,已经约请20余位传媒业界精英走上教室。

2.重返经典大讲堂。
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传承人类文化、构筑精神家园、创新传授教化模式、熏陶学子情怀、对话人生哲理。

“重返经典”系列活动分讲、抄、诵、演、行等板块。
“讲”,便是开设电视大讲堂,约请省内外的有名学者来解读经典著作和经典影视作品;“抄”便是让师生缮写经典诗文;“诵”,便是通过朗诵会、诗会诵读经典;“演”,便是通过话剧、情景剧、短剧等演绎经典;“行”,便是倡见礼仪,践行经典。
电视大讲堂约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分专题讲授,同时,每期还约请校内外干系专家学者进行互动谈论发言。
活动全程录制并在电视台播出。

目前,重返经典已经约请校内外文化学者、专祖传授李敬泽、陈思和、白烨、陈传席、范鹏、王登渤、贺雄飞,陈克恭、赵逵夫、王鉴、李并成、李朝东、彭金山、韩高年、马世年、曹进、马如云等30余位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主讲“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教诲学、艺术学等各个领域。

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操持。
传媒学院(新闻学院)连续三届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操持”,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芬兰、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家的30余位外国大学生和辅导老师,在甘肃拍摄了内容涉及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秦腔、刻葫芦及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婚俗、擀毡、盖碗茶以及大国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文化元素,完成30部记录短片,参与国内外的展映与传播。
个中,《来一碗兰州牛肉面》摘取2015年“看中国·金目奖”桂冠。
《刀剑大师》得到2016“看中国?金目奖”三等奖,西北师范大学两次得到“最佳组织奖”。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揭橥题为《深化互助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主要演讲时,盛赞新加坡青年通过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理解和通报中华文化。
以此为契机,西北师大向“一带一起”沿线大学生发出倡议,在互联互通中共同发展。
活动一度形成新闻热点,30余家国家、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宣布。

同时,学院还组织开展了“传媒精英进教室”、“核桃树下”读书会、“六艺”读书会、“六艺大讲堂”、“六艺讲坛”、“六艺论坛”等品牌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学院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化品牌。

四、党建引领夯根本

1.健全组织。
进一步明确学院党委成员分工,靠实党建事情任务。
调度重组完善党支部设置,落实党建事情任务。
成立党小组,夯实党建事情组织根本。
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和强化党政分工互助,折衷合营的事情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委员和党支部布告、党小组长浸染,增强党建事情活力。
加强对学院工会和团学事情的领导。
始终把工会和团学事情当做大事来抓,纳入主要议事日程,每周一上午的例会定期听取有关事情申报请示,研究办理事情上中实际问题。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诲实践活动,负责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诲活动,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诲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形成学习遵守和掩护党章党规、自觉做合格党员的浓厚氛围,把党章党规哀求和习近平总布告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到传授教化科研与学生管理各项事情行动上,推动学院各项事情顺利开展。

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通过建立党小组微信群,应时推送学习资料,及时谈论学习心得,探寻办理问题的路子,扩展学习领域,生动学习气氛。
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不雅观教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布告在党的新闻舆论事情漫谈会等会议上的主要讲话精神,自觉把讲话精神贯彻到新闻传播教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不雅观教诲。

2.建章立制。
为了提高学院科学决策水平,制订和完善了《传媒学院会议制度》《传媒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传媒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传媒学院党委委员会会议议事决策规则》《传媒学院布告、院长接待日制度》等制度规范的根本上,修订完善《传媒学院校内津贴分配履行细则》《传媒学院西席事情量打算办法》《传媒学院本科学生综合测评履行办法》《传媒学院研究生、本科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专业技能综合本色提升工程》《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经费管理利用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规范学院办学行为。

坚持每周一上午的党政联席例会制度,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谈论和决定学院主要事变,提高学院事情的实行力。
支持本单位行政卖力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卖力地开展事情的同时,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培植、组织培植、作风培植、制度培植和反腐倡廉培植。
坚持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
每位学生党员至少联系一个宿舍,推动学生党员“一带一”帮扶活动,以党员宿舍带动其他宿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气。
学生党员平时通过漫谈、互换和参与宿舍活动等多种办法,主动与所联系宿舍同学沟通谈心,帮助他们办理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碰着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浸染。

新期间,新征程,新篇章。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将以国家“一带一起”计策、甘肃省培植文化大省和“中原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打造高水平文化家当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文化产品研发基地、高水平文化家当研究方案基地、高水平文化家当精英集聚基地、高水平文化家当师资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富有特色、实力和活力的创新型品牌学院,努力把学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西北一流、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