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云南通海古建筑工程公司,一幢仿古建造、木雕格子门窗的“匠心传承”事情室就特殊引人瞩目。在“匠心传承”事情室,各式各样蓬荜生辉的古建筑模型更是令民气旷神怡,个中有“北京天安门城楼”和省内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古建筑模型,还有当地标志性的“聚奎阁”“秀山公园”前大门及“秀甲南滇”的牌坊等古建筑模型。这些用木材雕制的古建筑模型,保留了人们的乡愁影象,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今年58岁的资玉明,出生在杞麓湖畔云龙村落的一个木匠世家,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木匠,他从小耳濡目染,十四岁就开始了木匠的学徒生涯,跟随父亲帮人盖房起屋。经由四五年履历的积累,他当上了掌墨画线的师傅,并成为当时十里八乡最年轻的木匠师傅。20岁的时候,自己组织了一个建筑施工队,承接传统民居的建造工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风格的改变,资玉明也转业转入到古建筑的修缮中,并在带出了一批古建筑修缮的能工巧匠后,成立了古建筑工程公司,在传统民居建造、古建筑修缮领域成效显著,得到了行业内外的认可。资玉明先后被评为“玉溪工匠”和省“云岭技能工匠”“云南省掌墨大师” 等诸多名誉。
“匠心传承”事情室里,还摆放了形状互异的传统木匠工具。特殊是资玉明精雕细刻的那些木雕作品,更为“匠心传承”事情室增长无穷魅力。同时,“匠心传承”事情室,还被市总工会挂牌为“玉溪工匠创新事情室”和县“政协委员事情室”。
“现在古建筑、传统的木构造建筑越来越少,我创建这个古建事情室的目的,是通过古建筑模型展示,传承技艺,宣扬古建筑文化,搭建一个古建筑爱好者互换与学习的平台,并利用古建筑模型,讲解古建筑建造技能,让传统的木工手艺和工匠精神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资玉明说。
中国的古代建筑,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秘闻和乡土情怀。多年来,资玉明和他的团队承接的古建筑修缮工程遍及全省各地达200余项,并完成了通海县文庙街、文星街、文献里、东街、西街大部分古民居的改造工程。创建“匠心传承”事情室,是他的夙愿和梦想,也诠释了贰心系古建筑传承与守护的情怀。
云南网通讯员 张彪 杨川 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