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项目概况
邱德拔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均为大型综合医院、位于城市建成区、紧临城市水体,且床位数附近。
邱德拔医院占地34000m²,建筑面积为108000m²,建筑高度为48m,紧临义顺池塘,现阶段设有床位795张。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南方科技大学校园东南侧,南临城市次干道,北依大沙河,方案为800床综合三甲医院,用地面积为56834m²,分东、西两个地块,建筑面积约为167600m²,地上为5层,地下为2层,建筑高度为23.85m(图1)。
图1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效果图
02、邱德拔医院公共空间设计
医院同城市没有明显界线,周边不设围墙,设有多个出入口。建筑首层主出入口处架空,设计两条车行道和一条停靠车道,作为车辆接驳空间,并结合大堂支配各种车辆期待区(图2)。建筑首层充分洞开,可供问询、候车、安歇,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
图2 邱德拔医院入口区首层照片
(资料来源:笔者摄于新加坡)
医院紧临城市水体(图3),水面开阔且风景幽美,但园地并未采取亲水性设计,而是进行物理隔离(图4)。总体空间布局呼应水体,建筑三面围合形成中央庭院,向水体打开。这样的做法通过视线将水体引入医院景不雅观,同时避免医院内繁芜的卫生环境对水体造成污染。
图3 邱德拔医院开放空间示意图
(资料来源: https://floorplans.click/khoo-teck-puat-hospital-floor-plan)
图4 邱德拔医院临水区照片
建筑单体之间联系便捷。医院由三栋塔楼和一栋裙房构成,建筑之间通过走廊、屋顶、空中连廊连接,可便捷到达建筑内部的各处。走廊和空中连廊供应了安歇、用餐空间。各个科室相互独立,由开放式走廊串联。但病房区门禁管控严格,须进行预约登记,并掌握经停电梯权限。
03、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公共空间设计
通过多个入口分散出入。项目园地狭长,东西向直线间隔约为550m,南北向进深从90m到110m不等。为充分利用园地条件、合理组织医院流线,将园地南侧定位为公共开放的展示面,将园地北侧定位为安静的景不雅观面。在这一原则下,急诊急救支配于交通最为便利的西南侧,货色和医疗垃圾运输口等支配于西北侧,医院主出入口位于西地块南侧正中,南侧支配儿科、口腔科、食堂、行政等多个出入口(图5)。
图5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入口分布图
(一)为上客、落客设置专用接泊区
落客区位于项目南侧主入口下方负一层,通过辅道将外部车辆引入建筑地下室。根据交通流量测算,接驳区设置16个即停即走车位,全体地下接驳区约为2000m²(含人行空间及电梯厅等)。为避免拥堵,上客区位于建筑北侧首层,通过港湾式停车位,知足就医职员乘车离开的需求(图6)。
图6 医院上客、落客区详图
(二)公共交通有效衔接
项目所处位置属于城市交通的拥堵地区,前期交通评价测算中该项目南侧现有交通状况已达到F级,项目的培植一定会进一步影响城市交通。为理解决这一问题:将南侧现状公交站支配于医院主入口临近位置;方案的地铁线路位于项目南侧道路下方,在前期办理干系方案手续的过程中,项目利用方和培植方共同争取,实现在项目西地块的最西端方案设置地铁站点,同时地铁站点同项目地下室直接接驳,有效讲明人流,方便公众乘坐公共交通晓到。前文提到的地着落客区,将可能面临的拥堵引入项目园地内,助力降落对城市交通的滋扰。
(三)明确方案分区,掌握建筑形态
项目位于南方科技大学内,校园基本位于大沙河(项目北侧河道)北侧,以大沙河作为与城市之间的缓冲,校园结合阵势整体呈散落式布局。项目处于城市和校园的交界地带,恰好在大沙河南侧并临街,医院本身有天然的公共性,大沙河作为第一道天然分界,在校园大红线内有效将医院同学校进行了分隔。将建筑整体高度掌握在24m 以下,一、二层紧张为门诊和手术功能,形成建筑基座,三、四、五层则呈树枝状,由中央医疗街连接,充分面向城市和校园。
(四)优化通廊、建筑形体
因园地条件限定,建筑长度达270m。在体块设计阶段摒弃常规的“大底座”,在首层及二层打通两条15m净宽、9m净高的通廊,在通廊的两端形成切角,充分向外部环境打开。通廊的设置可以大大降落建筑首层对地皮的占用、有效衔接城市和大沙河、扩大首层可开门范围、按需设置更为便捷的出入口和休闲空间(图7)。其余二层楼板挑出约3.5m,形成了首层檐廊空间。
图7 建筑首层空间设计谋略
04、公共空间设计制约条件剖析可以看出:两个项目均有高可达性;均将外部车流勾引至建筑内部,降落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均呼应园地旁的水体,且进行安全隔离。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项目在规范哀求下充分设置了公共空间,但规范哀求对医院建筑的形态和前期方案确有较大限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哀求“乙类公共建筑外窗有效透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窗面积的30%”。虽然该条款为非逼迫条款,但深圳市住房和培植局于2018年6月发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中提出的“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及公寓建筑的100m以下部分,紧张功能房间外窗有效透风换气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外窗面积的30%”则为逼迫性条文。为了达到上述哀求,建筑师不得不尽可能地缩减外立面的长度和面积、增加实体墙范围、在玻璃面缩小窗户尺度,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形态尽可能集中而非分散,不利于围合营造出身动的外部空间。建议干系规定适当调度、分类施策,而不应机器地统一。
05、结束语
未来的医院应充分根植于本土,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发扬本土文化、适应本土气候;医院未来也应作为一个公共的中央,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一环。
本文内容来自:
于婉红.岭南地区高密度城市医院建筑本土性设计谋略[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4,25(8):28-33.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