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坚固、都雅。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都雅”,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运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构造的比例规律。
古罗马建筑一样平常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构造为紧张特点。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有名天下。
扩展资料
古罗马的建筑分为三个期间:
1、伊特鲁里亚期间(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构造方面有突出造诣。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便是在这个根本上发展起来的。
2、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拢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培植。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继承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办法。
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戏院、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生动,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3、罗马帝国期间(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旁边是帝国的兴盛期间,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主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天子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
此外,戏院、圆形戏院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伟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往后随着帝国都城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