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空间提质改造后
让城市留下影象
让人们记住乡愁
本次北京站空间提质改造由WIT方夏设计主导设计,设计范围是火车站的中心大厅、第4候车厅以及中心候车厅(其它空间由车站参照)。设计任务包含室内设计、商业与传媒的重新方案以及照明设计和导视设计,总设计面积约10000平米。
北京站是50年代都城的十大建筑之一,于1959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统筹并主抓培植,也是全国铁路客运特等站,在201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部分施工过程
北京站1959年创站时旧貌资料 ©《北京站》1965年北京站铁道部展览事情处
北京站建筑气势宏伟,细节精美。主流媒体曾这样评价:“国人对建筑的需求不仅是物质方面的知足,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望……”在那个物资与财力极度缺少的年代,这不但是建造了一个车站,还建立了崇奉,让人们看到了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改造前:中心候车厅
改造后:重新设计中心候车厅的层层自我遮挡的导视牌
改造后:拆除大量不利的隔挡,引入窗外的明城墙遗址
本日,改造物理空间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人们对北京站还有哪些精神方面的渴望?答案大概是它还能成为国际大都邑里的一张温暖的名片,去直抵民气。
改造前:第四候车厅
改造后:第四候车厅座椅皮革面变动为创站时利用的原版绿色。并增加有历史意义的环岛型座位
创站时环岛座位资料 ©《北京站》1965年北京站铁道部展览事情处
统一店铺形状,利用玻璃隔断,减少对原建筑的影响
创站时乘客餐厅资料 ©《北京站》1965年北京站铁道部展览事情处
改造后:统一灯具的色温、减少眩光,营造有“博物馆气质”的光环境
改造前:中心大厅
改造后:强调中轴线的持重,重新布局商业和传媒
改造后:度身定制总做事台
北京站为提升出行幸福指数做出了贡献;在后疫情时期,本日通过提升空间品质来再次引发大家的精神力量去对抗当下的各类困难——难道不便是在用建筑空间塑造人们的信心与崇奉吗?
经由大半年反复的考虑设计,以极低造价和仅仅3个月的施工工期,对内部空间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了出行效率、商业做事及文化体验。从宏不雅观来说,设计还原和修缮了原建筑,延续并发展了原建筑措辞用以建造新时期需求下的客运做事空间,容纳商业举动步伐及广告传媒。
北京站均匀每天客流量约6万人,经由62年的高负荷利用,站内呈现出相对混乱的局势——陆续培植的各种举动步伐短缺统一方案;勾引标识错综繁芜;内部空间短缺系统照明设计……这统统与它的身份地位和地理地位不符。
纽约中心车站与提质改造后北京站
很多去过美国纽约的人会赞颂纽约中心火车站:赞颂它作为历史建筑的美,且很好地结合了当代利用需求。而在北京铁路局和包括WIT方夏设计在内的设计团队眼里,北京站也隐蔽着可以进入环球最美火车站排行榜的潜力。
很多人说北京站更美了。
我们相信:一个好的火车站,是一张温暖的城市名片!
北京站项目平面:1F(左)2F(右)
北京站项目剖面
项目名称:北京站内部空间提质改造
感 谢:中国铁路北京局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
项目面积:10000㎡
室内设计:WIT方夏设计
设计团队:罗振华 赵公普 牛倩璇 陶睿 杨林 赵亮 陈文懿 张雅琪
建筑协作:方道建筑 & Finger Mark
构造顾问:曹媛萍& Finger Mark
机电设计:刘君 梁良& Finger Mark
幕墙设计:时期标高
平面顾问:集智品牌
照明设计:PROL光石
油 画:陈科
拍照团队:Simon & TOPIA
视频剪辑:白玉侠 & 仲夏叶
文案策划:NARJEELING那几岭
项目策划:楽品牌策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