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国石牌坊之乡”美誉的隆昌,市内的石牌坊有十三座,功德碑三块。建于清代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间,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总建筑面积230平方米,从北到南,分别是: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 锄莠安良碑、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湜百岁坊、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
随着导航,首先来到的是南关古牌坊群。有雾,灰蒙蒙的,但这里还是有不少的游客在容身拍照。看到坊额上的“乐善好施”四个大字了吧,个中的善字少两点,寓意:善事永久都做不完;也寓意善心善境高远,善积善举永无止境。
“千年沧桑古驿道,立体史籍石牌坊”,隆昌石牌坊群集中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工艺的精髓,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化、力学、建筑学,文化艺术精髓为一体,是明清建筑佳构的代表作。
牌坊形式为三门四柱三重檐牌楼式青石仿木构造,隆昌的青石质地周详,硬度高,耐酸碱,抗风化,无辐射,绿色环保。
隆昌石牌坊,利用了高、浅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等手腕,包含有植物、动物、山水、神兽、图案、书法等。
这块“除暴安良”的石碑,建于同治十年(也便是1871年)仲冬月,这是咱们富顺乡名流民恭送少山不雅观察延大人的德政碑。
“除暴安良”石碑的阁下是“政通人和”石碑,这块碑建于同治二年,也便是1863年,是隆昌士民恭送知县国章的德政而立。这两块碑高4米,宽1.4米。
走完南关,又到北关,我们在隆昌宋瓷博物馆停车场停好车,从门洞进入。
进到里面,“隆昌市政协字画院”映入眼帘。
我是冲着石牌坊去的,照着导览图,沿古街向上,又来到北关牌坊群:这里有肃庆德政坊、刘光第德政坊、孝子总坊、牛树梅德政坊,以及锄莠安良碑。
南关和北关参不雅观完后,下一站便是古宇湖,浓雾弥漫,我们在谢家大院用完午餐,经由古宇湖大坝,直达孔子公园。
公园门口依然是牌坊,无字的,孔子的塑像恰好显现在牌坊门框里。
从牌坊进入,往下便是孔子公园广场,这时让我想起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座雕像高达30米,重达118吨,由纯铜铸造而成,是环球最大的孔子雕像之一。雕像呈现出孔子端庄肃穆的形象,身着长袍,手持书卷,神态持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孔子雕像面前,沿百步梯往下,便是龙形玉佩雕像,呈现在面前的便是一汪湖水。
我和妈妈一起溜达湖边,妈妈的膝盖曾因年轻时落下了病根,如今一只脚已经跛得很厉害,但她一贯在坚持磨炼,和我走起路来,一样没问题,妈妈说她之以是坚持磨炼,便是不想给我们添麻烦。
爸爸离开我们已经是20年,妈妈一贯倔强地活着,有时我在想,如果某一天我走在前面,妈妈也一定会倔强如初。请体谅,有时我很悲观。
离开古宇湖,我们前往云顶寨,顾名思义:云顶上的一座古寨。寨墙斑驳,听说这座城墙是在清咸丰九年由当地郭氏族祖建筑,同治十一年重新维修,占地245亩,城墙长1640米。
寨子里古树参天,每棵树子都有编号。
老屋子里早没人住了,古树,杂草,各种藤蔓已经斑驳地缠绕。
这里的黄桷树,泡桐树,喷鼻香椿树等等,很多都是五六十年以上的。
走在城墙边,想想以前寨子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在看来,也是一种纯挚的美好吧?
不知道往后这里会不会被重新打造开拓呢?一种原始的美,暴躁的心情在这里可以得到少焉的宁静。
从这个树丫位置往下看,也有几百米吧,远处便是公路和村落,有那么一瞬间,闪现一个动机,如果从这里纵深跃下,就不再有病痛、烦忧、骚动了吧?
看到这个烟囱,我有些惦记曾经生我养我的屯子老家了,那时我们家也有这样的烟囱,炊烟袅袅之际,我的作业写完,妈妈做着饭,一贯乐不雅观的爸爸哼着歌,牵着牛,赶着鸭鹅回家了……
走在石板路上,我的鼻子有些酸涩,我不能哭,我知道寨子外,老伴、公公婆婆、妈妈,他们四人在车内等着我“归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