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名片 旅游火爆“金钥匙”

荔波县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打造天下级旅游景区的重大机遇,立足资源上风,用晴天然珍宝、文化宝贝“两个宝贝”,发挥比较上风,捉住古桥名片、古寨文化、古镇人气,一手抓流量、一手抓业态、一手提质量,让荔波旅游业持续升温。
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2690万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总收入达226亿元,同比增长48%;接待过夜游客231万人次,同比增长22%,上榜“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个中,“五个对标”打造天下级旅游景区事情履历获指挥肯定,并列入中国改革2023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范例案例。

荔波建筑设计规范 材料设备

小七孔桥。
荔波县融媒体中央供图

“从南宁坐高铁过来1个多小时就到荔波了,真的很方便。
本日带家人游览了小七孔景区,美景如诗如画。
特殊是踏瀑戏水等项目,很故意思。
下次还要和朋友一起来玩。
”在景区嬉戏的南宁游客韦师长西席高兴地说。

小七孔桥,悄悄地横卧于荔波响水河上,古树青翠,碧水潺潺,湖光粼粼,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通往广西商旅大通道的一个历史见证。

过去,荔波因商兴“桥”。
本日,荔波因“桥”兴旅。

2023年,大小七孔景区接待游客打破620万人,单日入园最高峰值达6.9万人,稳居全省第一,增长359%。

小七孔景区的持续火爆带动景区周边、县城民宿、餐饮等家当火热发展。
今年,架欧新街片区、梦柳小镇片区、荔波古镇片区的民宿、酒店已持续多日满房。

游客正参与荔波古镇篝火晚会。
荔波县委宣扬部供图

目前,大小七孔景区已完成提质升级项目13个,提质升级景区景点16个。
成功打造小七孔“踏瀑戏水”、透明游船等46个体验型产品,并推出了瑶药康养、丛林探秘、研学拓展等新业态,以及“小七孔文创雪糕”等10余种文创产品,能给游客带来赏山赏水之外的“N+”体验,切实把“人气流”变成了“经济流”。

荔波县境内有22条河流,有河必有桥,现存各种古桥30余座。
该县已将“桥文化”基因深深地融入时期发展的血脉中。

借力高铁开通,搭建共享之“桥”。
目前,贵南高铁已实现全线贯通运营,荔波机场也完成改扩建并成功复航,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2023年,荔波高铁站共发送乘客超100万人次,单日开行列车最高达59列、最高吞吐人流量2.64万人。
还在县城、高铁站、重点景区等推出“一地租车、异地还车”业务,配置直通车、网约车600余辆,开通荔波至西江、黄果树等景区直通班线18条。

借力景区同盟,搭建共赢之“桥”。
荔波县充分发挥全省“9+2+2”旅游景区营销事情组轮值组长浸染,以自身为龙头核心,全力推动贵州省各大景区联合营销,实现联通贯通融通。
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周边县市的联动互助,推出“小七孔+”“+小七孔”等多样佳构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上风互补、客流互通,共赢发展。

荔波县城。
熊亚平摄

借力传媒大V,搭建流量之“桥”。
该县开展川渝、黔桂高校专题营销,约请广西百家旅行社走进荔波。
推出了“乘最美高铁·游世遗荔波”系列采风活动和“绿博黔南·寻美荔波”短视频创作大赛,还对外发布“天下的荔波”外宣片,吸引央视及省内外主流媒体组团到荔波调研采访,各平台大V、头部博主也纷纭到当地体验打卡,并推出各种佳构攻略2000余条。
荔波通过捉住宣扬流量密码得到精彩“出圈”。

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天下自然遗产地和“天下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天下级名片的荔波,已瞄准天下级旅游景区这个新目标,开启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

古寨文化 文旅领悟“新景象”

瑶山古寨地处荔波县瑶山瑶族乡,距县城35公里,距大小七孔景区5公里,是贵州唯一的白裤瑶族聚居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陀螺之乡。
先后被付与国家4A级景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天下瑶人大会永久会址以及中国俏丽休闲山村落等称号。

“我们好多瑶隐士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日子与过去比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瑶族青年王小业在家门口当起了瑶山古寨景区的讲授员,向前来嬉戏的游客讲述瑶乡的变迁。

瑶山古寨保存着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底色和不可再生的远古遗风,是古寨文旅领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瑶山古寨充分利用其上风,以村落变景区、技艺变技能、民房变客房、群众变演员、产品变商品的“五变”模式为抓手,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扶贫”,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瑶浴养生、研学旅行等为特色的文旅业态产品,形成了景区引领、业态聚拢、创新领悟的产品体系。
实现民族村落寨的蝶变,也成为荔波对外宣扬的一张亮丽名片。

小七孔景区旅游火爆场面。
荔波县委宣扬部供图

2023年,瑶山古寨接待游客36.71万人次,同比增长197%;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79%。

为丰富文旅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知民族文化魅力,知足不同游客的更深层次需求,瑶山古寨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了游客集散中央、民族商业街、村落史馆、拉董吉民宿群、民俗体验工坊、演艺场、研学中央等项目,形成集康养度假、研学造就、民俗体验等为特色的业态聚拢。

“和孩子们在景区里参与非遗制作,真的很高兴。
”来自河南的游客李女士说,瑶山景区的风景很美,景区体验的项目大概多,他们一家人都以为这趟旅行很值得。

为知足游客多样化、品质化的旅行需求,叫响瑶山“中国末了持枪部落之一”的文旅品牌。
瑶山古镇景区将非遗特色融进景区,抓好瑶陶坊、陀螺工坊、竹编坊、粘膏染坊等一批文化产品和工艺体验坊升级,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领悟发展的常态化。

瑶山古寨来宾临门。
荔波县委宣扬部供图

此外,该景区还采纳“文化+体验+商品”的办法造就特色家当,拓展文化旅游商品市场。
目前,已开始运营陀螺、布艺、粘膏等12座工坊,并与30所高校建立艺术研学互助机制,开拓瑶浴文化体验馆,组建了瑶族演出队,推出庖汤宴、瑶山鸡等特色美食,以及白裤瑶民族衣饰、竹编工艺品、陶瓷等民族旅游商品。

在当地群众的就业上,景区按照村落企一体化模式,优先招聘村落民到景区的干系岗位事情,扶持有分外技能、工艺和兴趣的村落民参与场景经营,帮助村落民发挥各自特长在本地做事就业。
目前,已有275户360余名群众从事瑶绣、纺纱、藤编、雕刻等手工艺品加工制作。

如今,在瑶山古寨景区内,“品瑶家美食、看陀螺绝技、享篝火晚会、体验非遗文化”已成为当地文旅领悟发展的新景象。

古镇生活 充满城市“烟火气”

夜幕降临,随着锣鼓声响起,舞狮演员在牌坊下演出起来,让古镇处处欢声笑语,叫好声不断。
来来往往的游人,热热闹闹的商店,人声鼎沸的餐馆,处处鼓噪热闹。

瑶山古镇篝火晚会。
荔波县委宣扬部供图

荔波古镇毗邻樟江,绿水环抱,在原古石城旧址上规复重修而成——既有明清徽派的建筑风格,江南水乡式的小桥流水,又有集聚各种特色民宿堆栈的“古风驿站”,还搜集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先后荣获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贵州省十大文化旅游街区等名誉。

“白天到小七孔看山、玩水,晚上到荔波古镇逛吃,不仅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还能不雅观看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出,真的是惊喜不断。
”来自重庆的游客王师长西席表示。

近年来,荔波古镇不断探索文旅领悟发展,丰富内涵,创新产品,优化业态,通过采纳办好“一桌菜”迎客、唱好“一台戏”悦客、备好“一份礼”聚客等方法,积极打造旅游消费集聚区。
目前,已精选打造出瑶山鸡、布依簸箕菜、韭菜包鱼等特色菜品10余种,并推出民族刺绣、布依扎染、水族马尾绣、苗族银饰等伴手礼系列商品30余种。
2023年,荔波古镇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综合收入3.5亿元。

位于荔波古镇的烤KING野奢烧烤营地,人气爆棚,成为不少游客和市民的打卡地:草坪上支起了天幕帐篷,灯光+音乐+啤酒+露营,伴随着星辰,游客可与家人、好友闲坐在天幕下,徜徉于美食与音乐之间,乐享休闲光阴。

“露营地自从去年7月尾业务以来,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爆满。
”该营地经理林炬城说。

走进荔波古镇,古色古喷鼻香的建筑与流光溢彩的霓虹,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沿着古镇前行,商铺沿街分布,各种民族旅游商品、民族银饰、地方特产以及特色工艺等商品搜罗万象,处处是烟火气。

目前,古镇景区共有住宿、餐饮、酒吧、旅游商品店等经营户320户,个中有光影画布、非遗文创店、花筑·沐兰坊等核心门店176户。
成功打造出“壹贰山市”贵州特色夜间文化赶场商场、非遗网红街特色夜游等项目,形成夜娱、夜游、夜市、夜食、夜宿等五大消费场景。

古镇的人气旺了,自然也带动县城其他民宿、餐饮等家当发展。
为规范地摊经济,发展旅游特色小吃街,荔波县按照疏堵结合、做事民生的思路,以及便民、惠民、利民的原则,对该县狮子口临时摊点进行方案和设计,变堵为疏,设置了30个潮汐摊位,打造夜市烧烤一条街,供应近百个就业岗位。

美美的荔波、火火的人气,来到荔波你就不想走。
(黎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