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读建筑学家、文化评论家汉宝德的《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他讲建筑与文化,普通又高等,两百多页,险些处处金句。
影象深刻的是,他以中西文学中爱情不雅观的不同,来解释不同的文明表现于建筑上所造就的不同。
以是,看到长江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汉宝德人文系列”出版,翻出旧书再读。
“汉宝德人文系列”
汉宝德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那一段笔墨中,汉宝德以《西厢记》解析,认为与世俗的不雅观念可以完备沟通的“中国式”朴素爱情——
表现在建筑上,便是空想与事实的稠浊。在生活的建筑上,追求梦境,相信幻觉,自上层社会看,庭院建筑成为梦境的详细化。自明末以来,园林设计家辈出,自从明末以来,园林设计家辈出,计成、李渔之辈乃至留下著作。然而贯穿理论与务实的精神,便是幻觉的创造,这是彻里彻外的现世精神。
“汉宝德人文系列”更为好读。“系列”中包括《亚洲建筑闲步》《收藏的雅趣》《真与美的游戏:汉宝德看古物》,其间呈现的不但是古物、建筑之美,还有岁月的隽永韵味。
先从《亚洲建筑闲步》读起——这是一部建筑条记散文集,汉宝德游历亚洲各地,遍览圆明园、福建土楼、徽州民居、吴哥窟、东京寺庙等各具特色的亚洲建筑,全书12篇,过半数为中国古代建筑。
在媒介中,汉宝德说:写旅游文章,不会想先容名胜古迹,由于这些旅游景点、建筑史迹,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所能写的是因景生情的感怀。以是去了北京,不写宫殿苑囿,却写圆明园的几块残石;去了江南,不写苏州园林之盛,却写少人知道的无锡寄畅园。
身在江南的我们,可以读读他笔下的江南。除了无锡寄畅园,他还写了“徽州民居”和“神秘的花山石窟”,他由杭州去往徽南,自然少不了捎带浙西山路两侧的村落:“浙西的民屋是悬山式,灰色的屋顶伸出墙面,以是民屋群体的造型是屋顶的组合,朴实而自然。”
汉宝德(1934年-2014年)建筑学家、文化评论家。主要建筑作品包括垦丁青年活动中央、台南艺术大学等。著有《如何欣赏建筑:汉宝德看建筑》《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亚洲建筑闲步》《收藏的雅趣》《真与美的游戏》等。(网络图片)
这一起,汉宝德还重点写了花山石窟群。这一石窟群的官方称谓是“花山谜窟”,本日,打开手机导航,显示花山谜窟正在“装修中”。
花山谜窟坐落于黄山脚下,新安江畔的几个低矮的山头里,共有大大小小三十六座窟,内部空间有石柱,有水塘,墙面与窟顶还有风雅、整洁的凿痕。
花山间隔杭州不远,但是我问了一下爱旅游确当地同事,她并未听说过这个石窟群。那么,它为什么能打动一位建筑大家。
中国人太喜好花巧、文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短缺的岂不便是大略、朴素的力感吗?这些石洞之妙,真是这种毫无情由的、以大量的人工开凿而未加丝毫雕饰的洞穴。石洞为砂岩,很随意马虎雕出花纹,甚或佛像,使它成为另一个文化宝藏,然而这里却空空如也,连一个石工的名字也没有留下来,更没熟年、月的记录。悄悄静地,在无垠的宇宙中,制造一个千古之谜。
——这是汉宝德的情由。
多年来,学者们试图揭秘花山谜窟的成因,并形成两种推论。
浪漫派把石窟与历史故事牵连起来,即为“屯兵说”,只要探求到历史曾经发生在这一带的战役,彷佛就言之成理。
但是,汉宝德认为,这个说法在知识上无法使人信服——
历史上的战役,一定要藏军黄山之下而取胜的,还不随意马虎找到。那么多工人挖山,若何守密?这样重大的事,如果是决胜的要素,不记载于史册,险些是不可能的。当时是秘密,写历史时还是秘密吗?最难阐明的是,几百万立方米的石头到哪里去了?有必要开三十六个石窟吗?还有他们没有提出来的:做军营用,或少数人的宫殿说,为什么不凿出整洁的房间,而要开凿东歪西斜、高低不平的空间呢?这样的洞穴,要治军可难了。
以是,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支持的是“采石说”。
这一不雅观点,与徽州的建筑生活密切干系。这一带,表面石材松软,山体的内部,石材较好,以是取石要挖山。以是,花山一带在漫长的岁月中,都承担采石场的功能。
“石头是相称长的岁月中逐步开凿的,以是石头的去处不成问题,由于已经分布全徽州各地了。由于是工匠与运石商之长期事情,因此算不了大事,并未引起政治的把稳,未见之于史册,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且,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徽州各地的村落、市镇,创造很多红砂岩的根本、建筑的片段或废石,用科学方法检定其上附着物的年代,可上推至明代中叶。”汉宝德认为,这也是很合理的,“徽州贩子的发达是始自明代,可以推断他们发财后才有本日我们所欣赏的徽州民居,开始建豪屋,用得起石材砌根本与墙壁,才能导致石材的开辟。”
如果花山谜窟少了历史战役的风云,是否少了冲动力?
汉宝德认为,正好相反,劳动大众的创造物,是另一种意义的“中华宝贝”:“想到数百年来,无数的石工,一斧一斧为了地方培植流血流汗,居然开凿出如此伟大又有表现力的抽象雕刻空间,比起设想为屯兵之场所要动听得多了。”
阅读+
《收藏的雅趣》
从对古物的认识写起,将隐没在光阴中的古物艺术之美加以阐释,并以富于理趣的笔触对古人文化和生活办法展开磋商,与读者共享自己的雅藏心得。
《真与美的游戏:汉宝德看古物》
汉宝德以亲历者的身份,分享古物市场的变迁和个人收藏趣事。他娓娓讲述自己在古物收藏上的深刻体验,即不在意古物的市场代价,而侧重于对古物艺术之美的阐释,以及对古人文化和生活办法的磋商,在真与假之间辨证美的真实。
本文为钱江原创作品,未经容许,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统统作品版权利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法律路子深究侵权人的法律任务。
来源:钱江·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