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WIIISH惟学空间

SIYI.D

eth建筑设计 常见问题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建筑学硕士

东南大学

建筑学学士

个人简介

曾实践于Spillman Echsle Architekten、华东建筑设计院等著名建筑事务所。
在苏黎利联邦理工学院就读期间,就任Digital Building Technologies (DBT), ITA ETH Zurich教席学生助教,以及Gramazio Kohler Research, ITA ETH Zurich教席学生助教。
善于GIS、打算机赞助设计。

"我逐渐认识到原来吸引我的,德语建筑文化中对付准确的追求和明确的‘好’的评判标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
这种根深于自己的地域文化传统,又有着多元声音的传授教化氛围让我有时激动而冲动,有时不解而不满,但累积为比之前更客不雅观的判断,更原谅的心态。
"

2019-2023

作品展示

←向左滑动查看精选作品 · © SIYI.D

01

ETH之旅

德语区建筑学习

在海内建筑学本科学习结束后,我仍感到知识的不敷,操持连续以职业建筑师为培养目标的建筑学演习。
由于个人性情以及建筑学入门教诲的勾引,我十分神往德语区建筑文化,并在本科期间学习德语,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作为目标院校开始准备申请事情,毕业后顺利入学,至今在瑞士学习和事情约五年。

ETH在我求学期间正处于一个主要的转型阶段。
一方面它保留着德语区的传授教化系统;另一方面引入了在欧洲和天下范围一批有着精良实践、理论研究和新锐探索的建筑师、艺术家和理论家。
不同传授教化体系和建筑文化背景的教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付不同论题、传授教化方法,无论是总体认知还是详细细节都有争辩乃至摩擦。
这对付作为学生的我来说是一件很故意思的事情。
我有幸能捉住了上一世代的尾巴,和Annette Spiro、Markus Peter等资深德语教授从观点到建构系统地学习,也有机会跟随欧洲当代最精良的青年建筑师们探索新的研究设计办法。

ETH主楼及室外平台 © 网络

02

搭建理论框架

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所GTA

ETH的硕士必修课程有两个。
紧张部分:一个是设计课,一个是四个机构的必修理论课程——建筑历史理论(GTA),建筑技能(ITA),遗产保护和建造研究(IDB),景不雅观和城市研究(LUS)。
ETH的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所GTA是当代最主要的建筑传授教化和研究机构之一。
教授军队有专长于古代艺术史、后当代建筑、当代艺术、技能史、城市史等的精良研究者。

在ETH的学习过程中,建筑历史理论的系统建立让我颇为收益。
此前我对付建筑理论的学习是片段的、散落的、一知半解的。
ETH课程的帮助我搭建了一个别系的理论、案例学习框架。
个中最精华的是本科课程,硕士课程更多是针对个中一个期间或学派的深入研讨。
与此合营,ETH的图书馆供应了取之不竭的宝藏资源,全瑞士馆藏的图书、舆图、资料都可以轻松调取借阅。
这样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自然是缓慢、呆板的,乃至不在严格考试的压力下难以自觉完成的。
但是这个框架唯有大概搭成,我的知识才拥有了坚硬的骨骼,从此能够不断吸纳新的营养,支撑愈加坚实的血肉。

在我的目前阶段,历史理论学习一方面有助于我把某种思想和作品既放在一个详细的韶光,又在一个历史的维度上,关联地去理解和学习;一方面作为祛魅的工具,让我在被哗众取宠的不雅观点和眼花缭乱的图像中保持判断力。
同时这乃至让我有点不足自傲,由于每当有了一点点得意创造也会不断意识到是古人早已想过、做过,且完成得出色的。

参与Dr. Irina Davidovici欧洲19世纪早期社会住宅比较研究 © SIYI.D

03

行走的建筑学

天下范围内的研学旅行

ETH建筑学院的一个特色课程是每学期一次的Seminarreise,即由各个教席的教授领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周的研学旅行。
由于旅行目的地和内容常日与教授的研究干系,我们常有机会参不雅观普通游客无法游览的部分和享受详细讲解。
每一次的旅行都有超乎猜想的体验和启示。

摩洛哥之旅,参不雅观Georges Candillis, Shadrach Woods, Alexis Josic 等当代主义建筑作品 © SIYI.D

撒丁岛之旅速写,参不雅观住宅作品 © SIYI.D

对谈撒丁岛建筑师Alberto Ponis © SIYI.D

04

"居住"的主题

苏黎世的建筑住宅

设计Studio持续一学期14周,由二十余个教席各自拟题。
各个教席的研究传授教化方向有很大差异,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报名,根据优先级别抽签分配。

住宅是我在学习中很感兴趣的主题。
海内建筑学学习绝大多数的课题关注于公共建筑,而住宅设计对付瑞士建筑师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
苏黎世有着自己分外的住宅政策,百年互助社住宅实践。
在大批建筑师的反复考虑和不断创新之下,呈现大量精良住宅案例。
此前我个人也只有在中国城市商品房的居住经历,海量精良案例学习和宝贵的住宅开放日参不雅观活动不断地打破着我原来对付居住的理解和想象。

Annette Spiro设计studio互助作品,从建筑元素开始的住宅设计 © SIYI.D

以住宅为题,每个教席也有不同的关注点和演习方法。
如从某个建筑元素(Bauteile),如窗、门、橱柜、洗手盆等出发,学生通过历史案例网络、制作等办法破除固有想象,重新理解各个元素在住宅中的角色。
再以此为主题构思空想的户型,末了再在详细的城市环境条件下组合、变形。

有的教席则更侧重对付城市(Städtebau)的回应,从类型选择、体量到布局去回应城市。
其课题深植于苏黎世的建筑住宅文化,又紧随着最新的政策和趋势。
对付住宅的各个建筑元素也更看重于深入研究其形式变革与历史背景、社会构造和建筑思潮等的关联。

Markus Peter设计studio个人作品,从城市到室内的住宅设计 © SIYI.D

05

工具、方法与媒介

“手”先行于“脑”的设计方法

设计Studio另一特点是看重制作。
曾有好几位教授表达了对付“手”先行于“脑“的传授教化办法的认可。
初到ETH时我也会感慨周围同学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新奇的模型制作思路。
传授教化楼内供应了完备的模型制作举动步伐,包括木、金属、石膏、CMC、激光切割、3D打印等工坊,并供应辅导和定期培训。

我曾跟随西班牙事务所Flores &Prats学习,其传授教化和事情都同等强调手工制图、手工模型作为设计方法。
他们坚信选择这样的工具有助于更好地思考,避免被打算机的思维裹挟。
令人惊异的是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事情方法竟然可以有强大的生产力。
从城市尺度的cartography,细至地砖、构件的绘制,Flores &Prats 展现了一种传统工匠般的精神,并证明其仍能在当代建筑霸占一席之地。

Eva Prats 设计studio,Cartography绘制评图 © SIYI.D

Eva Prats 设计stuido作品,轴测手绘 © SIYI.D

新的工具和技能

当我们一边重回到初始和本能的以手为根本的设计方法,一边又有机会考试测验打仗新的工具和技能。

其一是作为赞助的工具。
我两年参与技能所ITA的助教事情,课程针对利用打算机赞助设计事情中可复制且重复量大的内容,如标准建筑构件的排布、利用进行图解静力学进行构造打算等。
这哀求利用者对规律的充分理解和准确制订。

另一种工具则为我带来改造的理解。
在景不雅观和区域尺度的设计中,瑞士完善详尽且易得的地理信息使学生得以充分利用GIS进行研究;点云技能则捕获不同分辨率的表面信息,无差别表现人造物与自然,同时呈现室内与室外,重塑我们不雅观察视角。

水坝 Punt dal Gall and Ova Spin记录动画截选,利用Laser scanning, photogrammetry, sound recording. © SIYI.D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Gotthard隧道挖掘研究 © SIYI.D

06

结语

更客不雅观的判断,更原谅的心态

学院的多样性为学生供应了许多截然不同的选择,相信每一条路径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
这种多样的体验对付我的不雅观念有着新的启示。
我逐渐认识到原来吸引我的,德语建筑文化中对付准确的追求和明确的“好”的评判标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

我仍记得一次评图中一位西班牙的舆图学家中的一句话:“对付在天空中飞的鸟儿来说,我们区域的分界并没故意义,它在意的只是这个枝头到那个枝头的间隔。
”这种根深于自己的地域文化传统,又有着多元声音的传授教化氛围让我有时激动而冲动,有时不解而不满,但累积为比之前更客不雅观的判断,更原谅的心态。

建颠末议定定留学的学生积极和仍在目标院校的学生联系理解各方面情形。
毕竟学校也是一个不断变革动态的组织,不应以单方面的固有印象判断是否适宜自己。
若和我当初般闷头提高,碰着可能有惊喜,也可能有不适和失落望。

© SIYI.D

文中图片笔墨均来自作者 © SIYI.D,

未经容许禁止任何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