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路很短,却很耐逛,由于这条路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在这条路上,建筑风格迥异的老式花园洋房殽杂在新式里弄和高层住宅之间,使这条马路显得更加跌宕多姿。
走在五原路上,仿佛回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气中弥漫着安谧慵

五原路原名赵主教路,修建于1925-1930年。
1937年后,上海人口大增,各地厂商陆续在此地投资建欧式花园洋房和新式里弄住宅,五原路及其周边逐渐成为本市高等住宅区之一。
1943年,改名五原路,并沿用至今。

五原路205弄5号—任德耀旧居

五原路建筑设计事务 建筑法规

五原路212弄—周碧珍、洪念祖、陈传熙、蔡昌旧居

五原路248号—江寒汀旧居

五原路252弄11号—包达三旧居

五原路253号—俞振飞旧居

五原路258号—言慧珠旧居

五原路281弄6号—陈烟桥旧居

五原路283号—朱恒清旧居

五原路288弄3号—张乐平旧居

五原路205弄5号

任德耀旧居位于五原路 205 弄(来斯南村落)5 号,建于1938 年,占地面积 746.67 平方米, 建筑面积 1075 平方米。
建筑群由 5 幢假三层砖木构造楼房组成,建筑入口位于背面中间,有雨篷。

每幢右面为连续玻璃窗,左面退却撤退为阳台。
通高窗套,窗间有几何图案装饰。
四坡屋顶,檐下有券齿带润色,水泥砂浆压花墙面。
因安福路上已有来斯别业,故名来斯南村落,以示差异。
现为民居。

1999 年 9 月 23 日上海市公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精良历史建筑。

任德耀

任德耀(1918-1998),江苏扬州人,笔名王十羽,儿童剧作家、导演。
1947 年参与筹建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后历任团长、院长、名誉院长兼艺术辅导。
代表作有《交情》《马兰花》《小足球队》《宋庆龄和孩子们》《妖怪面壳》。

五原路212弄

五原路 212 弄大华新村落,新式里弄。
建筑略具当代派风貌,三层砖混构造。
平屋顶四周设置女儿墙,立面简洁,极少装饰。
南部二层设有悬挑的阳台,下部为底层门廊。
素色水泥砂浆外墙面均布钢窗,窗裙板仅以网格细槽略作装饰。
楼内布局紧凑,功能齐备,原用锅炉水汀供暖。

周碧珍

周碧珍 (1921—2013)原籍广东中山县,生于上海,曾用名周韵芳,女高音歌唱家。
长于演唱花腔技巧较高的作品,其歌剧代表作有《苏武牧羊》,歌曲代表作有《我俏丽的故乡延边》《梭罗河》《姑娘生来爱唱歌》《布谷鸟叫迟了》等。
周碧珍旧居位于五原路 212 弄 5 号。

洪念祖

洪念祖 (1902—1990),江苏江阴人,字博平,工商业人士。
曾任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副厂长,上海橡胶同行公会联合会理事长、全国橡胶同行公会联合会理事长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工商联实行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等。
洪念祖旧居位于五原路 212 弄 10 号。

陈传熙

陈传熙(1916—2012),祖籍广西南宁,出生于广西龙州县,音乐指挥家。
曾任上影乐团指挥,为近 600 部影片配乐并指挥演奏,代表影片有故事片《林则徐》《聂耳》等,美术片《牧笛》《金色的海螺》《大闹天宫》等。
陈传熙旧居位于五原路 212 弄 16 号。

蔡昌

蔡昌 (1877—1953),广东喷鼻香山(今广东中山)人,著名侨商。
中国近代当代规模最大驰名中外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的创始人。
蔡昌旧居位于五原路 212 弄 16 号。

五原路248号

江寒汀旧居位于五原路 248 号, 新式里弄住宅。
建筑为三层砖木构造,采取青砖和石灰砂浆砌筑墙体。
一层设有架空层,建筑平面近似矩形。
房屋外立面形式简洁,白色水泥拉毛墙面,局部窗边为净水砖外墙面,机制小瓦缓坡屋盖。
南立面设有阳台,钢筋混凝土悬挑板构造。

一层入口位于房屋北侧,入口门厅及走道地面为水磨石饰面,白色涂料粉刷墙面,木构造双跑楼梯,木踏板,木栏板,一梯两户。
二层南侧设有阳台、居住房间,中部为客厅、厨卫。
室内走道及房间楼面基本为硬木长条地板。
房屋南侧有庭院。

江寒汀

江寒汀 (1903—1963),江苏常熟人,名上渔,字寒汀,花鸟画家、艺术教诲家。
其花鸟画深得古代名家画法,技法十分娴熟。
传世名作有《百鸟图》《百卉册》《百兽图》等。

五原路252弄11号

包达三旧居位于五原路 252 弄大通别墅 11 号,建于 1938 年,占地面积约 340 平方米,个中建筑占地面积 145 平方米。

11 号与 12 号住宅相衔接,又与衔接的 13 号和 14 号共同组成外不雅观和构造完备相同的两幢住宅楼,呈东西向并列分布。

整幢建筑中轴对称,高 3 层,每层旁边各设一套居住单元,立面设计利用了转角窗、悬挑阳台和弧线墙面等当代元素,但入口处等局部仍带有少量装饰艺术派的纹饰。
孙毅、彭新琪夫妇曾住在大通别墅 13 号。

包达三

包达三(1884—1957),浙江镇海人。
曾为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前夕回上海参加革命运动。
抗日战役胜利后从事民主活动。
曾任浙江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

五原路253号

俞振飞旧居位于五原路 253 号协发公寓,建于 1933 年,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建筑面积 2128 平方米,占地面积 441 平方米,稠浊构造四层(现五层), 平面长方形,为当代风格的成套公寓住宅。
公寓三层楼东边的一组套房为俞振飞旧居。

公寓南立面挑出阳台,北立面中间圆形凸出,底层方形门洞,有水泥雨厦。
方形门窗,水泥拉毛墙面,平顶。
公寓沿五原路北边支配,平面为一字型, 由两个单元组合而成。
每个单元标准层平面为一梯一户,每户为四室户型,居室大多为套间,并奥妙地在房间分隔处设置壁橱。

起居室通旭日台,有六扇落地长窗,阳光充足,透风良好。
厨房特殊大,一间为洗切,另一间为烹烧。
佣人房设在洗切间旁,且朝南,虽然面宽狭长,但面积不小,在上海公寓中仅此一例。
楼梯间半平台悬挑,底层设汽车库、 锅炉间,两边尽头各设两室户型。
现为民居。

俞振飞

俞振飞 (1902—1993),原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生于苏州,名远威,号箴非,京剧、昆曲演出艺术家。
代表剧目有:昆曲《太白醉写》《牡丹亭》《永生殿》等,京剧《群英会》《状元谱》等。

五原路258号

言慧珠旧居位于五原路 258 号自由公寓,建于 1933 年,占地面积 1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575 平方米,附屋汽车间 129 平方米,属当代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

建筑为九层钢筋混凝土构造,立面中轴对称,饰简洁的竖向线条。
水泥砂浆饰面的窗框、转角窗,与褐色面砖墙面形成虚实比拟。
建筑中间部分的窗套及两侧部分的窗下板为白色,立面中心有一白色垂直装饰带,成为构图中央,同时建筑顶部向退却撤退、向中间紧缩,形成台阶状。
底层处理成粗石基座。
楼前有小花园。

1994 年 2 月 15 日上海市公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精良历史建筑。

言慧珠

言慧珠 (1919—1966),北京人,原名芰莱。
父言菊朋为著名京剧须生。
后拜梅兰芳为师,自组言慧珠剧团。
擅演剧目有《玉堂春》《游园惊梦》《死活恨》等。

五原路281弄6号

陈烟桥旧居位于五原路 281 弄 6 号,为花园住宅。
房屋为假三层砖木构造,一层设有架空层,建筑平面近似呈矩形。
房屋外立面为淡黄色水泥拉毛墙面方形钢窗,窗上方有菱形装饰图样。
南立面设有梁板式阳台,雕花镂空铁栏杆。
红瓦坡屋面,木构造挑檐。

一层入口位于房屋东侧,拱劵门洞,一层窗内钢格栅设有精美雕花图样。
木构造双跑楼梯,木踏步,木扶手。
三层西侧有阁楼。
房前有小花园。

陈烟桥

陈烟桥 (1911—1970) ,广东东莞人,笔名李雾城等,版画家。
其版画以黑白木刻为主,多表现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劳动, 手腕写实,画风朴实。
代表作品有木刻《培植中的佛子岭》《鲁迅和他的伙伴们》《黄浦江上》等。

五原路283号

朱恒清旧居位于五原路 283 号。
据朱文琪(朱恒清长女)先容:1948 年朱恒清在五原路 283 号盖起了一座马蹄形四层楼房。

该建筑南面为主楼,西面为厨房大菜间,北面为汽车间。
主楼底楼分东、中、西三间房,之间均有活动移门隔开,拉开来俨然是个俊秀的标准舞厅,房屋高,屋内通亮。
屋外有一大花园、两个网球场,园内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中间植有几棵喷鼻香樟,两旁为瓜子黄杨和冬青,看上去十分淡雅。

1949 年元霄节他们百口人搬入。
20 世纪 50 年代,该建筑被作为武警上海市总队摩托车三中队营房。
1982 年归还原屋主,利用至今。

朱恒清

朱恒清 (1902—1986),祖籍无锡,人称“钢铁大王”。
成立茂兴钢铁株式会社,后成为上海当时最大的私营钢厂老板。

五原路288弄3号

张乐平旧居位于五原路 288 弄 3 号,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占地面积 261 平方米,个中建筑占地面积 192 平方米。
建筑为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砖混构造两层两开间,机平瓦坡顶,有出檐。
外立面简洁,仅入口处有几何形装饰线脚,阳台栏杆为铁艺。

2016 年,经由修缮的张乐平旧居已对"大众年夜众开放,一楼展出了“三毛”故事和张乐平的创作,二楼复原了张乐平师长西席居住时的原貌。

1950 年 6 月至 1992 年 9 月张乐平在此居住。

张乐平

张乐平 (1910—1992),祖籍浙江海盐,漫画大师,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首创者。
他所创作的“三毛”经典漫画形象名扬外洋,被誉为“三毛之父”。
代表作:《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