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央建筑方案》,位于岐江新城范围内的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央项目的超高层建筑操持培植高度为498米,是中山目前方案培植的最高建筑。这将是中山未来城市天涯线的代表作之一。
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山最高楼为古镇利和威斯汀酒店,高305米;中央城区则是完美金鹰广场的甲级写字楼,高238米。这两座大楼启动于2015年前后,分别代表了传统专业镇的家当转型路径与中央城区的商务集聚趋势。
根据开拓培植哀求,中山去年拍出的马鞍岛地块上,也涌现了高度介于450米—460米的超高层建筑方案。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中山重点片区未来城市发展方案的“标配”。
中山摩天算夜楼的新时期正在到来。从目前的培植方案来看,未来中山高楼群将呈现“双区闪耀”,岐江新城和翠亨新区的新高度崛起,光鲜表示了中山“强心计策”和“环湾布局”的思路。
城市天涯线:
追溯城市升级之路的线索
去年8月,中山中央城区最引人瞩目的地标性建筑——完美金鹰广场写字楼部分楼层投入利用。这栋总高度达238米,共48层的甲级写字楼,是中山中央城区目前的第一高度,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
完美金鹰广场写字楼。
2015年,完美金鹰广场开始培植,目标是打造以高端做事业为引领推动“三旧”改造的新标杆,定位为国际化新平台。在完美金鹰广场之前,中山中央城区的“第一高度”是2012年投入利用的利和国际金融中央。在当时,这对“双子塔”超越了霸占中山第一高度20年之久的128米的中银大厦,一举将中山第一高度提升到200米以上。
城市天涯线的变换,是追溯城市升级之路的线索。中山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史是改革开放初的一段佳话,而中山第一栋高层建筑正是中山国际酒店,这栋于1986岁首年月次对外业务、75.5米高的五星级酒店迅速带旺了周边商圈,并形成了时至今日仍是全市规模最大的酒店群。
经济高速发展下,90年代初,中山对金融与商业的需求催生了38层高、128米的中银大厦。此后,中山高楼发展史定格了20年。主城区的首位度让位于专业镇经济的能级,在中银大厦、信联大厦、铁城大厦等之后,中山第一轮摩天算夜楼热潮告一段落。
当时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经济体量已今是昨非的中山呼唤更加强有力的商业综合体。2012年,利和广场以59层、209米高的“双子星塔”形象涌现,成为新一轮“摩天算夜楼”竞赛启动的标志。
由此,中山的超高层建筑进入快速地更新换代期。与完美金鹰广场前后脚,古镇的利和灯博中央高305米的大楼也在同一韶光段破土动工。这栋在2018年开业,被命名为古镇利和威斯汀酒店的大楼,反响了专业镇对当代家当做事载体的渴求,以及“中国灯饰之都”的升级思路:以城市地标驱动家当升级,促进产城人文领悟发展。
楼宇经济:
时期潮流中大楼业态的重塑
从2012年到2017年,中山超高层建筑陆续投建或落成:44层、200米高的古镇华艺广场,36层、220米高的坦洲镇盈富国际,272米高的紫马奔驰……就连南区用作工业用场的蒂森电梯试验塔楼也高达248米,是天下最高电梯试验塔之一。
蒂森电梯试验塔楼。
高度竞赛背后,中山发出了鼓励发展楼宇经济的明确旗子暗记。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快造就发展做事业新兴业态的履行见地》(以下简称《见地》),提出到2020年,全市做事业新兴业态家当规模达500亿元,发展50个家当特色光鲜、比较上风突出的亿元楼宇,形成30个家当领悟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做事业集聚区,力匆匆中山成为珠三角做事业新兴业态发展高地。
“楼宇经济”与做事业集聚挂钩,让超高层建筑再一次成为人们衡量城市发展能级的标尺。从纯酒店业态的中山国际酒店,到专注商务办公的中银大厦,再到商业综合体的利和广场,大楼业态也在时期潮流中不断重塑。
利和国际金融中央。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这样描述摩天算夜楼对付纽约的意义:“那些高高耸立的大楼并不仅仅是一座一座的纪念碑。它们为纽约的发展和工业的繁荣供应了可能,它们为企业主和工人们供应了更加人性、也更加高效的空间。”
中山既须要更加高效的商业空间,也须要城市发展纪念碑。未来,中山两大城市会客厅崛起的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不仅将让现有的城市高度黯然失落色,也让我们窥伺到中山培植高品质、国际化城市的野心。
根据《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央建筑方案》,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央项目将培植超高层建筑、高端写字楼、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做事型公寓、特色商业街区以及住宅区,用地周边方案有滨水公园、公共文化举动步伐等,将打造岐江新城复合型总部经济引领区,以及发展布局合理、当代大商业配套做事、环境幽美的综合生态商务区,助力岐江新城成为中山城市家当升级的发动机、中山城市形象提振的门户区。
做事业的寻衅:
中山如何撑起“城市新高度”
“楼宇经济”热度升腾,第一高楼将在未来不断刷新。未来的中山,将如何撑起这片不断攀高的城市天涯线?
曾经,商业需求不振是中山摩天算夜楼发展进程中的“紧箍咒”,也正是此前中山提出发展“楼宇经济”的背景。回溯到2015年,时任发改局副局长郑延婷表示:“据我们初步统计,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商务写字楼全市共有65个,大部分集中在城区,但有很多写字楼的利用率不高”。
当代做事业的壮大,是楼宇经济发展的根本。“十三五”期间,中山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三次家当构造从2.2∶55.9∶41.9调度为2.3∶49.4∶48.3,当代做事业增加值占做事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2%,做事业支撑浸染更加突出。
今年的中山市政府事情报告提出“打造当代做事业发展高地”“造就壮大当代做事业”,这也是中山实现高质量崛起的必由之路。对不敷的反思,并非为了否定中山培植摩天算夜楼的必要性。正好相反,地皮开拓强度在广东省内仅次于深圳、东莞的中山,正在举全市之力推动重大家当平台的培植,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急迫呼唤摩天算夜楼的降临。
不断变换的城市天涯线,在中山快速发展、扩展与转型的进程中,就像大船航行中越拔越高的桅杆。我们举头向上仰望,看到的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更是一座城市未来的航向。
而在城市天涯线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该如何强健自身的家当骨骼,以将城市抬至全新高度,是未来十年的中山须要回答的问题。
【采写】南方日报 廖瀚
【拍照】南方日报 叶志文
【作者】 廖瀚;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