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暴君般的夏天逼到去世角,要么把自己关进空调房,像把吃的放进冰箱;要么转守为攻,奋起反抗,从食品里杀出一条路来,让我们把盛夏之热的痛楚,变成老天爷预见不到的欢快。

于是,冰糕、冰棍就成了我烦躁和酷热的解药。

冷饮厅建筑设计讲授集年夜全 知识问答

松花江边售卖冷饮的食品亭

西式冷饮在哈尔滨由来已久,险些和城市历史一样长。
况且,大中国范围内,哈尔滨也是最早引入西式冷饮的城市之一。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建筑让哈尔滨活脱脱变成一座当代都邑,侨民的涌入不仅带来了洋葱头的建筑、俄式大菜、也带来了西式冷饮。
早期的哈尔滨冷饮并不是独立的行业,而是附属于西餐馆、咖啡馆、茶食店,著名的马迭尔、马尔斯、密斯、游艇俱乐部等等,入夏后就开始有冰糕、冰咖啡、格瓦斯、汽水供应,好烦懑乐!

重点来了!


哈尔滨历史上冰棍三巨子:合发祥冰棍、马迭尔冰棍、喷鼻香坊冰棍。

建国后哈尔滨的五大冷饮厅:道外的合发祥、老鼎丰,道里的源茂、马迭尔,南岗的南极。

哈尔滨冰棍、冰糕简史

哈尔滨专学临盆冰棍、冰糕的历史从1930年开始,制造工艺和设备紧张来自日本。

早期的冰棍厂规模小,年产量不超10万支;1947年50家、日产量140万支;1956年,冰棍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在喷鼻香坊、动力、太平、平房建厂;1974年,日产量185万支。

个中之一的裕兴和冰棍厂是道外三大家之一,这张泛黄的包装纸便是“裕兴和冰棍厂”生产的“满堂红福”冰糕,韶光是1956年公私合营前后。

消逝的合发祥冰棍、冷饮厅

合发祥冷饮厅前身是项氏兄弟创办的经销食品的小铺子,1920年开始自产糕点,1940年后,由项氏兄弟的侄子项士斌接手,八十年代,改为合发祥冷饮厅。

八十年代,当时60多岁的项士斌老人口述了合发祥的历史。
壮盛期,合发祥日产量10万支,冰棍车350辆,基本垄断了哈尔滨冰棍发卖市场。

曾经的冰棍只是硬邦邦的甜冰一块,自从改了配方,加了牛奶、鸡蛋,冰棍的天下愈发甜蜜。

马迭尔冰糕、冷饮厅

马迭尔冷饮厅附属于马迭尔宾馆,60年代开始对外售卖,顺序是先有冰糕再有冰棍。
当时马迭尔被更名为“哈尔滨旅店”,五十岁以上的哈尔滨人一定记得,只要在马路上听到叫卖着“哈尔滨旅店的冰棍”,就会急速跑出家门争先恐后地买上一根。
火热的夏季,马迭尔冰棍供不应求,卖冰棍的小贩们每天天不亮就在门外排队等待上货,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只能限量上货。

八十年代前的马迭尔冰棍还是苗条方型,弯成喷鼻香蕉状也不会折断,吃的久了也不会化,可见用料之好。

对付70、80后的哈尔滨人,马迭尔冰棍是高等的代名词,街头叫卖的喷鼻香坊冰棍2、3分一根,马迭尔冰棍1、2毛一根,前者多的是冰碴,后者却是细腻柔润,奶喷鼻香浓郁。

源茂冰砖、冷饮厅

源茂冷饮厅道里西七道街1号,前身是源茂冰棍厂,初创于1946年。
听说,源茂冰棍厂向来看重质量,投料准确,工艺严格,常常供应的有五分钱一支的普通冰棍和七分钱一支的牛奶咖啡冰棍。

1985年,源茂冷饮厅引进了21台国外大设备,双筒冰糕机、高等冰淇淋机开始涌如今哈尔滨人的视野里。

销路好的有蛋黄冰棍、巧克力挂皮冰棍、巧克力冰糕,尤其是由蛋白、巧克力、蛋黄三层组成,上面装饰着奶油花的冰点心,成了孩子们的大爱。

多说一句,源茂冰棍比马迭尔冰棍涌现得更早。

南极冰棍、冷饮厅

南极冷饮厅的前身是南岗冰棍厂, 1946年开业。

1988年,南极的冰糕种类就有菠萝、芝麻、葡萄、桃子、山楂、桔子、果酱、梨。
冰点的种类也各有不同,价格低的有熊猫小冰点和三色冰砖,价格贵些的有5到50元不等的多种造型的选择。

2011年,南极冷饮厅获商务部批准的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4年底迁址中心大街。

喷鼻香坊冰棍

喷鼻香坊冰棍厂1958年建厂。

1989年,每天卖出40多万支冰棍、1000多桶冰糕,来批发冰棍的商贩成宿地在厂外排队,工厂24小时一直地生产也供不应求。

2014年,喷鼻香坊冰棍厂被民营企业收购后转项经营,喷鼻香坊冰棍厂从此告别了历史舞台。

目前为止,我们再也无从尝到喷鼻香坊冰棍的味道了。

三八冷饮厅

三八冷饮厅是在三八饭店的根本上开辟出的一块地方。
当时,三八饭店与江南春、福泰楼并列为哈尔滨第一流的饭店。
后来,由于到一墙之隔的老鼎丰吃冷饮的人常常由于人多没座位而拿着冰糕来三八饭店吃,三八饭店才决定在1987年将一楼变成了冷饮厅。

三八饭店的冷饮在九十年代其实红火了一阵,与此同时,二、三楼的餐饮部分却日渐衰退,1995年全部停业。
曾经辉煌的三八饭店变成了只经营冷饮的小店,2006年11月彻底停业。

末了这一段来自听众“董齐”的留言:

中午儿子回家,拉着我的手说:“爸爸、爸爸,表面有个老奶奶喊得很惨,你能给我五毛钱,我给老奶奶吗”?

我想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爱心,就拿出了一块钱。
我问孩子“老奶奶喊的什么”?孩子见告我:“冰棍、冰棍、奶油冰棍……”

没错,这便是我们自小的影象,世间最美就两样:夏日的冰,身边的你。

再次致谢《哈尔滨美食舆图》编撰人宋兴文老师,感激您的“考古”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