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摄影馆被留住的旧光阴
可以说,皇宫摄影馆是目前济南市最老的、也是保存最完全的摄影馆。自1932年开业至今已存在了近90年。
△//整座楼房古喷鼻香古色,颇似一座华美的小皇宫
创始人张大作出身贫寒,从前曾是冯玉祥的司机。1932年春,他在经三路纬四路租了车万平名下一幢三间门头的二层楼房,也便是现在皇宫摄影馆的西半部。
△//咔嚓一声,生命的瞬间便被定格
这座建筑的楼顶覆以金黄色琉璃瓦,大门两侧各有一根半圆浮雕龙柱,上雕“皇宫摄影馆”五个大字。整座楼房古色古喷鼻香,颇似一座华美的小皇宫,处于个中,不难想象它当年红极一时的样子容貌。
△//老照片把旧光阴牢牢锁住
皇宫摄影馆于1956年实施了公私合营。曾多次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大摄影馆进行技能互换,独家举办过两届影展。
△//拍好的照片被摄影馆妥善保存
皇宫摄影馆拥有一流的拍照师,他们的拍照作品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展中多次获奖。1987年,皇宫摄影馆规复了原名,后又经由整修,规复了原来的边幅。
△//每个袋子里都保存知名贵的回顾
“瞬间,可以永恒地通报历史。永恒,可以把瞬间永久地存活。发黄的,是灵魂生命的陈述。崭新的,是未来影象的符号。”来皇宫摄影馆拍张照吧,与它一同定格在济南的冬天里。
地址 | 市中区经三路108号
老洋行纬六路上的经典之作
纬六路27号的“老洋行”,济南人都不陌生。这座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老建筑,不仅记录了济南百年开埠历史,还被评为“来济南不得不看的八处老建筑”之一。
△//如今洋房高大通亮,宛若新生
连续的拱门和回廊,高大通亮的窗户,老洋行承载着一种幽远的古风,这便是济南独特的文化风格。 它仿佛一条隔世的长衫,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韵味。
△//这里曾是熟年夜银行旧址哦
老洋行原名“山东熟年夜银行”,是1919年曾在北洋政府担当过末任总理的潘复在济南发起的,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兼办有奖储蓄。大厅右侧挂着一幅“山东熟年夜银行”的拓片,这是一幅有故事的拓片。
△//济南历史单位的牌匾,是他历史的“身份证”
现如今,经历了百余年风风雨雨的老洋行已经被改造成一家民宿,以新的姿态连续陪伴济南人。
△//时期气息与古典风范完美领悟
化身民宿的“老洋行”完备保留了它独具特色的外立面,内部则约请海内著名设计师沈雷、孙云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装修,无论外不雅观还是内部装修都十分精美,将老部件以原来的样貌进行保存,在不毁坏文物本体的条件下,将张扬的时期气息与古典风范完美领悟。
△//老部件被授予新的生命,连续盛行
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
步入个中,浓浓的民国风迎面而来,恍惚间仿佛穿越百年光阴。
地址 | 槐荫区纬六路27号
瑞蚨祥绸布店一针一线皆艺术
经四路的老商埠是老济南人影象里不能忘怀的符号,而不远处的瑞蚨祥绸布店,历经百年仍在运营,也承载着不少老济南的味道。
△//瑞蚨祥隐蔽于各种店铺之间,来源于生活,做事于生活
它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至今依旧保留着。楼顶两侧各有一四方凉亭,成为这座建筑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大大的匾额和金字招牌,隐约还可看出旧日的奢华场面。
△//招牌显眼,又十分有生活气息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济南府章丘县的孟鸿升在济南院西大街(今泉城路)路南设立了“瑞蚨祥”,经营绸缎、绣货和布匹等。
△//取名瑞蚨祥,求其财源滚滚之意
“瑞蚨祥”其名,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期间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后来“青蚨”演化成铜钱之意,取名“瑞蚨祥”便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金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
△//参天树木的荫庇下,更显出年代的久远
由于业务不断发展,又开设了瑞蚨祥昌记布店(泉城路338号,四海喷鼻香阛阓为其旧址)和瑞蚨祥鸿记绸布店。
新中国成立后,瑞蚨祥进入了发达发展的新时期。1958年,公民政府调度商业网点,将院西大街瑞蚨祥并入了今泉城路隆祥布店;将经二路260号隆祥西记布店并入瑞蚨祥。
△//如今的绸布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
既担保了市场网点,又保留了名牌老店。光阴飞逝,岁月如梭,如今的瑞蚨祥依然矗立在老商埠,迎来送往,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地址 | 市中区经二路215号
胶济铁路博物馆铁路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通往济南站的路口,天桥区车站街,你是否把稳过这样一个欧式建筑,主楼上的钟表滴答滴答提醒来往者把稳韶光,门内的小火车彷佛随时要开动起来,它便是胶济铁路博物馆。
△//时钟滴答,提醒来往者韶光名贵
与其他老建筑比较,它不算特殊高大,却以低沉的嗓音,诉说着百多年来,一条铁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故事。
站房大楼于1904年动工,1915年建成并投入利用,八根高大粗壮的爱奥尼石柱至今还向众人鼓吹着昔日的恢弘。
△//墙上挂的老照片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胶济铁路济南站是济南现存历史最早的德式火车站。博物馆于(原胶济铁路陈设馆)2012年始建,2014年扩建,2016年11月18日正式建成开放。对胶济铁路济南站进行合理的修缮,当它再度投入利用,使得济南更增长了一份特色。
△//每件展品都散发着历史的味道
如今,这座老火车站仍在为铁路奇迹贡献力量,济南铁路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在此挂牌办公。一百多年风霜过去,这座老站悄悄立在那里,向后人讲述它所经历的历史。
△//猜猜看,会是什么人在这里会客?
刚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辆上游机车,编号0616。上游型0616号机车,曾配属于山钢集团,在建馆之初,由山东钢铁集团无偿捐献给胶济铁路博物馆,捐献时它依旧可以正常运行。
△//看这轨道,会不会有辆火车呼啸而来呢?
济南铁路局在馆外为其铺设了木制轨道,以方便其安顿。瞥见它就让人听见响彻天涯的汽笛声,迢遥的、从天边而来的火车喷着蒸汽呼啸着跑来。
△//博物馆的模型,精细又逼真
百年胶济历史,是对济南铁路局乃至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的回眸和追溯。济南发展的历史都顺着这列火车破开远方的迷雾逐渐驶来,又匆匆向远。
地址 | 天桥区经一起30-1号
宏济堂博物馆展示中药老字号的风采
宏济堂博物馆是济南市开埠百年来老商埠区内保存较完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
△//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简洁大方的线条,挺立的造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经二路上故意思的建筑很多,宏济堂博物馆有自己的特色。它就像个别致的药盒子,彷佛每打开一格,便能找出一份好药良方。
△//宝葫芦里藏着的,会不会是济世良方?
如今,它躯干老朽古朴,但是血液依旧鲜活,已成为山东省首家集隧道药材发卖、传统中医验方治疗、传统中药养生、中医药知识遍及、中医药古籍文物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先容于一身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
△//造型挺立线条大方,细微处又显出新奇
时期的风风雨雨都存储在馆中,大量老物件在这里已沉睡过百年。
有1923年印制的《宏济堂药目》、1932年的《宏济堂乐家老铺丸散膏丹价目》、清朝印制的《君子明堂图》和《脏腑明堂图》、清朝光绪年间的手折子、1945年的济南宏济堂药店发货票、还有民国期间的济南宏济堂黑釉药罐等,都非常宝贵。
地址 | 槐荫区经二路281号
北洋大戏院济南曲山艺海的见证者
通惠街上坐落着一座颇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正门上边是庑殿顶,上面覆盖着绿色琉璃瓦,全体建筑浓墨重彩,古朴厚重。
△//绿色琉璃瓦将建筑陪衬得更加厚重
作为济南“戏曲大码头”主要集散地,每个周末都可以欣赏到多个剧种的精彩演出,吕剧 、京剧均有涉及,是济南有名的看戏的地方。
△//当心,别沉浸到戏里出不来咯
当年“北洋大戏院”买卖红火,浩瀚名角在这里登台献艺。自建成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著名演出艺术家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侯宝林、马季等,都曾在北洋大戏院演出。
△//许多出名艺术家曾在这里登台演出
北洋大戏院始建于1905年,占地面积1805平方米,是济南市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也是山东省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利用的专业戏剧演出场所。近百年来,北洋大戏院历经几次不同规模的维修和改造,连名字也屡经改换。
△//戏院的名字几经更变,不变的是艺术家的专业水准
最初,北洋大戏院是由一个木料场改建而成的,被叫做“大席棚”、“兴华茶园”;
1923年改建后,先后命名为“商乐舞台”、“聚华戏院”;
1934年定名为“北洋大戏院”;
1951年改为“实验戏院”;
1954年重修后,改为“公民戏院”;
1992年规复“北洋大戏院”的名字。
△//济南的“戏曲大码头”名不虚传
这样有民族气息的建筑在钢筋铁骨的城市中耸立不倒,建筑虽然不高,却像是在庇护周围的高楼,用民族文化的灵魂顶天立地。
地址 | 市中区通惠街1号
对老建筑的保护传承再利用,济南一向做得很好。洋房,摄影馆,大戏院,既知足着生活的须要,又保留了它的历史代价。老建筑之美,美在其百年不移,还美在它所承载的社会变迁的故事。
这一次,济南街头的老建筑想要将它上百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你准备好听了吗?
拍照:王啸、何延海、张兴、王琴、陈泽震、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