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回倾北斗,突兀起东闽。

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

福州明代柱础建筑设计 常见问题

溪山来面势,歌吹彻穹旻。

子夜看先日,阴崖得后春。

三山空锁碎,万落自埃尘。

——摘自宋代名臣蔡襄的《登邻霄台》

位于福州市中央的乌山历史风貌区,其最高处叫做“邻霄台”,海拔85米旁边。
早在北宋期间,它就已经存在,并成为福州人登高望远的著名景点。
上世纪50年代,在乌山建筑气候站时,这个著名的地标已经消逝。
从去年开始,福州市本着“还山于民”的原则,持续推动乌山历史风貌区二期工程培植,找寻消逝的邻霄台也成为工程的主要内容。

本月,在邻霄台遗址周边,陆续创造了多个题刻和建筑构件。
据专家先容,他们根据百年前老照片中的福州天涯线,从福州的山水格局中,已经准确定位邻霄台的遗址,并将进行勘探。

景区峭壁旁 创造清代柱础

乌山的邻霄台,属于乌石山三十六奇景之一,也是乌山的制高点。
上世纪50年代,这里被改造成了气候不雅观测站。

在乌山历史风貌区二期工程培植中,邻霄台周边多个建筑被列入拆除操持,邻霄台及其周边景区的遗存也重见天日。

3月12日,施工职员在气候不雅观测站的入口处清理巨石时,创造了三段明代石刻。
这些石刻镌刻着多名明代官员的名字,还有一段笔墨记录了明代官员的抗倭功绩。
上周,气候不雅观测站内多处地基正在清理,靠近景区南侧的峭壁周边,又找到了八个柱础石
这些柱础石,有方有圆,个中一些柱础石上还雕刻着花卉图案。

景区峭壁旁 创造清代柱础

景区峭壁旁 创造清代柱础

据现场施工职员先容,这些柱础石一贯留存在邻霄台景区内,疑似是上世纪50年代建气候不雅观测站时留下的,他们操持请专家来考证,将来活化利用这些老物件。

也联系了一名文物专家,他表示,柱础石是木构房屋中承受屋柱压力的基石。
这些柱础石都有包浆,从格局上看,像是晚清期间的构件。

这些柱础石的创造,是否证明邻霄台附近曾有古建筑?文史专家卢美松老师表示,邻霄台是古代敬拜的位置,因此邻霄台的巨石上是不会有古建筑的。
不过,邻霄台周边可能有附属古建。
也有专家认为,这些柱础是气候站在培植时,将周边柱础堆到峭壁边集中存放而留下的。

借助老照片 定位邻霄台的位置

作为景区的紧张标志,邻霄台曾是数块巨石形成的制高点。
清代郭柏苍在编写的《乌石山志》中提到,在乌山顶上,有楷书镌刻的“邻霄台”三个大字。
不过在上世纪50年代,在培植气候站时,部分巨石已经被炸毁,邻霄台石刻也同时消逝。

1900年前后拍摄的邻霄台(图片为李共青收藏)

这次施工中,专家们还是希望能发掘旧时邻霄台的遗存,而紧张问题是定位邻霄台巨石的位置。
由于资料中没有邻霄台的坐标,专家们只能参照百年前老照片,从拍摄视角对照福州的天涯线和山水城市的脉络,重新定位。

这次定位的紧张参照物,是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露西·伯德在1900年前后拍摄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邻霄台后方有西山、妙峰山、旗山、金牛山的山脉轮廓,还能清晰地瞥见穿城而过的闽江。
专家们在同样的视角拍摄照片,通过视角比对,推断出邻霄台巨石遗址在气候不雅观测站附属建筑位置。

邻霄台建好后 可俯瞰城区美景

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邻霄台景区只会保留气候不雅观测站,周边多栋建筑全部拆除,形成通透的景不雅观长廊。
在邻霄台完成培植后,市民可以在乌山之巅,俯瞰福州城区的山水风貌。
其余在景区中,还会培植不危亭、双松梦、初阳顶、不雅观海亭等古典园林景不雅观。

专家表示,和乌山历史风貌区其他景点不同,鉴于邻霄台景区还有可能创造新的遗存,因此该景区会一边勘探一边调度设计。
近期,施工单位将在气候不雅观测站附属建筑下方进行勘探。
按照推测,邻霄台的巨石已毁,地面还抬升了三米旁边。
如果在勘探中发掘出邻霄台遗存的石刻和石台阶,施工单位将参照样时景不雅观,进行还原修缮。
( 石磊磊 罗丹凌 包华 文/图)

来源:海峡都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