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是古代南粤为数不多的“古县名郡”,被称为“岭南雄郡”。作为客家人的聚居地,惠东县内有着不少古民居或古围屋,这些古建筑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不可多得文化宝贝。
古建筑被誉为“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在它们身上,既保留着赤色革命影象,也流淌着民俗文化血脉,即能抚慰人们心中浓浓的乡愁之情,也用其经历给予众人深刻启迪。如何让年久失落修的古建筑活起来,让精良的传统民俗民风传下去,是在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须要正视的课题之一。
即日起,南方+惠东频道将不定期推出“遗留惠东的古建筑宝贝”系列新媒体宣布,用记录者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惠东古建筑之美,感想熏染那些遗留在村落里、山间,或被重新休憩、或已经荒废了的古屋,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听一听历经沧海桑田后,它们留给后人的故事。
间隔惠东县城约45公里处,安墩镇珠湖村落新光村落小组,在山净水秀的小沥河阁下,一座古屋坐北向南靠山而建,历经百年沧桑后,古屋已经开始破败,部分建筑体断壁残垣,但从其整体的建筑外不雅观,以及雕龙画凤的装饰细节来看,它曾经一定有着辉煌的岁月。
据当地人先容,这个古屋名为树山下古屋,兴建于清朝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距今已有165年历史,有九厅六天井,33个房间组成。
一贯以来,树山下古屋是当地曹氏人的老屋,目前也被当做曹氏宗祠利用。全体建筑由砖木构造组成,四周均为沙石、灰浆、红糖、糯米建造,但却坚韧铁壁。四周墙角碉楼造型,前面外墙两角设置了镬耳墙,是岭南传统建筑的标志性外面。
此外,古屋的正面及两侧还装饰有灰塑浮雕图案,雕梁画栋,青砖黛瓦,尽显古朴与典雅。
在解放战役期间,树山下古屋曾有过一段赤色历史。
1948年,粤港湘边纵队在安墩成立后,古屋也迎来了一队革命战士,曾住古屋的曹氏前辈欢天喜地欢迎部队,并把自己的房屋腾出来,给战士们当作办公、开会、住宿的场所。
由于物资匮乏,大家还省吃俭用,为战士们供应青菜、咸菜、萝卜头以及粮食等食品,并上山采集草药给战士治病疗伤,力所能及的帮助边纵队投入革命战斗。
当年,安墩飞鹅嘴税站的8名义士捐躯后,大家得知是原国民党特务排排长黄坤部队所为,而这个人也是居住在新光村落一带的强盗,平日绑架打单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
为了帮助边纵队早日革除黄坤等强盗,古屋居民用各种办法潜入黄坤住所附近侦察情形,并通报给边纵队,为搜捕黄坤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已经远去,曹氏家族也繁衍了七八代族人,拥有近200多名后人,但大多已外出事情,只留下这座老屋守着故土,静默无言的珍守着昔日影象。
“我小时候便住在这里,和小伙伴绕着古屋捉迷藏。但最近20年来,大家逐渐离乡务工,古屋无人打理,变得荒草丛生,断壁残垣。”树山下古屋曹氏后裔曹国丁这几年一贯在志愿卖力古屋扼守,但在县城事情的他,也只是碰着节庆假日回到家乡,把古屋的杂草轻微清理,方便大家返乡祭祖。
“古屋逐渐凋零很可惜,至心希望能有人帮助我们共同修复它。”曹国丁说,古屋的修葺并非易事,须要大量资金。去年,他动员曹氏后裔共同发出了招商公告,希望通过寻求对外互助,和企业、政府一起协力将历史建筑修复保护,开辟成为赤色旅游教诲景点,以传承赤色影象,长久保留文化建筑遗产魅力。
“古屋承载了乡愁,也承载了边纵精神,希望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给古屋授予新的生命活力。”曹国丁说。
【】乌天宇
【拍照】梁维春
【作者】 乌天宇;梁维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