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路32号位于长生路的北侧,在九星里历史建筑群的东边,中间相隔一条名为“不老里”的小弄堂,与长生路30号建筑隔街相望。
听说这座建筑建于1920年代,大约是1953年时,担当浙江省召募公债委员会主席的徐青甫,为了带动大家购买全国发行的培植公债,他变卖了位于龙兴路2号的老宅,从卖房所得2万元中取5000元购买了长生路32号庭院,剩余部分加上平生积蓄2万多元购买了培植公债,而老宅里一万多册藏书则捐给了浙江图书馆。
注1:当年龙兴路为现在的庆春路,卖出的龙兴路2号老宅,后来被浙江医科大学(即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征用,即如今嘉里中央所在位置。
注2:1955年前曾经短暂流利第一套公民币,因通货膨胀,其币值较高。1955年3月后发行第二套公民币,跟第一套公民币的币值兑换比例为1:10000,这里所指的2万元为换算成第二套公民币后的代价。
1954年,徐青甫携百口正式搬入长生路32号,直到1961年徐青甫病逝后,这套房由其夫人和子女居住。
长生路32号地理位置示意图
上世纪80年代后,长生路32号的这套别墅经多次转手,曾先后做过菜馆、会所等。
2019年,这套别墅再次被法律拍卖,吸引了27名竞拍人参加拍卖,经由460轮鏖战,终极以8804万元的总价成交,折合单价约21万元,迄今为止仍是杭州法拍房最高单价。
长生路32号建造至今虽已将近百年,但因多方面缘故原由未被认定为杭州历史建筑,故在拍卖易主后,新居主对整座建筑进行了较大的外不雅观改造和内部装修,目前仍在装修施工中。
长生路32号外墙改变前后的比拟图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长生路32号建筑建筑庭院坐北朝南,主楼面宽两间、进深三间,为楼高三层的砖混构造房屋,三楼屋顶还有露台。
楼前有庭院,庭院大门朝长生路开,大门曾改建过多次。
建筑外墙原贴有赤色方块墙砖,门框窗框檐线等边角镶嵌米色石材线条框,后期全部改换为米色石材钢挂,整体风格改变较大。
不同期间的庭院大门及门内庭院(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西边朝南房间的外墙,呈半圆形外凸;底层是会客室、书房,二、三层是寝室。东间底层是客厅、楼梯间、餐厅,二、三层是书房寝室。高下用螺旋式扶梯连接,五六个台阶一个转弯。
建筑外墙原贴赤色墙砖,西边朝南房间呈半圆外凸,东边朝南三楼为三扇圆拱窗、二楼有内阳台(图片源自网络)
三楼屋顶为露台小花园(图片源自网络)
建筑内部分房间,美式装修风格(图片源自网络)
2021年7月份时拍摄,建筑外墙还是红砖,西边凸出的半圆部分已被拆除
2024年7月份时拍摄,内部还在装修
不老里的建筑西侧外墙,新装修的外墙为石材钢挂
长生路32号曾经的主人-徐青甫徐青甫
上城区长生路32号,为徐青甫的旧居。
徐青甫(1879~1961) 原名鼎,出生于清光绪五年,镇海枫林乡顾家桥村落(今属北仑区)人,幼随母搬家杭州。
家境贫寒,通过母亲和姐姐的费力劳动,他得以求学。他早期学习战国申韩之学,后意识到学习新知识对救国的主要性。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自学算学并进入日文学堂习日语,次年进浙江武备学堂,任翻译、助教、教授。只管生活困难,他凭借精良的影象力和团队互助,得以连续学习,终极在日本学习期间名列前茅,得以减免学费。
光绪末科中举人。继于杭州开设图书公司,并从事著译。越年离杭,先后任职奉天省巡警总局、湖北省清丈局等。
辛亥革命后,一度在上海做生意,后任浙江诸暨、湖北通城县知事等职。1922年后任浙江省政务厅长、财政委员。
1927年返里读书著述。5年后复出,1934年任浙江省民政厅长,一度代理省主席。
抗日战役起,任浙江省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浙江国务参政员、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抗战期间,他关注粮食问题,并倡导通资联营以促进经济发展。
抗降服利后,他连续关注时局,对内战持批评态度,并支持共产党的革命运动。1939年去喷鼻香港,继至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应邀参加浙江各界公民代表会议,曾任省召募公债委员会主席,自认公债2万余元,后任省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徐青甫,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其1932年出版的《经济革命救国论》表示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部著作中系统评述西方经济学说,倡导经济改革以实现富国强邦,他的经济见地在当时及现在都具有现实意义。徐青甫的知识广博,肚量胸襟宽广,他在书中展示了深刻的经济理论和创新的主见。
徐青甫的为官生涯以清廉著称,他的著述和行为表示了他对国家和公民的深深关怀。他逝世于1961年,但其贡献和思想至今仍为后人所铭记,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值得尊敬的爱国银里手和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