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rjala -“大家共享之城”,芬兰,城市发展领域
Marjala区域位于芬兰东部的Joensuu市,项目于1990年启动,目标是在Marjala培植一个3000人规模的居住区,所有人群都可以独立自由的生活,包括残疾人和老人。为了担保项目的有效履行,颁布了一系列的设计辅导标准,所有的公共举动步伐和住宅都哀求无障碍,包括相互之间的道路联系和公共室外活动空间。
除此之外,还培植一站式做事的多功能做事中央,同时面向老人和儿童的白天照料中央。建立“公共做事频道”(Multiservice Channel),通过互联网联系分散的做事供应方和居民,除了居民能便捷的享受做事外,还为一些居民供应了“远程事情”(Teleworking)的机会。
Marjala作为一个实验性的培植项目,对付芬兰的无障碍社区培植与管理,公共做事供应与管理,远程技能在城市培植中的运用,老年产品或其他通用设计产品的开拓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 MoMA -“大家享用的艺术殿堂”,美国,文化举动步伐
位于美国纽约的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一贯致力于向尽可能多的人群开放和方便利用。这不仅仅指的是建筑空间和举动步伐上的无障碍,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做事方法,来知足不同人群(特殊是残疾人)的分外需求。
例如针对患有严重听力障碍或聋哑人,博物馆供应手语讲解做事;对付视力障碍或盲人,供应大号字体的解释或者盲文解释;某些特定的雕塑作品,乃至可以许可盲人触摸,一些绘画作品则附有浮雕式的图表化解释,为分外参不雅观者供应一个“触摸参不雅观之旅(Touch Tour)”。
正如MoMA对外鼓吹的:“我们有义务去鼓励不一样的人来体验各不一样的参不雅观旅程。我们认识到了参不雅观者能力和需求的多样性,以是必须供应多样化的做事与举动步伐。我们希望尽最大可能为每一个参不雅观者供应具有原谅性的环境。”
3. 维也纳的多代宅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地利,住宅
位于维也纳南部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我们要和父母在一起”的口号,通过功能的合理稠浊和多样化的居住类型,让这个项目为多样化的人群供应了一个多样化的生活环境。
项目有面向城市的两个独立办公单体,半开放的公共院落以及面向院落的首层商店和做事机构,上部的居住举动步伐涵盖了适宜不同家庭构造的普通住宅,适宜老年人的帮忙式老年公寓,适宜年轻人的迷你Loft,面向庭院公共连廊将他们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
这种多样性的手腕造就了项目整体上的原谅性,同时功能稠浊的模式符合欧洲重修社区活力的方案理念。通过一系列在方案及地皮管理层面上对“稠浊性子用地”的探索与实践,为此类项目的实现奠定了根本。
4. 公正居住法案 -“通用型住宅的推动者”,美国,规范与标准
推动普通住宅向通用型住宅的转变是一项有益却又艰巨的任务。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动手这方面的事情,直至1991年颁布“公正居住法案”,明确了需实行公正居住法的住宅项目的范围和详细实行标准,随后又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条文补充和设计辅导手册,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笔者总结以下几大特点:1. 工具覆盖面广。从原则上说:工具涉及所有“多户住宅”(拥有四户以上住宅单体)的首层及电梯能到达的各层。2. 看重“可适应性(Adaptable)”。灵巧性和潜伏性的设计谋略许可住宅适应不同的身体状态或年事状态。3. 强调外部公共空间和举动步伐的可达性。4. 涉及面广,辅导性强。
5. 哥本哈根地铁 – “用户参与的大家共享设计”,丹麦,交通举动步伐
哥本哈根的地铁在2002年投入利用,“为大家共享而设计”成为其核心设计理念。正如项目卖力人Morten Søndergaard所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残疾人和老人能够不须要帮忙就能利用我们的地铁。”
项目委托CarlBro Design公司做设计前期调研,各种潜在用户都参与了进来,包括推婴儿车的、带自行车的、携带大型箱包的、带婴幼儿的搭客,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行动障碍的人群,轮椅利用者等等。
各种需求被整合成简洁的草图息争释,作为日后条约的组成部分。在设计后期,来自意大利的Giugiaro Design公司制作了1:1比例的车厢模型,对不同人群的利用进行测试,优化办理方案。
只管如此,在后期利用的过程中还是碰着了不同需求的冲突问题,例如:为了担保轮椅的通畅,流出了足够的空间,但现实中,这些空间又每每会被婴儿车或大件行李所霸占,导致视觉障碍者或盲人群无法顺利通过。
由此就引发了便是否要加装从车门到座位的“勾引扶手”的谈论。诸如此类的问题末了还是须要寻求到设计理念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6. Variogrip – “不仅仅是扶手”,德国,生活用品
来自德国Erlau集团的Variogrip系列扶手在2008年得到了通用设计优质奖章。Variogrip是一组用于家庭的多功能扶手,将传统的安全扶手与其它居家功能结合起来:台盆扶手结合毛巾架,浴室扶手结合置物架。
适应性设计谋略,让这些产品能够轻松的进行功能扩展。这种聪明而且讨巧的设计手腕,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安全扶手的分外暗示特色,让它成为日常生活利用的一部分。通用设计原则中“公正利用”和“灵巧利用”的原则得到了很好表示。
启迪不管“为大家共享而设计”带有多少的空想主义色彩,我们还是能看到近30到40年以来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付出的持续努力,同样是亚洲国家的日本,也已经走到了天下通用设计发展的前沿。反不雅观我们国家近年来在老年建筑设计、无障碍设计领域的发展。笔者考试测验提出以下几点启迪,与各位同行商榷:
1. 普适化思考:走出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的伶仃性的磋商,把思考范围扩展到其它社会群体,包括残疾人、阶段性的行动不便人群、带婴儿车、自行车、购物车等出行人群等等。针对群体性的共性需求做出整理和剖析,同时用原谅性的设计手段尽可能涵盖个性化需求。
2. 整体化推动:整合从城市方案、建筑设计、景不雅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资源,成立跨行业的家当协会,致力于推进中国“为大家共享而设计”或“通用设计”的发展。这种行业组织的缺失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损失了与国外的同行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渠道。
3. 用户参与和过程掌握:考试测验让终端用户有效参与到全体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利用合理的机制来掌握这种理念在设计全过程的落实与发展。英国在“原谅性设计”领域的对设计过程掌握的研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 全龄住宅发展:结合办理我国居家养老的现实问题,借鉴美国的“公正居住法案”和英国的“全生命周期之家”,推进全龄住宅的发展。将此观点融入我国现有的住宅设计规范,或制订独立的规范或标准。
5. “柔性”标准:在规范制订和优化上增加一定的“柔性”,避免由于条文的僵化带来实行的难度。强调“原则性”,例如美国的“公正居住法案”中就提出“无障碍路径上的无障碍出入口(Accessible buildingentrance on an accessible route”)的设计原则,很好的梳理了无障碍的“连续性”问题;关注“分外性”,考虑到某些情形的履行可行性困难,提出变通的办理办法;重视“可适应性”,特殊是在发展全龄住宅领域,鼓励利用“潜伏性”设计手腕,适应各年事阶段需求。
结语
有同行在论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时感叹,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全民环保意识的缺失落。同样“为大家共享而设计”领域发展的最大变数,也一定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是否足够“原谅”。
当我们现在还在为“该不该扶老人”这个问题辩论不休时,是全体社会的悲哀;如果当我们还在为是否该推动“通用设计”的发展而犹豫时,将会是全体设计界的悲哀。
为大家共享而设计,为一个原谅的社会而设计。
作者先容:
管轶群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
上海栖城建筑方案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合资人